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 古俗 ISBN 978-7-5339-6263-0 定价:78.00元 本书是2018 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冯骥才数十年来从事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思想结晶,由古村、古俗两部分内容组成。其中古村部分集录有16篇文章,古俗部分辑录有20篇文章。阐释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面对的困境、文化遗产保护调查的进展、取得的保护成果以及需要继续致力的地方。 在现代化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冲击下,人们与传统日渐疏离,冯骥才强烈关切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主动承担起发掘、保护、传承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重担,承担起对全社会呼吁、宣传、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义务,通过几十年风雨兼程在非遗大地上的实实在在的工作,致力于让人民真正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并在认识的过程中自觉承担起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责任。《古村 古俗》一书即是为延续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创作的具有创新性、开创
《新中国70年优秀文学作品文库 散文卷》精选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发表的百余篇散文佳作,如20世纪50年代的有冰心的《小橘灯》等,60年代的有刘白羽的《长江三日》等,70年代的有丁玲的《杜晚香1979》,80年代的有汪曾祺的《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等,90年代的有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21世纪的有陈忠实的《原下的日子》、迟子建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杨利伟的《祖国伴我去飞翔》等,以时间之轴串联起不同年代不同作家的思考和探索,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散文创作的脉络和轨迹,为我们绘制出了一幅饱含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国精神、中国风貌的优秀散文画卷。
《阳关大道,独木小桥,都走过了:季羡林散文精选集》 共分三辑,《月是故乡明》《永远的哥廷根》《做真实的自己》,全面地体现了季羡林先生的人生轨迹、学术道路和散文成就,突出展现了其面对生活的挫折与外部的动荡之时,如何安顿自我的心灵,在不安的世界里从容生活。本书所选皆为季羡林散文代表作,将季羡林先生经历过的困惑、烦恼、欢乐、痛苦,对人生和社会的思索等呈现给读者,希望借大师的人间体悟让我们在生活的忧思中得到一丝慰藉,给我们前行的力量。 《桨声灯影,雪后湖山:俞平伯散文精选集》 桨声灯影,雪后湖山,晚归船,夜掌灯 生活的趣味,在重温一场一场江南的往事,在 冬天生炉子、夏天扇扇子 ,在 人到中年,不过如此 。 俞平伯先生幼承家学,旧学功底少有人及,又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倡导白
