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的是戴望舒创作和翻译的经典诗歌,以及最能代表其风格特点的散文作品。内容或是抒发个人的情感,或是表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或是表现个人情感的高层次内涵和蓬勃的生命力,或是描写个人的见闻和感受。全书意境朦胧,语言节奏感强,诗体富于散文美,风格哀婉、清新,充分展现了戴望舒诗文的独特艺术价值。 目标受众群大: 作为“雨巷诗人”,戴望舒可谓家喻户晓,他的很多作品也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因此,本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另外,书中的语言朗朗上口,风格哀婉、清新,会受到知识女性及文学爱好者的喜爱。
《戴望舒诗文名篇》介绍了戴望舒的诗文作品。戴望舒是现代中国诗坛上负有盛名的“雨巷诗人”。他的诗歌和诗论极富个性,虽然总量不多,却“以少胜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是一位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歌代表人物,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他的《雨巷》、《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诗篇,堪称中国新诗的杰作。这本《戴望舒诗文名篇》在编入戴望舒创作的上百首诗歌的同时,还选取了数量的译诗。
北宋承平日久,在宽松、开放的社会氛围中,被主流社会视为艳科小技的宋词渐渐萌生壮大。晏殊更以其非凡的才情了宋词雅化的方向,而苏轼和辛弃疾则以天才的跨界创新开辟了豪放词一路。 宋代词人灿若群星,苏缨以美的维度遴选比较,《好看宋词(宋词的玲珑六面)》选取了秦观、晏殊、苏轼、欧阳修、辛弃疾等六位代表词人,品读他们的代表作,从词的土壤、发端、语言、声律、境界、变异等角度描摹宋词的玲珑六面,阐释了宋词萌生、发展的演进史;并融汇中西方诗学理论,结合当下审美潮流,发前人所未见,带读者走进宋词的唯美境界。 “自在飞花轻似梦”,宋词穿越千年来到我们面前,仿佛犹染花香。书中徐徐展开一卷宋词世界的《清明上河图》。我们仿佛看到落魄市井的柳永还在浅斟低唱,而矜贵宰相晏殊犹自在小园香径徘徊;苏轼中秋月下把酒问
如果说,中国文学是姹紫嫣红的百花园,那么,古诗词是艳冠群芳的牡丹;如果说,中国文学是绵延万里的长城,那么,古诗词是巍峨雄伟的山海关。李白、陆游、陶渊明、苏轼、朱熹、王之涣……走进中国古诗词,就是走进一片浩瀚的艺术星空,每一个名字,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让人仰叹! “霜叶”为何“红于二月花”?“高处”为什么“不胜寒”?“黄梅时节”为何“处处蛙”?“鲤鱼”为什么半夜“来上滩”?走进《300首经典古诗词中的奇妙科学》,就是走进一个奇妙科学大展览!走进《300首经典古诗词中的奇妙科学》,吟诗词,学科学,千年诗词美如画,一生丰富金不换。
《杜甫诗集(插图本)》家藏四库系列之一《四库全书》编定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共收中华典籍3461种。如此浩瀚典籍仅分经(儒家经典)、史(各类史书)、子(百字著述)、集(名家诗文)四类。其后,『四库』之名既具有中华经典集成的寓意,同时也具有古代图书分类的含义。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华经典所蕴含的智慧,越来越为世人瞩目。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热播足以证明这一点。丛书策划者为了消除今人阅读古代文言经典的艰涩,力求使用时人容易的版画图示和读解心得的方式,让读者充分汲取古人成功的养分,使圣贤的智慧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所以丛书得名『家藏四库』。
《诗经 楚辞》是《诗经》和《楚辞》的合集,收录《诗经》作品三百余篇以及《楚辞》作品三十余篇。为了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诗经》和《楚辞》这两部巨著,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对每篇作品进行了全解、详注,便于读者阅读。
全书分为六辑,共收录了338首短诗,每首诗都是三行。全书的六个部分表达的主题分别是缘分、深情、等待、归来、继续和未来,书中的每一个主题都寄托了作者的情感。有欢欣,有歉疚,也有思念,字里行间还有一种淡淡的幽默感。
...... 《仓央嘉措情歌集》共有六十几节情歌,直抒胸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为藏族诗歌创作开拓了新的诗风,堪称藏族诗坛的奇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本书为仓央嘉措的每一首诗配上精美的赏析文字,由诗文而引申出对爱情的美丽解读,让人仿佛回到了仓央嘉措曾经生活的那个现场,和他一起呼吸,一起体会稀薄空气里的充盈情感。 仓央嘉措通过这凡尘的烟火来消解自己在佛门的孤寂与寂寞 这是身体和灵魂被束缚、无A可解的寂寞。一个本来想要糖的孩子,可命运给了他很多莲子,诗就从这 富贵 的苦中发出来。在这矛盾中,心灵的笑是诗,哭是诗,处处都透着诗。仓央嘉措的诗便是如此迸发,当然,他的诗歌题材,也不仅仅都是情歌,还有很多歌颂佛教的内容,可见,无论选择什么,都会在灵魂上烙下印记。
《漫游与吟唱(2008年卷诗歌集)》为孔灏的诗歌集,主要分为花开陌上、鸿爪雪泥、琴心剑胆、静水流深和岁月如歌五辑,包括《青草》、《群羊》、《燕子的光芒》、《在龙洞庵吃茶》、《郑板桥故居》、《说到天空》、《春风十里扬州路》、《遥想异乡的雪》、《有篱笆的地方就是家》、《走一些长长的路》、《静夜里奔跑的泪水》、《狼牙山五壮士》、《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掀起你的盖头来》等作品。这些作品充分显示了作者丰富而细腻的生活。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艺术性和可读性。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会使您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