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鲁迅生前最后修订的《中国小说史略》版本,即1935年6月北新书局第十版再次修订本为底本,对各版本展开汇校,借此呈现鲁迅在文字、观点和体例方面的历次增删修改。本书不注基本知识,采用 以鲁注鲁 方式,将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以外的各类著述,包括学术著述(专著、论文、演讲、辑校古籍序跋等)、杂文、书信中涉及中国小说史的内容,附注于相关语句之后,以呈现鲁迅著作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并展现鲁迅对中国小说史的研究历程与观点全貌。 同时,本书选择鲁迅1924年7月在西安讲学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若干段落,放置在相关位置,配以精美图片,以显示根据记录整理的《变迁》与课前准备讲义的《史略》之间的差别,除了听众迥异、场合不同、时间长短不同等因素,还有文言与白话的巨大缝隙,两厢对照阅读,相信对一般读者与
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词人命运零基础也能轻松读懂宋词精髓宋词自诞生以来,历经千年不衰,至今丰富滋养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各种解读宋词的作品层出不穷,既严谨扎实又轻松有趣的经典读物却十分罕见。传奇文化学者、作家马未都,自幼痴迷文学,尤其唐诗宋词。如今他著作等身,但在他的案头床头,始终常备唐诗宋词。一直以来,他都觉得有必要写一部重新详解唐诗宋词的作品,帮助更多年轻人真正爱上唐诗宋词。2020年正月初五,65岁的马未都在他一手创办的观复博物馆开始闭关写作。他用讲故事的独特方式,融合丰富的历史人文知识、洗涤心灵的人生感悟,直播式展现大宋时代特色和词人命运。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欧阳修、柳永等44位词人跃然纸上,一个个变得真实鲜活,有血有肉,亲切可感,让读者一读就上瘾;180首经典诗词巧妙融合在词人们的
《中国诗学批评史》是诗歌理论领域经典之作,提出中国诗学批评发展历史的四种美学形态:先秦两汉的 功利批评 ,魏晋南北朝重视诗歌本体的 风格批评 ,隋唐宋金元的 美学批评 ,明清以降分执前代诗论之一支以自立门户的 流派批评 。提纲挈领,选取每个时期有创造性、富诗学和美学意蕴的理论批评的命题做深入的探析,系统地梳理几千年来中国诗学批评发展的脉络。全书在整体上持一种进化的、进步的诗学观,以进化、发展的眼光看待历代的诗学批评,提出新的观点,将中国诗学的发展概括为从功利的逐渐走向审美的过程,其建构的体系具备相当高的理论价值,至今影响不衰。
《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书中描写了近二百名各式人物,生动表现了封建社会后期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历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和学界的重视。李汉秋先生积数十年之功,汇集十一种清末以来对《儒林外史》的精彩评点,融于《儒林外史汇校汇评》一书,加以标点、校勘,既便于读者理解,增添阅读乐趣,又便于学者进行各方面研究。本次增订版在原精、平装的基础上,新增童叶庚《增补儒林外史眉评》六万五千余字,可谓目前搜集最为完备的汇评本。同时,将原收于书末的则仙评批插入正文相应回目,体例更臻完善。又加重排重校,并对原书中的个别排印错误有所订正。
《百年中国电影文学发展史》全面梳理和论析了中国电影文学的转折变迁与辉煌成就。周斌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既从宏观上对每一历史时期电影文学的创作发展的基本状况及其与社会变革和电影运动、电影思潮、电影产业等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又选择了每一历史时期一些有代表性的电影剧作家和优秀的电影文学作品进行了具体评论:既以故事片剧作为主,也包括优秀的纪录片、美术片、戏曲片乃至科教片剧作。 本书评介了近百年来中国的若干电影文学著名理论家、评论家及其著作、成就。该书还论述了近百年来中国电影文学创作的发展变革与外国电影发展变化的渊源关系,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路径,从文化传承和学习借鉴的角度,观照了近百年来中国电影文学的结构组成和艺术元素。较为可信地总结了近百年来中国电影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值得引
