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丛书精选中国文学鉴赏辞典(新一版)的唐诗、宋词、元曲、古文四大品种,共六本书,配以函套精装礼盒设计。以《唐诗鉴赏辞典》为代表的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系列,首创文学赏析工具书形式,囊括两千年中国文学名篇,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粹,配以名家美文深入赏析其精妙,引领读者感悟华夏千年智慧结晶。自诞生以来历经30余年,不断走进千家万户,相伴几代读者成长,累计销售近千万册。新一版在已出经典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精益求精。紧跟学界前沿动态,吸收近期新学术成果,对内容进行修订完善,对全书的版式、字体、字号、封面进行重新设计,并增加相关图片,使版面更加赏心悦目,以期达到更为舒适的阅读效果,全面提升本书的档次和品质
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名著《红楼梦》,早在以抄本形式流传的时候,就已经附有评语,这就是由脂砚斋、畸笏叟等人所加的现在统称为“脂评”的批语。因为这些作评者是曹雪芹的亲友,了解作者写作《红楼梦》的情况,所以批语中揭示了不少有关《红楼梦》写作背景、与曹家家世的关系、80回后的情节等等内容,这些批语对读者加深理解小说内容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红楼梦脂评汇校本》以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等早期脂评本为底本,汇集了戚序本、蒙府本等其他脂评本的部分脂批,并参考、 吸收若干新校点本及脂评辑本的校点成果整理而成。本书第一至八回、第十三至十六回、第二十五至二十八回以甲戌本为底本, 第六十四回、第六十七回以列藏本为底本,其余部分以庚辰本为底本。 在以上版本基础上,或参校其他脂本,或参考学者意见,做了必要的
沼野充义 《东大教授世界文学讲义1》是 东大教授世界文学讲义 系列的册,该书是由东京大学文学教授、日本著名文学评论家沼野充义的世界文学课讲义。内容为作者沼野充义与23位当代知名作家、学者(来自日本、美国、中国、波兰、保加利亚等国)的文学对谈构成。该系列书为东京大学文艺理论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目,也是东大文学专业学生基础读本。本册内容收入了美国当代作家利比 英雄、美国哈佛大学学者罗伯特 坎贝尔、日本芥川奖得主平野启一郎、日本文学研究专家饭野有幸、日本俄罗斯文学研究人龟山郁夫的对话内容。话题围绕日本传统文学、现代文学的变异以及日本文学本质特点展开,触及了夏目漱石创作的世界性、村上春树作品西化和回归日本、日本诗歌的本质意义、俄国文学在日本的影响等,此外还对日本文学如何步入当代化等问题给予了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之作,国人对于《红楼梦》的热爱和推崇历久不衰。 著名作家刘心武从秦可卿入手,考证了贾元春、妙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原著中主要人物的生活原型及命运结局,揭开了笼罩在他们身上的重重迷雾;更对《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进行推演求证,探佚出全部谜底,将红学研究推向了一个全新境界。 刘心武此次将毕生研究《红楼梦》的独特成果和全部体悟,著成《刘心武妙品红楼梦》系列,作为其红学道路上的一座新里程碑,以飨读者。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一) 秦可卿,一个贾府的外来者,看似着墨云淡风轻,背后却隐藏了激荡政坛的风云变幻。 贾元春,高高在上,哪知高处不胜寒,独自挣扎于宫闱的明争暗斗之中,终被湮没。 妙玉,自称槛外人,大观园中的异数,身世和情爱遍布疑云
《唐诗鉴赏辞典》是靠前文艺类鉴赏辞典的发轫制作。它首创的融文学赏析和工具书于一体的编写体例,已成为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的固有模式。《唐诗鉴赏辞典》版于1983年出版,是文学鉴赏辞典系列的部。新一版以本书是以该书第二版为基础,对全书的版面、版式、字体、字号、封面进行重新设计,并拟增加与内容相符的木刻版画、书法作品插入正文,将原来正文的小五号字体放大为五号,使版面更加赏心悦目。全面提升本书的档次和品位,以满足不同文化消费层次的读者需要。 《唐诗鉴赏辞典》共收唐代190多位诗人诗作1100余篇,由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周汝昌、周振甫、霍松林等古典文学专家撰写赏析文章。所收唐诗作品面广,各种艺术流派的诗篇兼收并蓄,较全面地展现了唐诗绚丽多彩的艺术风姿。全书约190万字。另配有唐代诗人年表、唐诗书目、诗体
《一生的故事(套装共6册)/非琴俄罗斯文学经典译文集》被认为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这部小说以一个迷恋大海的少年幻想者回忆为叙事主线,讲述了一些传奇的故事和奇特的个性,他们之中有希腊船夫、高加索马车夫、海军军士等等,描绘了20世纪早期俄罗斯的社会生活与精神世界。小说中的这些人物乍一看都普普通通,却都有着不平凡的阅历与个性,他们每个人的经历都影响了少年航海梦想者的命运。在基辅的玛利亚公园里,少年主人公遇见了波罗的海的一位海军军士,一个与基辅陆军军官迥然不同的水手。他的气质深深吸引了男孩儿,后者从此萌生了当海员的冲动与志向。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与对高加索的大自然的描绘、航海奇遇和荒无人烟的森林旅行交织在一起,引人入胜。勇敢的希腊船夫阿那斯塔斯不惧风浪吟唱着歌谣,鼓励小说主人公要不怕艰险敢于
