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书是从253000多册古籍旧藏里归纳综合,整理出当代人较熟悉的五十余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经典,经龚鹏程、王梦鸥、徐瑜、简宗梧、傅锡壬、张晓风、詹宏志等五十余位学者疏解,用生动流畅的白话文进行了现代诠释,影响深远,被几代华人奉为传家必藏书,更有数百万读者奉其为经典入门的**书目。 本系列特邀知名学者、教授解读《诗经》《楚辞》《乐府》《唐代诗选》,参照权威版本为底本,采用与原文逐句对照的形式,对原典进行了注释和翻译,并对生僻字加以注音,为读者扫清阅读障碍。深度解析作品背后的深意,梳理众多古诗词相关知识点,是大众阅读古诗词,了解中国文学的优秀读本。
形美、意美、音美,美得沉醉的双语唐诗宋词诗经诗画集 诗家的不朽,铸就300卷唐诗的风骨流韵 词宗的风华,写尽300阙宋词的红尘烟雨 诗三百,思无邪,这里还有诗经三千年回荡的涛声云灭 古诗英译:中国翻译泰斗,许渊冲教授亲自翻译,将诗歌与语言文化密切联系。他用毕生精力致力于文学翻译。希望让世界看到中国之美。 诗文赏析:化解字句难点,细细剖析典故,浪漫唯美的语言,带领读者走进诗的国度。 深度解读:时代背景、历史典故、现代价值 每首词都有其独有的意义,值得品味和阅读。 诗人小传:诗人们传奇的人生经历,读诗也读人,不仅能让读者轻松读懂诗,还让读者了解词背后的故事和诗人生平。 难字注音:将诗歌中的重点难字加上拼音,让读者们轻松阅读无障碍。 有声音频:数百卷诗文随书流韵,让读者沉溺在故纸堆中,倾听金戈铁马
叶嘉莹作品:好诗共欣赏:陶渊明、杜甫、李商隐三家诗讲录 本书为叶嘉莹先生面向普通读者的古诗讲座讲稿结集,共有《概论》《陶渊明诗浅讲》《杜甫诗浅讲》《李商隐诗浅讲》四讲。 陶渊明、杜甫、李商隐这三位诗人,遭际不同,个性有别,诗风各异。本书将三人并举,分析了他们各自在诗歌中对于形象和手法的使用。内省型的陶渊明在诗中使用概念化的形象,外观型的杜甫在诗中使用现实中实有的形象而有所突破,李商隐则以想象中的非理性形象映照幽微的内心世界。这种差异不仅折射出了诗人个体的生命与心灵,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轨迹。本书平实亲切,通俗易懂,是一本轻松的大众普及读物。 叶嘉莹作品:清词选讲 本书是叶嘉莹先生在新加坡国立中文大学教授清代词的讲课稿,由讲课录音整理而成,按照从明末清初到
高山主编的《二十四史(共16册)/国学经典藏书》是合在一起的中国古代二十四部史书的统称,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所记内容,起自传说中的黄帝(约公元前30世纪初),止于明代的崇祯十七年(1644年);编写工作始自西汉,止于清代,编写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八百多年。这二十四部史书,得到了清代乾隆皇帝的钦定,是得到统治者认可的“正统”史书,也就是“正史”—“二十四史”的名字,正是由此而来的。本次出版的“二十四史”,是精选各史书中的名篇佳作,加以精心翻译而成的。
《日本汉诗话集成》,赵季、叶言材、刘畅辑校,凡辑录汉诗话142种,其中汉文诗话75种218卷,和文诗话67种117卷。另附录诗语诗韵类书13种43卷。凡155种378卷(不分卷者以一卷计)。汉文诗话全文录入校点;和文诗话释录汉文序跋及目次;诗语诗韵类书籍,因原本皆为类列(或有解释)诗歌语汇,姑载录其序跋目录及内容开分以明其体例。涵盖了现存的绝大多数日本诗话,故名曰 集成 。在校勘方面,本书对底本的错误均一一校正,并出以简要的校记。全部使用现代标点,更利于今人阅读。给每位诗话作者做了小传,以解决大多数国人不熟悉日本人物的问题。