外星人突然降临地球,用压倒性的科技接管了人类社会。战争、饥饿、疾病等灾难都被消除,世界变得过于平静。 但是,仍然有人对这诡异、颓废的平静感到不安。 外星人为什么不愿露面? 科技发达的他们,为什么要调查地球上的神秘学? 他们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 没人意识到,随着远超人类想象的真相揭露,全人类的童年期将走向终结……
1971年,巴尔加斯·略萨在攻读博士学位时,非常欣赏加西亚·马尔克斯。作为自己的博士研究课题,这位秘鲁作家深入研究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生平和创作,于是诞生了这本精深而厚重的博士论文。然而,两人在1976年突然决裂,本书随即遭到雪藏,直到近五十年后,《百年孤独》的作者已不在人世,这本加西亚·马尔克斯研究领域的重要专著才终于以单行本的形式重新出版。在小说家之外,巴尔加斯·略萨也是一位犀利的文学评论家。这本书不仅包含了他为加西亚·马尔克斯所作的详尽传记,更展现了他扎实非凡的精读功力,细致入微地拆解了哥伦比亚作家当时的每一部作品。他向世人雄辩地证明,即便在专业、最挑剔的批评者眼中,从《枯枝败叶》到《百年孤独》的每一个细节仍都是经得起推敲的。
作家的激情与文采、学者的广博与严谨、西方文学目前的绚丽风景,在本书中俱有很好体现。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却作为文学欣赏和文学史知识的经典,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诸多重点高校师生中风靡流传近二十年。此次修订出版的插图本,更展现了西方文学与艺术的结合,阅读、收藏、欣赏、思想的完美的统一,构造了一个可以尽情遨游的多重审美空间。
近几年来。世界吹起一股社会企业风潮。社会企业从事的是公益性事业,但通过市场机制来调动社会力量,将商业策略优选程度运用于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而非为外在的利益相关者谋取优选利益。简单来说,就是做好事又能赚钱,赚来的钱再拿去做好事。 徐永光著的这本《公益向右商业向左(社会企业与社会影响力投资)(精)》是一本从宏观上介绍中国的社会企业发展之路的书。它旨在帮助读者理解什么是社会企业,社会企业的模式有哪些,社会企业能否分红,为什么需要社会影响力投资,以及社会企业的未来在哪里。 在社会企业的这股前沿风潮中,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有识之士也参与进来,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从目前来看,中国的很好企业家,例如马云、王健林、牛根生等,他们都在尝试社会企业模式,用商业办法解决社会问题,引导更多的力量做更多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3)》由冷成金著
王昆老的《人物论》,不仅对所论人物精到准确,而且是举一得三,往往在一个人物论里,就纵横排比,涉及到不少人物,这说明他是全局在胸,然后才下笔分别作特写的。王昆老是从总体透视了这部书才着手写“人物论”的,因此,他在“人物论”里,常常表现出对《红楼梦》的总体的认识。
《大美中文课之古文观止新编》(全三册)在清代《古文观止》的基础上,保留传统优秀篇目,去掉落后于时代的篇目如应试策论,添加未收录的优秀篇目如诸子经典、明清小品文等。以时代为纲,以作者为目,天文地理、春夏秋冬、山川湖泊、花鸟虫鱼、琴棋书画无所不包,愿 极声貌而穷文 ,在浩如烟海的佳作里,选取适合现代读者阅读的优秀篇目,以期达到 观止 的目的。
本书是弗雷泽的名著和代表作之一,堪与《金枝》并称为弗雷泽的学术“双峰”。作者以过人的毅力、惊人的博学和独到的眼光穿越文明与野蛮、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隔阂,用跨文化比较的方法揭示《旧约》传说中诸多古俗和神话的本义,为读者重新认识西方文明之源及其与异文化的关系开启了别开生面的视野,也为后人继续思考人类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提供了历久弥新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