阅读和翻译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偶然,一个人亲近一本书,是一种机缘,一个人由于喜爱这本书而产生了翻译的愿望,是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这本书,来分享读书的快乐。翻开浩如烟海的书目,不难发现,一个世纪以来,文学的力量和智慧不仅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那些内容隽永的经典名篇,至今经久不衰。《一本书和一个世界》集中展现了文学翻译家结合自己翻译的一本外国文学名著,谈翻译过程中的感悟、出版过程中的坎坷,或再版后的补正以及独到见解。读者能够在翻译家睿智和深刻的思想背后,看到翻译家语言文字转换的才能和的风格。虽然不同时期人们对文学名著有不同的阐释,但是任何时候读者都能在文学名著中感受到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因为在他们的笔下,每一本的诞生都令人亲近。
本书用风趣而睿智的笔调,信手拈来、娓娓讲述了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特点,并且依照作品的不同程度,对金庸作品一一点评,排位论次;按人格的高低优劣,对金庸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品头论足”,评定等级。读来情趣盎然,引人入胜。
本书试图对美国自然文学这派的源起、发展与现状进行宏观的把握和系统的论述。它以时代划分为纵坐标,以每个时代不同的代表人物为横坐标,以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为烘托,来勾勒一幅美国自然文学的画面。
当代英国小说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和叙述技巧,曲折地反映了最近60年来英国社会的深刻变化。然而,由于国际法的制约和翻译出版的滞后,读者很少有机会接触当代英国小说。因此,出版一本概括论述当代英国小说的著作,显得很有必要。学者的当代英国小说研究,多半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全面论述80年代以后英国小说的专著尚属空白。而本书的两位作者瞿世镜和任一鸣都是从事此项研究多年的专家,瞿先生曾多次亲赴英伦,与当地众多的作家当面探讨,掌握了大量的手资料。本书侧重于80年代至21世纪英国小说家及其作品,兼顾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至80年代最重要的英国小说家及其作品,以便前后呼应。因此,本书可以为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审美阅读提供一幅“导游图”,为翻译出版界提供重要的出版信息,为小说家提供创作思路和艺术技巧,为研究小说的学
我的很俗气的脑子里仿佛看见了这样的画面:一个身处困境的绝望的人,拿了一包毒药,冲进人群中,用“气蒸云梦泽”般的气概对众人喝道:“你们再这样逼我,我就死给你们看!”——那包毒药,就是《野草》。就是这么个走投无路的怪人,却一门心思地要去走路,所以只好走到野草丛中去了。也许可以这么说:鲁迅属于一个时代,但那个时代不属于鲁迅。——也许没有一个时代会属于他…… 《野草》向来被认为是鲁迅最难读懂的一本书,在鲁迅作品中的位置也很独特,这本书是作者多年读《野草》的杂感。分为丛记和散记两个部分,在丛记部分里作者结合鲁迅的其他作品谈《野草》及鲁迅;在散记部分,作者首先摘抄野草篇章进行独立的有感赏析。本杂记写来并非必恭必敬,但读来通俗易懂,内涵深刻,韵味悠远,值得品玩!
现代文阅读一向是中学语文教与学的难题,本书作者马以鑫为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本书内容是他在期“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的讲稿,书中选择了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用接受美学等新思维加以分析解剖,对中学教师的教学,对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性学习都颇有帮助。
中国明朝与朝鲜李朝建立宗藩关系后,双方有频繁的使节往来。自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始,出使朝鲜的明代文臣抵达朝鲜后,常与朝鲜文臣赓酬唱和,双方在诗酒雅会之间写下许多诗文。朝鲜政府将明使与朝鲜文臣的诗文合并辑录后刊刻出版,命名为《皇华集》。《皇华集》唱和的规模之大、涉及人员之广、时间跨度之长,使其成为古代中国与朝鲜文学交流史上的典范。 本书依据史传、文集、书目、诗话、笔记、方志等全面钩稽史料,文史互证,以期呈现明代文臣出使朝鲜与《皇华集》的整体风貌,展现其诗文唱和的文学性、历史性、政治性及地理性,以多维视角勾勒出域外汉文学的精神气韵,并尝试拓展明代文学研究的版图。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问题,一是暴力崇拜,一是权术崇拜。它们影响和破坏了中国的人心,化作中国人的潜意识,正是中国人的地狱之门。 ——刘再复 影响中国世道人心的书,不是政治、哲学、历史经典,也不是从西方翻译过来的各种经典,而是《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两部文学经典。它进入中华民族的潜意识,构成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一部分。本书是在肯定《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文学价值的前提下,对两部经典进行价值观的批判,为大众阅读理解经典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本书内容包括《红楼梦》中的茶学艺术、茶艺、茶俗、茶疗等,对《红楼梦》中涉及的内容作了详细的解说和诠释,对茶艺爱好者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作为明代奇书中的描摹世情之作,《金瓶梅》因其记录下层社会生活情态,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及独特现代性,而在近三十年蔚为显学。但《金瓶梅》最让人诟病的性描写或曰性关系,人们都不敢触及或者羞羞答答点到为止。马克思曾说过,“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自然的关系”,在当今社会昌明的宽松学术环境下做此研究正逢其时。《烟花春梦》的作者曹亚瑟立足于把《金瓶梅》看作一部“晚明时代的百科全书”的研究视角,围绕书中“爱与性”这一主题,既不脱离文本,也不搞繁琐考证;既非文学批评,也不是人物分析;做了一些颇有生趣和意味的社会学、民俗学的讨论,力图以性关系作为观照点,把人物和情节背后的东西告诉读者,延展读者的视线,使读者看到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作者文笔简炼生动,运用史料游刃有余,对于晚明世俗生活的钩沉也
《诗品》是南朝梁的钟嵘所写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著作。《诗品》的写作时间,根据有关材料推断,大约是在梁武帝天监元年(502)至十二年(513)间。当时,诗风衰落,“庸音杂体,人各为容”,诗坛混乱,诗歌的品读赏析没有的标准,钟嵘有感于此,作《诗品》一书。在这部《诗品》中,作者钟嵘分别品评了两汉至梁代的共计一百二十二位诗人,将他们分为上、中、下三品,并传神地概括了各个诗人的艺术风格,令读者可以迅速了解各诗人的特色。《诗品》的品评诗词的方法影响了后世很多诗评人和诗作者,是我国诗评类作品的开山之作。 《词品》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一部品评词作的著作。全书包括《词品》六卷、《词品拾遗》和《词品补》,从词的起源和用韵、意境等方面对作者之前词人的词作进行品读、赏析。《词品》中还记述了宋、元、明三代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