“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新解读丛书”旨在重新回到产生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的历史现场,进入文学与历史之间,通过对历史结构性动力的追索,阐释历史,“发明文学”;从思想和人文的角度切入20世纪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史经验,进而以这一历史洪流为基本背景,阐释20世纪中国文学及其经典的特质、内生逻辑和艺术魅力。这也构成了“讲好中国故事”尤其是“讲好现代中国故事”的重要一环。
本书介绍了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历程、新老研究方法和取得的成就。
《精致的瓮》是布鲁克斯最为知名的文学理论著作,也是美国“新批评”理论的经典之作。在本书中,布鲁克斯精心选择了邓恩的《成圣》、格雷的《墓畔哀歌》、华兹华斯的《不朽颂》、济慈的《希腊占瓮颂》、叶芝的《在学童中间》等十首诗,以专章的篇幅用悖论、反讽、含混、意象等理论视角加以详细剖析,从而得出了影响甚广的结论:分析一首诗应该以“结构”为本体,而不是以“内容”或“题材”为本体,这样就十分鲜明地强调了文学批评中文本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布鲁克斯在这里精彩展示的文本细读与分析法,也代表了20世纪文学研究的一种强有力的趋势。
本书原名《唐宋诗论稿》,在2001年由辽海出版社出版。由于种种原因,当时只印了六百册,故见者甚少。近年来常有同行索观,身为著者的我亦已无从寻觅。今承凤凰出版社总编姜小青先生好意,约请我对此书进行修订后交该社重新出版,考虑到尚有读者需要此书,故对书中内容稍作增删,改称《唐宋诗歌论集》以付梓。 本书是一本论文集,所收的论文都曾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写作时间则长达十年以上。时移境迁,我的研究兴趣常有转移,所以此次修订不可能涉及每篇文章的内容,而只能对所收文章的篇目进行增删。具体地说,我从原书中删去了《评林继中(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评龚鹏程的 》、《九僧与四灵》、《简论文天祥的(集杜诗>》等四篇文章,并补人了《论后人对唐诗名篇的删改》、《论清代苏轼研究的几个特点》、《论纪批苏诗的特点与得
海外华文文学作为一门新学科的出现,春主要的功绩就是发现了在海外还存在着一个人数颇多的汉语写作群,还有这样一个汉语文学的被遗忘的角落。目前,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作为一个新学科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者仍然不多,研究也还有待深入。 这套《海外华文文学史》是合作研究的成果。 该书规模宏大,具有史论深度,是截至目前为止涵盖范围最为广泛、规模最为巨大的海外华文文学史。出版后,在外华文文学创作与研究界产生了较大反响,并得到较高评价。该成果也奠定了汕头大学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全国领先地位。
《诗道与文心(繁体竖排版)》内容包括论儒家诗教,(一)叙说孔门施教次第,(二)仁心与仁术,(三)感发、调悦与诗教,(四)诗教与乐敦,(五)余论仁与和,儒道二家养气说与文学创作论,(一)道家“爱精”说,(二)孟子“集义”说,(三)《文心雕笼》“素氯资饕”说,(四)韩愈“闳中肆外”说,(五)余论,道家、玄学与《文心雕龙》……
《创意写作的兴起:战后美国文学的“系统时代”》是一部美国“创意写作”学科发展史,同时,因为美国战后文学和美国高校创意写作系统之间的紧密联系,也可以被视作一部美国战后文学的“系统”发展史。作者从创意写作系统角度观察美国战后文学,探索了美国文学勃兴的真正原因:美国高校创意写作令美国高校系统性地参与了美国战后的复兴,并在美苏冷战中不仅仅是为科技创造性,而且还为美国文化“创造力”提升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这本书深度勾勒了“创意写作”在美国的基本历史和内在思想文化训练逻辑,对我们改革中国文学教育教学体系,创新理解文学创作大有裨益。 《创意写作的兴起:战后美国文学的“系统时代”》获2011年杜鲁门·卡波特文学评论奖。
《文学欣赏与文本解读》在教学体系和结构上以具体篇目讲解为中心,辅之以相关理论知识、概念术语的介绍;在具体作品的细致分析中讲授欣赏、解读的方式、方法,以激活学生潜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改变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接受状况脱节的现象,在整体设计上有意识地选择学生熟悉和喜爱的作家、诗人的若干作品进行讲授;并通过对广受学生欢迎的流行歌词及电影文本的讲解,引导学生树立开放、多元的“大文学”观念;通过设置富有特色的栏目,加大、增强教材的信息量和资料性,为教学尽可能地提供便利。
尔雅》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书之一,也是中国古代部百科全书式的重要语言文字文献,被誉为中国古代“辞书之祖”,后世儒生多以其为读经、通经的重要工具书。因其地位重要,历代不乏为其释注者,其中尤以晋代郭璞《尔雅注》最为后世推重。郭氏“缀集异闻,会稡旧说”,“沈研钻极二九载”著成此书,是为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尔雅》注本。《蛾术丛书》今择取《天禄琳琅丛书》景印《宋监本尔雅郭注》(民国二十年刊,1931)、日本羽泽石经山房《景宋本尔雅》(日本天保年间刊,1830—1844)两种,并附录清代陈玉澍《尔雅释例》(民国十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铅印本,1921)一种,合三种为一书,刊印行世,以饷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