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陈思和文集”之一种。全书分为《中国新文学整体观》《新文学整体观续编》《我们的学科》三辑,收录了作者1980年代以来关于中国新文学史研究的专题文章。作者打破一元化视角的研究方式,重构现当代文学史。其研究另辟蹊径,见解独到,曾在学界产生过很大影响。这是一部难得的中国文学史研究佳作,也是一部出类拔萃的高校中国新文学史教材。
《回家记》您打算什么时候回中国看一看昵?我已经一遍又一遍地被别人问到这个问题,尤其是在过去十年里。 2005年夏天,我受一个建筑学会议的邀请,展开了相隔六十年的中国之行。作为一个人文地理学的工作者,我将从自我和文化的角度来描述这次旅行。 我一家人离开中国是在1941年,那年我才十岁。在1973年,我正式成为了美国公民。 经常有人问起,我觉得哪里才是真正的故乡。我会轻描淡写地回答说:“总的来说,是地球。”“不过到底是地球上的哪里呢?”这个紧接着的问题意味着,肯定有那么一个地芳让我最舒服,最向往,能形成最深刻的归属感。 我到底是一个中国人、一个美籍华人、一个华裔美国人,还是一个美国人呢?人是需要有归属感的。对我而言,归属感的三个来源是:历史、地理和语言。如果一个民族不确定自己的归属感
《与当代大师对话》这套丛书绝不是曲学阿世、心血来潮的产物,而是一批有志于重新振兴学术事业的中青年学者沉潜往复、从容含玩的结晶。每一个关注这套丛书的编者和作者、策划和写作的人,都会发现它具有如下的特征: 其一、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遴选欲与之对话的学术大师。 其二、注重与西方学术大师之间的直接对话。 其三、在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上做出了可贵的尝试。 其四、对问题意识的深化。 本书是对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研究,以当代美国文化学派杰姆逊的理论为讨论对象,剖析其“后现代文化”理论构架,探求其理论体系中有关“总体论”与“后现代性”的冲突与阐释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