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各体兼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深入浅出,精炼流畅,叙事说理,娓娓动听,抒情写景,引人入胜,寓奇于平,一新文坛面目。他的许多政论作品,如《本论》《原弊》《与高司谏书》《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等,恪守自己“明道”、“致用”的主张,紧密联系当时政治斗争,指摘时弊,思想尖锐,语言明快,表现了一种匡时救世的怀抱。他还写了不少抒情、叙事散文,也大都情景交融,摇曳多姿。他的《释秘演诗集序》《祭石曼卿文》《苏氏文集序》等文,悼念亡友,追怀往事,情深意挚,极为动人;他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诸作,徐徐写来,委婉曲折,言辞优美,风格清新。总之,不论是讽世刺政,还是悼亡忆旧,乃至登临游览之作,无不充分
本书是一本笔记体的散文,讲述人生吃、喝、玩、乐等各种闲情逸趣,可以说是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指南。书本文字思想均极清新,都是很可喜的小品,有自然与人事的巧妙观察,有平明而又新颖的表现。本书对此书进行了白话文翻译,使之理解便宜,语言通俗,图文并茂,适合广大散文爱好者、休闲爱好者阅读。
为了帮助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古代书信名作中汲取精神营养,编者们从20世纪80年代选注的《历代名人家书选》(山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中选出部分家书,并且扩大范围,增选各类书信,一共选出历代书信优秀作品七十多篇,每篇介绍作者,注释词语,并对其思想内容、艺术技巧做出简要评析,以便读者接近原作。末附这些书信中的名言警句(正文中用着重号标注),便于读者吟诵。
玉器收藏既是高雅的文化娱乐活动,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艺术之美,汲取很多知识,同时它又是一项稳妥的日渐增值的投资项目。《古今说玉》作为玉器收藏的事典性著作,披露了中国七千年辉煌的玉文化史,由收藏专家介绍鉴别玉器真伪优劣的科学知识和宝贵经验,所以。它应该是玉器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工具书。该书内容翔实,文字生动,190幅图片精美之至,还附有当前中国玉器的拍卖行情,信息密集,所以它同时又成为海内外朋友了解中国玉文化的最形象的窗口。
历代小品性灵是追求自由而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知识分子们精神上的一片乐土,它所表现的,主要是人的思想情感上的自由、想象与幻想的自由,而不是人在现实关系中的自由。 本书收入明清性灵小品300余篇,其内容包括:感悟人生、独抒性灵、人间至情、浪漫情怀、神解精识、读书交友、赏心乐事、奇人异事等等。明清文人在这些精美小品中流露出的独特个性,表现出的率真感情,展示出的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能超越茫茫时空,打动今天读者的心。
《钟书国学精粹:古文观止》从精彩华章中再择其精华(中学教材中已选的篇目尽量不选),回溯到先秦至明朝的历史时空,从欣赏温馨祥和的世外桃源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暮秋胜景;从聆听急雨、密雪敲击竹瓦所生的清绝之音到“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的飒飒秋声;从感叹“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的人生体验;我们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肃然起敬,更为“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而幡然顿悟;我们谨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的前车之鉴;我们更砥砺品格,养吾辈之“浩然正气”。
《醒世恒言》所收录的多是成熟的话本小说,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和先前同类作品相比,在写作技巧方面有显著的提高。话本小说原是说书的底本,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醒世恒言》继承话本小说的这种传统,并且又有新的发展。作品的多数故事不是直线展开,而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以其曲折多变而引人入胜。 《醒世恒言》出版于天启丁卯年(1627),大多数为明人作品,其中应有一些是冯梦龙自己编写的。明代后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商品经济大量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萌芽,话本文学主要反映市民阶层的经济生活和思想意识。《施润泽滩阙遇友》叙述了施复发家致富的过程,一个从事手工纺织的家庭,不到十年,就由一张机织的小户扩展到拥有三四十张织机的大户,尽管小说宣传为善得报的思想,不难看出,当时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开始动摇。同
