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最早编纂于康熙四十二年(1705),系由清康熙帝亲自动议、发起,工程浩大,蔚为壮观。康熙四十六年(1709)四月十六,清圣祖玄烨为之序并题额,因名之曰《御定全唐诗》,也被称为四库全书本《全唐诗》。全书忠实记录了少见的唐代诗人、唐代诗歌的精微全貌及壮丽历程,共900卷,“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人“凡二千二百余人”,传世至今,居功甚伟。 《全唐诗》全彩版,共四册,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各一本。以地道扬州诗局本及四库全书本《御定全唐诗》为底本,囊括了全部诗人2429人,原则上保证所有诗人收录。并按照诗歌流派分为: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宫廷诗派、改革派等,收录诗人代表作,剔除误收的、残断的诗作,最终精选2873首诗歌,辅以诗人小传、注释及全彩插图。诗人以其所在时代为准,按首字母排序,方便读
意大利隐逸派诗人、197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蒙塔莱经典诗集,翻译家吕同六、刘儒庭经典译本,巴别塔诗典! 《生活之恶》收录意大利隐逸派诗人蒙塔莱的诗歌160余首,分别选自《乌贼骨》、《境遇》、《暴风雨及其他》、《萨图拉》等诗集。蒙塔莱擅长刻画精神世界微妙、隐秘的感受和情绪。他借助隐喻和象征,赋予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物以不同寻常的意蕴,建立含蓄、深邃的艺术形象。他的抒情诗表达了同时代人对社会现实的厌恶、失望和忧虑,反映了他们在“生活之恶”的重压下竭力维护人的价值的强烈意识。在艺术上具有隐逸派的鲜明特点,注重艺术形象的提炼,突出内心世界的细微感情。
《山中白雲詞》是南宋詞人张炎作品的结集。 張炎(二一四八—约二三一〇),字叔夏,號玉田,臨安(今浙江杭州)人。張炎是南宋名將張俊之後,早年生長富貴,雅慕聲華,詞作仿周邦彥、姜夔,遣詞造句,清麗流暢,多寫湖山遊賞並長於寫物,時有精警之處。中年忽遭國變,家破親亡,浪跡江湖,落魄以終,因此後期作品多寫亡國之痛,備極蒼凉。張炎又是 的詞論家,《詞源》一書,强調藝術感受、藝術想象與藝術形式,有許多經驗之談,是一部很有權威性的理論專著。 張炎詞集版本較多,《山中白云词笺(外一种上下)(精)》以清龔翔麟八卷本《山中白雲詞》為底本,參校各本,酌出校記,並依據唐圭璋《全宋詞》做了補遺。附錄部分蒐輯了相關學術資料,並附有《詞源》一書,以便讀者參考。
《欣托居鉴赏四书》是周啸天先生个人撰著的鉴赏中国古代韵文即诗、赋、词、曲,并介绍鉴赏方法的丛书,共四册,分别是:《先秦八代诗赋鉴赏》,《隋唐五代诗词鉴赏》,《宋元明清诗词曲鉴赏》,《古典诗词鉴赏方法》。 “先秦八代”是古代韵文的发生和发展的时期,诗歌以五言和古体为主,辞赋则经历了从骚体、大赋到抒情小赋的发展过程;“隋唐五代”是诗歌的繁荣期,诗体大备,无美不臻,同时词体也产生并开始流行;“宋元明清”是诗歌的衍变期,词曲创作,尤具新意。《鉴赏四书》的前三种,即循此分为三编,常析名篇。后一种则专门介绍诗词鉴赏方法,并附赏析示例。 《鉴赏四书》各书皆有导言或概说,详细介绍中国各体韵文及诗学的基本范畴,以及其发生、发展、繁荣及衍变的过程;书中附有韵文作家小传。置于每位作家入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