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散文集》的语言清丽、典雅。她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她能把古典文学中的辞章、语汇吸收融化,注入到现代语言中去。远在 " 五四 " 初期,冰心就以语体白话文从事创作。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在引诗援典或遣词造句中时而出现某些文言词语。然而,并非文白相加,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加工,使之相互融合,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语言艺术 : 既凝练明快 清新婉丽。或色彩鲜明,或素缟淡雅,都带有浓重的抒情性,给人以如诗似画的美感。其错落有致的长短相间的句式以及排比、对句等的切当穿插,更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广大读者对这种语言交口称赞,以致把后来的既表现出白话文的流畅、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炼、华美的语言,统称之为 " 冰心体 " 语言。
《新青年的觉醒时刻 先生们的历史课》 本书精选曾执教于西南联大的四位先生们 陈寅恪、雷海宗、吴晗、张荫麟 的历史文章或者讲稿,根据各位大师的擅长领域,精选其中的精华文章组成本书。如雷海宗的《地理与史前时代》,张荫麟的《夏商大事及以前之传说》,陈寅恪的《关中本位政策》,吴晗的《明太祖之建国与开国规模》等。 本书从史前时代讲起,到清末封建社会结束为止,全面梳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所选篇目多短小精悍,但内容颇丰,且时代串联,一气呵成。既适合做为参考书,也适合当做手边书。 《新青年的觉醒时刻 先生们的文学课》 本书精选曾执教于西南联大的三位先生们 朱自清、浦江清、罗庸 的文学类文章或者讲稿,根据各位大师的擅长领域,精选其中的精华文章组成本书。如朱自清的《先秦诸子》,浦江清的《杂剧作家的
本书通过对网络言情小说发展历程的研究,梳理网络言情是如何从传统琼瑶、亦舒模式中演变而来,又如何经过总裁文的虐恋情深、穿越文的穿越设定、宫斗文的搁置爱情、女尊文的社会实验,逐步探索过渡为甜宠文的自我滋养。作者认为,在这一文本类型、情感结构与话语模式的演进过程中,女性内部亦不断产生分裂与统和,而构建一个各阶层女性都能够认同的理想社会模型,提供既有利于现世生活,又服务于远景目标的话语模式,则成为网络言情小说仍然在不断探索的问题。
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没有人想到,那一年,一场城市保卫战竟然成了安史之乱的重要转折点!他手下军队不过七千人,死守孤城,对抗数十万叛军,拖住叛军长达十个月,为唐主力军赢得了宝贵的调整反攻的时间。而他却死在了黎明前。这个人就是张巡。他是狄仁杰的贵人。世人只知画家阎立本,或许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更不知他还是位极人臣的当朝宰相。他慧眼识珠,为遭人诬陷的狄仁杰挺身而出,洗清冤屈。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狄仁杰。他在没有一兵一卒支援的情况下,收复西域十一州。在已经被吐蕃吞并百余年的土地上,突然出来一支起义军,震惊吐蕃和唐廷。这就是被忽略的晚唐战神张议潮,撑起晚唐无上荣光。唐朝时代,群雄并起,是我国历史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风云变幻的时代,生旦净末丑悉数登场,大人物,小人物,熟悉的,陌生的,都刷
本书用非常精练的语言,概括了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总趋势,即由以创作为中心转移到以作品本身和对作品的接受为中心,认为二十世纪文论强调批评的独立性。本书分章讲解了现代西方文论经历了从形式主义到结构主义再到结构主义之后发展起来的各种理论。并且,本书还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与西方文学理论进行比较和融会,为比较文学这一学科的研究做了许多优秀的案例分析,为这一学科的经典阅读书目。