本丛书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之子系,奉献给广大国学爱好者。原丛书共60种,考虑到难易程度、四部平衡、篇幅等因素,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现删减为34种30册,基本保留了原书的篇章结构。因应时势有极少量的删节。原文部分,均选用通用、版本全文校核,参以校订者己见做了必要的校核和改订。为阅读的通顺、便利,未一一标注版本出处。注释根据原文的结构分别采用段后注、文后注,以便读者省览。原注作了适当增删,基本上保持原文字风格,之乎者也等虚词适当剔除,增删力求通畅、易懂,避免枝蔓。典实、注引做了力所能及的查证,但因才学有限疏漏可能在所难免。 原书为繁体竖排,现转简体横排。简化按通行规则,但考虑到作为国学读物,普及知识亦在情理之中,故而保留了少量通假字、繁体字、异体字,
《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迄今最为流行的古文选本。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体现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书名为“观止”,意在尽善尽美,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全书所选以散文为主,间有骈文辞赋,均为历代传诵名篇,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古文观止》做到了蒙童读来不高,学人读来不低的境界,这些不朽的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成熟的人生经验、艰深的文章美学,乃至博远的宇宙哲理。考虑到今天读者的实际需求,本书对原作进行了精心加工,删去了少量篇目,配以作者简介、题解、注释及译文,并辅以精美的古版画插图,使之更具时代感。
本书选取了四部名著的绝妙佳作:金圣叹批评《西厢记》、李贽评点《论语》、冯梦龙评点《挂枝儿》及花底闲人批评《夹竹桃》。书中的评点,后者剖析原著,提示作品的精妙之处;或者借题发挥,写其人生感悟;或者逗笑取乐,风趣幽默。所发议论往往出人意表,却又入情入理。文字生动,气势如龙。读后,可悟读书法,可悟作文法,可悟消遣之法。古人云:“鸳鸯绣出从君看,莫把金针度与人。”既得看美丽的鸳鸯,又得绣鸳鸯的金针,岂不是人生一大快事?!
曾巩,字子固,北宋建昌军南丰县人,后人称为南丰先生。其散文作品说理本经,论学尽意、夹叙夹意,言近旨远、叙事细密,条理清晰,连笔柔婉,行文纡曲。本书所选三十篇散文中,除《书魏郑公传后》选自《唐宋八大家言语钞》外,其余均选自《四部丛刊》影印元刊本《南丰先生元丰类稿》。本书力求选入曾巩的各种代表作,希望由此概见作者的思想、创作风貌。编者运用文言与白话对照本,尚无先例,以方便读者阅读参考。
今天,色香味美、千姿百态的中国菜已是享誉全球,然而,对于植根在这片广博土地上,深藏与山野、百姓中的民间乡土吃食,就连我们国人自己也知之甚少。撰写本书的作者们,不仅是一批舞文弄墨者,也是善于发现,细致、执著的寻访者。他们的激情引领对于厌倦了城市渲嚣、吃腻了大鱼大肉的都市人,将是一剂调养、滋补的绝妙良方。书中荡漾着飘渺恬静的怀旧情绪,将会和都市人强烈的回归意识形成共鸣,带你走进一个久违了的清凉世界。
全书选录上自魏晋,下迄近代的笔记小品350余则,按内容共分为宫廷掌故、官场掌故、世情掌故、名充掌故、艺苑掌故、禅道掌故等八大类,从宫廷到市井,从名流到百姓,从尘俗凡间到禅道境界,林林总总,涵盖广博士。所选篇目质术自然,富有情趣。当您徜徉其间,或会心一笑,或拍案称绝,或驻足沉思,或一触即悟,皆能在轻松自在的漫步中获得精神的愉快与心智的启迪。
本书反映在这个变革迅速的社会里知识分子的思想。把这些文章里所表达的思想作为一个时代的社会意识形态来看待,它们是有其存在的价值的。尤其是把历年的文章联串起来,就容易看清当时一些思想观念的来龙去脉。
《古文观止》为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二人所选编,最初刊行于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是一部的古文读物。自刊行之初,就倍受欢迎。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令人惊叹。 《古文观止》的选文,上起周代下迄明末,共222篇,分为12卷。所选文章注重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不仅有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其他应用文,大体上反映出我国古代文章绚丽多姿的面貌。除此之外,还编选了少量历代传诵的骈文和韵文。文章任编排上,以时代为序,眉目清楚,文章篇幅短小精悍,脍炙人口,易于记诵,至今仍为人们学习文言文的读物。
丛书特点:作者简介,侧重文采而非功行;题解导读,三言两语,留不尽余味请读者细品;注释注音,尽可能全面详尽,扫清审美的路障。 本书简介:《中国历代散文精选读本》选录从先秦至近代的散文、随笔作品。体裁上涉及各种文体,只是传记作品留给了书系中专门的一种。选录的标准是名家名篇,妙文佳构,尤其注重作品的抒情、叙事,说理之美,而不以存史料、明学术为尚。 特别提示:本套书版式新颖,注释随文侧排,与正文一一对应,极大地免除了读者的翻检之劳,可以限度地方便阅读,使您轻松享受探美历程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