本套文集遴选范围是《收获》2018年至2022年发表的作品,按创作体裁编为四卷,即散文一卷、中篇小说两卷、短篇小说一卷。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再访米仓山三记 散文卷》为中国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的散文随笔集,包括余华的《我只知道人是什么》《文学给予我们什么》、阿来的《再访米仓山三记》、王安忆的《理趣》《我和彭小莲》、毕飞宇的《私奔、家庭、认知、傲慢与报应》、叶兆言的《记忆中的一些碎片》、陈福民的《失败者之歌》《青春帝国少年行》、张新颖的《追忆沈虎雏先生》、南帆的《古城图里的气息》、袁敏的《书生校长》等二十余篇。散文卷收录的散文随笔,大多出自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学者之手,适逢《收获》杂志创刊65周年之际集结推出,以飨深爱中国文学的读者朋友。 《仰头一看 玫瑰在额头上 中篇小说卷》为中国当代作家的中
中高考热点作家代表作精选, 专为学生打造的阅读范本。 现代文阅读 VS写作双提升 ! 《爱一朵花,照见它成长》(朱成玉执笔30周年精华本) 《爱一朵花,陪它盛开》(朱成玉典藏佳作升级纪念版) 《所有寂寞都藏着眷恋的光》(收录包利民近40篇中考真题、模拟试题) 《独处之意是清欢》(与林清玄、丁立梅、毕淑敏、张抗抗等齐名的中高考热点作家美文) 《凌晨四点的月光》(收录中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原文,中学生作文写作素材库) 《在尘世的烦恼里开怀》(在自然、景物、人事和琐碎中分享爱、梦想和未来) 《唯有葵花向日开》(本书荣获第五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
《青梅嗅》是一部科学哲学散文集,是继我社几年前出版的《空钓寒江》后的另一本能“构建人文精神世界基石”的科学散文精品。作者詹克明是一位文理兼通的科学智者,书中的散文包罗智慧,令人震惊,有读者评价其诸多散文,行文风格鲜明,哲理深刻“只有大智者才能将科学与自然融会贯通互相印证,给人的影响是终身性的,可堪称世间最有价值的文章。”《青梅嗅》是詹先生诸多美文的摘编,短小精粹,能满快节奏环境中,有良好文化修养的读者群(白领、大中学生)领略科学哲理的需求,既不降低阅读品味,又能有效利用零散时间以提高自身的修养。
《女儿红》为简媜一九九一至九六年间创作之结集,与同时成书之《胭脂盆地》互补构成,而题旨与表现方法各异。此书探索女性之内在世界,听其声,窥其情,以介乎散文与小说之体裁穿梭今昔各种女性面貌之间,坚持自我之性别典型,追踪,寻觅,以其不畏缩,犹疑,遂能发现并摹写个中充沛之壮丽与高贵。
戳脚翻子是一个古老的拳种。武术家李瑞东(鼻子李,1851-1917)在其《太极拳谱》自序中曾说过:“余自幼即癖好拳棒,无奈未得遇名师……后得幸饶阳李老遂先生来,得其开导师指教,方稍较明释。……先生是戳脚门,近日四乡各镇均推戳脚门为最,闻风胆落。”这是清朝末年的事。 真正使戳脚翻子落户北京,成为北京的一大拳种,并且使之与河北戳脚、东北戳脚形成鼎足而立的北京流派,始自魏赞魁的高足吴斌楼(1899-1977)先生。 笔者三人均是吴斌楼先生的入室弟子。自入门来,侍师十数载,直至先师仙逝。期间,颇得先师教诲。除掌握戳脚翻子功理功法之外,也曾协助先师整理资料,撰写文章,辅导新秀。为了使读者领会戳脚翻子真谛,我们将先师所传总结整理撰写成这部书,希望能对武术爱好者和武术研究者有所帮助,并与戳脚翻子传人们切磋。
“鬼”,就像“爱情”,它明明来了,你心跳加速,意乱情迷,头皮发麻。看不见,摸不着,甩不掉,躲不开。再理智的人也变得胆怯、天真、手足无措。夜阑人静,它又来了……独特的文章,诡异的想象,天马行空古今中外五千年,“文妖”李碧华只此一家的怪谈小说精选。 ...
说起陈岩,朋友们都透彻地明白他,一个人活到六十岁,天真得像五岁娃娃,满嘴的科学数据,天文地理无一不侃,后来认起真来,搞起科研投资,发明一种生化补约,送了一包给我开水吞服。同样的液体开溶于五百倍水中,喷射木叶之上,能出现惊人的长势。我把这神液试喷在凤凰玉氏山房园中野芋叶上,果然每张叶片有半张双人床那么大,个个见了都觉神奇。喷在别的植物上却效果平平。生化补药我则是战战兢兢,吃过几粒,老实说,我是为朋友两肋插刀才这么干的,既不见好,也不见灾,中止了。有一年在万荷堂,我已经忘记自己是因为什么毛病引起陈岩的兴趣,要给我“拔火罐” 。大家围成一圈,帮我露出宽阔的背脊,取来小儿拳头大的七八个玻璃杯,一个个点着明火朝我背脊上按。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三十分钟过去了,我觉得背上有些很不