《文学百科》一书将带你踏上探索世界文学的奇妙旅程,从《伊利亚特》到《堂吉诃德》,再到《了不起的盖茨比》,你将一览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文学作品,并从全球化的视野探索历史上里程碑式的小说、短篇故事、戏剧与诗歌,发现文学作品背后的神秘故事和传说。无论你是文学专业的学生,还是仅仅是一个爱书之人,翻开这本书,你都将收获无尽的灵感。
端木蕻良说: 中国要是有所谓 百科全书派 的话,那么,西谛(郑振铎)先生就是最卓越的一个。 的确,郑振铎先生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民间文学、戏曲等史料搜集整理和学术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本书内容上起公元前4世纪商代中叶,下迄20世纪初新文学运动,不仅涉及文学,还兼及史学、古籍、文字、绘画等,对中国历代文学作了系统的梳理,是一部流传近百年、影响不衰的经典著作。书中不仅有郑振铎先生鲜活的口语表达,也有不少神来之笔,是丰富文学知识储备、提高文学修养的理想读物。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3)》由冷成金著
纪德君编写的《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生成及其他》主要从史传、说书与小说的亲缘关系入手,探寻了古代小说的生成机制、叙事特点及其文体形态,发表了一些较有启发性的见解,诸如:早期的章回体历史演义,主要是通过“按鉴”的方式从“通鉴”类史书中衍生出来的;通俗小说文体中诸多“非书面”的口头创作特征,是基于口头记忆、书场演出、听众接受以及说书伎艺的传承等需要而产生的;通俗小说的编刨,在不同程度上受编创者、出版者、评点者、接受者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另外,《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生成及其他》还对通俗小说创作中存在的问题、通俗小说的传播方式,以及明清小说研究中流行的某些观点、存在的分歧或争议等进行了反思,这也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本书辑录了作家毕飞宇在南京大学等高校课堂上与学生谈小说的讲稿,所谈论的小说皆为古今中外名著经典,既有《聊斋志异》《水浒传》《红楼梦》,也有哈代、海明威、奈保尔、乃至霍金等人的作品,讲稿曾发表于《钟山》杂志,广为流传,特结集以飨读者。
说不怪,是因为他很好相处,当过农民、当过民工、当过土大夫、当过公务员、当过研究员、当过教师、编辑、记者,当过学士、硕士、博士,扶过犁、拿过刀(手术刀)、拿过笔,从东(苏)北小乡村,走过临安、金陵、长安三大古都,后歇脚在我的小城——郑州(说歇脚,是因为我算定他是“飘泊命”),到哪都断不了朋友,都有烟抽、有酒喝、爱鬼吹、爱神侃。 说他怪,是因为他至今没学会适应这个世界,适应家的局囿和群的氛围,适应上司和冷眼。对付这一切的办法似乎永远只有一个:走开。这完全是孩子气的。
《明代宦官文学与宫廷文艺》系统处理了明代宦官这一生活在特定场域内的特殊人群的教育状况、文化活动、权力角逐等,以求匡正过往文史作品中对其的不当认识和形象单一化问题。高志忠专著的《明代宦官文学与宫廷文艺》介绍到的人物中既有王翱、刘若愚等为诗著文的高才雅士,也有阿丑、高永寿等曲艺编演的优伶男宠,更有刘瑾、魏忠贤等涡乱朝纲的佞幸“权宦”。这三类宦官不仪对宫廷文化有着深远影响,而且在明代文学发展与演进中的隐显作用也不容小觑。无论是大有可观的“儒宦”诗文、风生水起的优伶戏剧,还是宦官政治下的士风、文风之变,昕有这些都表明明代宦官与明代文学、文化之间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互相阐释”。
本书是一部从唐诗入手,聚焦丝绸之路上诗人的身影,讲述其所见所闻,剖析其所思所想,并且展现丝绸之路风貌的作品。唐人自信开放,诗人多渴望建功立业,或者行吟四方,他们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丝绸之路上自然少不了他们的身影。这些诗人在丝绸之路上览异域山川,抒征戍愁思,伸报国之志,发思古之情,化成诗篇,传唱千年。本书以这些诗篇为切入点,用形象生动的文字追寻诗人们的足迹,长安、关陇、河西走廊、西域、草原丝路、唐蕃古道、南方丝路、海上丝路,去感触唐人细腻复杂的情感状态,同时也揭示出丝绸之路和中外交流的发展对唐诗繁荣起到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