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外交官张德彝八次旅西所作“述奇”中的第四部,名为《四述奇(共4册)(精)/清末民初文献丛刊》。据清光绪九年同文馆聚珍版影印。凡十六卷。卷首有清光绪九年(1883)英煦《序》和宗室常瑞《序》及张德彝《序》。《凡例》有言:是书本纪泰西风土人情,故所叙琐事不嫌累牍连篇。张德彝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到了对泰西(欧洲)新奇文化的观察上,主要以日记的形式详细记载了他旅英俄等 的观察见闻,并保存了较多的关于近代中国和西方社会的历史事件和社会风俗。
本书原版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汇集了大慧宗杲写给部分僧俗四众弟子的重要书信,一共84篇,针对修行过程中常见毛病痛下针砭,见肝见胆,开人睡眼,醒人迷梦。
《元代别集丛刊:程钜夫集》对元代文学家程矩夫的诗文进行了校注,为广大文学爱好者及研究者提供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读本。
《羊城古钞(修订本)》为清代乾、嘉年间学者仇巨川所纂,是一本辑录广州的历史、地理、人物、古迹等方面的具有丰富史料的笔记体著作,其中所记杂事保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岭南民俗事象,所录异事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民俗心理。书中内容搜罗广博,除各府州县志、历代志书外,天文地理志、异物志、先贤志、南征录、岭表录、道书、仙书等,无所不收,征引古籍约计90多种。书中所辑存的古迹、寺庙、地名、风俗等,其珍贵的史料价值已为历代研究者所公认,亦适合一般读者从中了解岭南的历史文化。本书多年前出版,已脱销多时,今收入新版《岭南文库》。
游记散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在文化领域发展的历史长河里一直熠熠生辉,流传千百年来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中国游记散文大系(四川重庆 西藏 新疆卷)》收集了历代游记散文中的名篇佳作,再现游记散文的非凡魅力。通过阅读《中国游记散文大系(四川 重庆 西藏新疆卷)》将使读者对游记散文产生深刻的认识,有助于激发读者的文学兴趣。
《盛世危言》是中国思想界中一部较早地认真考虑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著作。就其对当时许多问题的思考,百年之后仍然不能抹杀其具有现实意义的光辉。《盛世危言》是一个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社会的纲领,它不讳言中国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落后于西方。提出了从政治、经济、教育、舆论、司法等诸方面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方案。
东坡题跋是东坡散文中独具特色的一种体裁,充分体现了东坡在文学艺术上的宗旨:崇尚自然、不事雕琢;冲淡简远,高雅绝俗,代表了封建社会后期美学思潮。题跋内容也反映了东坡的处世哲学,旷达超脱、随缘自适,在平心的世界中感悟美的人生。同时,题跋在写法上随兴而发、妙趣横生,也见出东坡自身的人格和风格。明茅维刊七十五卷本《东坡全集》中,收苏轼各种题跋将近六百条,见该书卷六十六至卷七十一明毛晋汲古阁《津逮秘书》本《东坡题跋》六卷,收文近六百篇,即从茅维刊《东坡全集》中抽出单行商务印书馆有《丛书集成》影印本。本书共六卷,作者将苏东坡的各种题跋辑为一书,中间品书论画的有一百二十篇,涉及笔、墨、书、画等内容,虽篇幅都极短小,但是内容广博,而且不乏提炼。
根据上海图书馆所藏有关郑观应的档案资料,由澳门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馆合作编纂的《郑观庆档案名人手札》成世了。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主要著作《盛世危言》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影响深远,具有重要地位。同时郑观应又是一位成功的买办商人,更是晚清洋务企业的重要人物,在中国近代经济史,尤其是在近代商业史、企业史中个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郑观应一生中与亲友往返形成的函札、公文、电稿、便条等各类档案,是了解和研究近代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资料。
中华美文春水漫溢,经典名篇尽收眼底。《今文观止》分“清代、现代卷”和“现代、当代卷”两本,共选录清代以来三百多年间400位作家的400篇美文,基本上涵盖了近现代及当代中华散文创作的实绩。 成书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的《古文观止》,收录了上起东周下至明末的散文222篇,以散文为主,间有骈文辞赋,广收博采,繁简适中。《古文观止》选家以犀利的视角,在广博的中华文海中撷采绚丽和具有代表性的精美古文。数百年来,一直是研读古文(散文)最重要的读本之一。 煮海为盐,披沙拣金,近四百年间,中华大地涌现了数以千计的散文家,挥毫写下无数字字珠玑、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今文观止(清代·现代卷)》从浩如烟海的散文卷帙中遴选出上乘之作,试图填补从《古文观止》到21世纪的一段空白。读者见到的是一个“唯
本书包括T.S.艾略特的两首长诗《荒原》和《四首四重奏》。《荒原》被有的评论家誉为现代主义诗歌的典范。而《四首四重奏》则是诗人后期的代表作,诗人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得奖作品。
宋蜀刻本唐人集为我国宋代四川地区刊刻的唐人别集,经元、明、清官私收藏,辗转至今,成为中华文化之宝。这批珍本校勘精审,版式疏朗,字体遒劲,纸墨精良,集中体现了宋代四川成都、眉山地区的雕版印刷情况,在研究中国的雕版印刷史和版本目录学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又由于这批书的刊刻年代在现存刻本中最接近于作品年代,因此对于研究作家以及当时的社会情况、政治生活等方面亦有重要价值。影印本版框尺寸悉准原书,印章据原书套红。现存宋蜀刻《孟东野文集》元代由翰林国史院官藏,后为藏书家黄丕烈、汪士钟等所得,均拱如珍璧。
东坡题跋是东坡散文中独具特色的一种体裁,充分体现了东坡在文学艺术上的宗旨:崇尚自然、不事雕琢;冲淡简远,高雅绝俗,代表了封建社会后期美学思潮。题跋内容也反映了东坡的处世哲学,旷达超脱、随缘自适,在平心的世界中感悟美的人生。同时,题跋在写法上随兴而发、妙趣横生,也见出东坡自身的人格和风格。明茅维刊七十五卷本《东坡全集》中,收苏轼各种题跋将近六百条,见该书卷六十六至卷七十一明毛晋汲古阁《津逮秘书》本《东坡题跋》六卷,收文近六百篇,即从茅维刊《东坡全集》中抽出单行商务印书馆有《丛书集成》影印本。本书共六卷,作者将苏东坡的各种题跋辑为一书,中间品书论画的有一百二十篇,涉及笔、墨、书、画等内容,虽篇幅都极短小,但是内容广博,而且不乏提炼。
本书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本书选取了从先秦到明代共222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高的文章,既有儒家经典、历史散文,也有传记、书信、论辩,乃至游记、寓言小说。入选之文多短小精彩,均是便于记诵的传世佳作。而译注者的论述分析精辟中肯,注解简明,译文通俗流畅,是《古文观止》的上佳读本。
宋蜀刻本唐人集为我国宋代四川地区刊刻的唐人别集,经元、明、清官私收藏,辗转至今,成为中华文化之宝。这批珍本校勘精审,版式疏朗,字体遒劲,纸墨精良,集中体现了宋代四川成都、眉山地区的雕版印刷情况,在研究中国的雕版印刷史和版本目录学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又由于这批书的刊刻年代在现存刻本中最接近于作品年代,因此对于研究作家以及当时的社会情况、政治生活等方面亦有重要价值。影印本版框尺寸悉准原书,印章据原书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