《杜甫诗全集》,全三册,收录迄今所存全部1455首唐朝诗人杜甫的诗歌,并吸收古、今人研究成果,按诗人的人生轨迹对诗歌进行编排。全书从“题解”“注释”“汇评”三个方面对每首杜诗进行 的解读:“题解”简介诗歌内容、交代诗歌背景、鉴赏诗歌内涵等;“注释”简释字词,注明典故及出处,并标注诗句异文,为简约起见,不作具体版本说明;“汇评”于每首诗下摘录两三种自宋元至明清以来对杜诗进行阐释的注本,所引达百种,集中反映了杜诗学的发展脉络。此书在手,细细探索,诗人之忧思、之欢喜、之感叹、之珍重,如在眼前,震动你我每一根神经而共鸣。
《诗经学大辞典(套装上下册)》汇聚国内诗经研究的专家,兼具学术性、知识性、资料性,对诗经研究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发展概况、学术流派、历代研究名家、著作、各种学术观点、争论的问题等多有涉猎,对其基本理论、题解、多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世界各国的诗经学予以总结性的介绍,此外还包括词语解释、成语诠释、名物解释等。
本书被称为 壮观的回文诗图,回文诗本无定例,亦非一体,盖游戏技耳。以诸字调布多方,读法纷繁,往往反复回环、顺逆交通,是“文之所以无穷也”。 桑世昌《回文类聚》谓回文诗始于晋窦滔妻苏蕙之璇玑图,而纪昀收《四库全书》称“曹植《镜铭》 ,回环读之无不成文,实在苏蕙以前”,则益近之。四库总目又举苏伯玉妻《盘中诗》,以其起于中央,回环盘旋复周于四角,亦称奇作。王是为悼念亡妻金礼赢而制。 图书馆藏有赵万里抄本。此图前有王国维题签、吴受福篆字、张鸣珂序,后有吴梅跋。浙江图书馆藏张宗祥抄本。本次即据两种抄本影印。
这是一部研究我国古代最早的文学作品集《诗经》中的动植物与自然现象的专著。作者胡淼先生是长期研究农学的专家,他既吸取了前人的成果,但决不人云亦云,而提出了很多的创见。据胡先生统计,《诗经》305篇,有141篇492次提到动物,144篇505次提到植物,89篇235次提到自然现象,可以说是世界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而这1232个知识点,就是胡先生这部著作的释读对象。
作者读了敦煌曲子词以后,首先惊喜于发现了民间词的处女地。不仅感到它思想内空的丰富多彩,而且感到它艺术技巧的出新多变,于是产生了一本《敦煌曲子词欣赏》的愿望,想把敦煌曲子词中诸多名篇介绍给广大的读者,把来之于民间的词,经过整理与剖析,再还之于人民。 作者认为,敦煌曲子词无论就它的现实主义内容来看,还是从它的写作技巧来看,都决非夫臻成熟之作,恰恰相反,它是词体成熟标态的标志。正由于它拥有众多的思想与艺术两方面都结合得相当好的名篇,它才是中国文学史上构成了词这一文体最初灿烂的篇章,成为宋词的源头。这种贡献形成了它在文学史上上特殊的重要地位。因此,敦煌曲子词的发现,并非只发现了一堆无关紧要的新资料,也不仅只是说明一些枝节问题,如说明词在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的民间流行的情形,和怎样保存
此书作者姜斐德女士,将宋诗与宋画置于宋朝变幻多端的政治风云中,从作者的命运变迁来解读诗与画中隐含的意义。在直言会置士大夫于险境的情况下,他们用绘画来感慨放逐,批评朝政。题画诗则展示了一种崭新的表达方式:即借用某一经典诗歌的韵脚却不指明出处。这似乎是安全而明智的选择。不过,这依赖于这一群体具有一种共同的认知,如对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一百韵》这样的艰涩诗篇的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