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中国》是继《典籍里的中国》后, 文化中国 系列新作! 《诗词里的中国》共7册,《唐诗1》《唐诗2》覆盖望月、登高、咏物、节日、送别、等10大主题场景;《宋词》以时间为线,精选25首不同词牌的宋词,彻底理清词牌的来龙去脉,感受中国文字间蕴含的音律之美; 词传 四本精选李白、李煜、李清照、纳兰容若经典诗词,在诗词中读懂他们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所处时代的历史隐秘。 《诗词里的中国》深度解读了诗词背后的社会世情,畅览繁荣与风雅并存的历史风貌,字里行间贯通历史,让人们透过诗词读懂中国。
高山主编的《二十四史(共16册)/国学经典藏书》是合在一起的中国古代二十四部史书的统称,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所记内容,起自传说中的黄帝(约公元前30世纪初),止于明代的崇祯十七年(1644年);编写工作始自西汉,止于清代,编写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八百多年。这二十四部史书,得到了清代乾隆皇帝的钦定,是得到统治者认可的“正统”史书,也就是“正史”—“二十四史”的名字,正是由此而来的。本次出版的“二十四史”,是精选各史书中的名篇佳作,加以精心翻译而成的。
《杜甫诗全集》,全三册,收录迄今所存全部1455首唐朝诗人杜甫的诗歌,并吸收古、今人研究成果,按诗人的人生轨迹对诗歌进行编排。全书从“题解”“注释”“汇评”三个方面对每首杜诗进行 的解读:“题解”简介诗歌内容、交代诗歌背景、鉴赏诗歌内涵等;“注释”简释字词,注明典故及出处,并标注诗句异文,为简约起见,不作具体版本说明;“汇评”于每首诗下摘录两三种自宋元至明清以来对杜诗进行阐释的注本,所引达百种,集中反映了杜诗学的发展脉络。此书在手,细细探索,诗人之忧思、之欢喜、之感叹、之珍重,如在眼前,震动你我每一根神经而共鸣。
《诗经学大辞典(套装上下册)》汇聚国内诗经研究的专家,兼具学术性、知识性、资料性,对诗经研究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发展概况、学术流派、历代研究名家、著作、各种学术观点、争论的问题等多有涉猎,对其基本理论、题解、多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世界各国的诗经学予以总结性的介绍,此外还包括词语解释、成语诠释、名物解释等。
本书被称为 壮观的回文诗图,回文诗本无定例,亦非一体,盖游戏技耳。以诸字调布多方,读法纷繁,往往反复回环、顺逆交通,是“文之所以无穷也”。 桑世昌《回文类聚》谓回文诗始于晋窦滔妻苏蕙之璇玑图,而纪昀收《四库全书》称“曹植《镜铭》 ,回环读之无不成文,实在苏蕙以前”,则益近之。四库总目又举苏伯玉妻《盘中诗》,以其起于中央,回环盘旋复周于四角,亦称奇作。王是为悼念亡妻金礼赢而制。 图书馆藏有赵万里抄本。此图前有王国维题签、吴受福篆字、张鸣珂序,后有吴梅跋。浙江图书馆藏张宗祥抄本。本次即据两种抄本影印。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其一生所作诗词无数,并且有众多的脍炙人口的名篇,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有着与西方文学与众不同的意境。本书采用汉英对照的方式,分诗、词、散文作品三部分选译了苏轼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共计约百篇,包括有饮湖上初晴后雨、东栏梨花、题西林壁、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鹤叹、纵笔、后赤壁赋、满江红等等。 《东坡之诗——苏轼诗词文选集》(汉英对照)分诗、词、散文作品三部分选译了苏轼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共计约百篇,进行分类、归纳与注解。选篇合理,译文优美流畅,注释精当。既可以让中国读者学习中国古诗词的英译,也可以帮助外国人了解中国古文化中古诗词与古代散文的意蕴。
作者读了敦煌曲子词以后,首先惊喜于发现了民间词的处女地。不仅感到它思想内空的丰富多彩,而且感到它艺术技巧的出新多变,于是产生了一本《敦煌曲子词欣赏》的愿望,想把敦煌曲子词中诸多名篇介绍给广大的读者,把来之于民间的词,经过整理与剖析,再还之于人民。 作者认为,敦煌曲子词无论就它的现实主义内容来看,还是从它的写作技巧来看,都决非夫臻成熟之作,恰恰相反,它是词体成熟标态的标志。正由于它拥有众多的思想与艺术两方面都结合得相当好的名篇,它才是中国文学史上构成了词这一文体最初灿烂的篇章,成为宋词的源头。这种贡献形成了它在文学史上上特殊的重要地位。因此,敦煌曲子词的发现,并非只发现了一堆无关紧要的新资料,也不仅只是说明一些枝节问题,如说明词在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的民间流行的情形,和怎样保存
此书作者姜斐德女士,将宋诗与宋画置于宋朝变幻多端的政治风云中,从作者的命运变迁来解读诗与画中隐含的意义。在直言会置士大夫于险境的情况下,他们用绘画来感慨放逐,批评朝政。题画诗则展示了一种崭新的表达方式:即借用某一经典诗歌的韵脚却不指明出处。这似乎是安全而明智的选择。不过,这依赖于这一群体具有一种共同的认知,如对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一百韵》这样的艰涩诗篇的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