高启(1336-1374),明初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高启诗天才高逸,实踞明一代诗人之上”(《四库全书总目》),其诗“言选则入于汉、魏,言律则入于唐”(周传《谢晋兰亭集序》卷首),开有明诗坛复古之先。高启诗集有《吹台集》、《江馆集》、《凤台集》、《娄江吟稿》、《姑苏杂咏》等,自选定为《缶鸣集》十二卷,为高启诗集最早的版本。景泰初年,徐庸缀拾遗佚合为一编,题作《高太史大全集》,凡十八卷,然此本亦有遗漏,且多阙脱、墨涂、抄写舛误。高启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正统九年由周忱刊行,内容完备。清雍正间金檀辑注的《高青丘诗集注》,是高启诗集最为完备的版本,文集、词集亦附之。《中国古典文学丛书:高青丘集(全2册)》既以此本为底本,而校以墨池馆本、竹素轩本、濂溪书院本和诸家所
作者李南央从小生活在一个文化艺术氛围非常浓的家庭生活,经历也非常曲折。她自幼非常喜欢写作,本书是她在定居美国之后所写的回忆性的文章结集。书中有对小时候生活片段的回忆,有对女儿的浓浓爱意的流露,有对女儿老师的感激之情,有和朋友间的款款深情。作者语言平实,叙事亲切自然,字里行间流露着丝丝真情。
《建水记》是一本关于古典生活、建筑、手艺的沉思录;也是诗人于坚追问何为“诗意地栖居”之作。 2015 年冬天,于坚带着比利时汉学家麦约翰来到建水。麦约翰浸淫中国文化数十载,他在建水长叹,他一辈子要找的那个中国,就在这里。 14世纪晚期, 明朝廷“移中土大姓, 以实云南”。二三十年间,数十万移民背井离乡,迁徙云南。这是一支由生活世界的行家里手、大师组成的队伍,他们从中原、江南带着各类种子、精致的手艺,依照宋元时形成的经典“营造法式”来建筑一个梦想中的天堂。建水城就这样诞生了,彼时的它,名曰“临安”——一个来自天堂的名字。 如今,建水城已经年华老去,与它同时代兴起的古城,大都焕然一新。而它却在20世纪的城市化、大拆迁的洪流中如顽石般幸存,以致今天在中国,人们要证实曾经存在过一个“雕栏玉砌”的诗意
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学术委员会评选出广东美术百年史上的21位大家,他们是:李铁夫、何香凝、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林风眠、关良、方人定、司徒乔、赵少昂、李桦、王肇民、胡一川、黎雄才、关山月、廖冰兄、赖少其、黄新波、罗工柳、古元、杨之光。 这些艺术大家笔下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名作,标举出一个时代的高度,谱写了中国美术史上的光辉历程。
本书是 广东美术百年 书系其中一套,分为上中下三册。从1905年到2016年有代表性的美术类以及相关报纸、杂志、书籍中,摘录出理论水平较高、富有研究意义、能反映广东乃至全国画坛面貌的文章,基本按文章的*初发表时间进行编排。该书系统梳理了广东一百多年来的绘画发展史,对研究广东乃至全国近现代美术史具有较高文献价值。
黄宗英文集(卷一):存之天下 是一本散文集,本书主要收录黄宗英写她的亲人朋友往事的文章。书中回忆了著名演员、黄宗英第三任丈夫赵丹的生平往事,也有黄宗英的家人、长辈、朋友的人物特写,以及黄宗英与她的第四任丈夫冯亦代的晚年生活描写。本书使读者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文艺工作者在20世纪大时代变迁中的悲欢离合、人生轨迹,展现了艺术文化界各种掌故,不失为那个时代的剪影。 黄宗英文集卷二小丫扛大旗 主要收录了黄宗英的报告文学、人物特写、电影剧本、电视拍摄日录等扛鼎作品。时间跨度从上世纪50年代一直到八九十年代。黄宗英是位多才多艺的才女,曾经是著名的演员,后来成功转型作家。阅读她的这本《文集》,我们可以纵向地看到其成长的过程。50年代的作品,基本上是描述性的文字,完整地记录了事件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