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十八拍》是实力派诗人、鲁迅文学奖得主叶舟聚焦河西走廊历史、地理、文化,呕心沥血创作的一部纵横历史、气势雄浑、荡气回肠、人物众多、包罗万象的长篇史诗小说。小说以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河西首郡凉州为原点,以现代版的“赵氏孤儿”为故事内核,以诗性飞扬、韵味深厚的叙事语言,着力塑造了一批来自民间且拥有文化自觉与大义担当的凉州子弟、义勇之士和热血少年。在山河板荡、世道浇漓、军阀践踏、官衙腐败的大时代当中,他们心系家国命运,满怀忠义豪情,守护河西大地,进而演绎出了一场场生死不弃、惊天撼地的悲壮故事。小说成功融会中国传统文学的精髓与现代文学的想象,技法娴熟,贯通中外古今。在整部作品中,故事情节枝繁叶茂、盘根错节,叙事过程草蛇灰线、重峦叠嶂,人物形象热烈饱满,场面描写恢弘辽阔。同时,整部作
“茶人四部曲”是王旭烽历时近30年写就的史诗长卷,包含《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望江南》《筑草为城》。小说从19世纪清末开始,一直延续到20世纪末,历经多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王旭烽以时代为轴,以杭氏家族为中心,展现在恢弘的历史变局中,杭家人继承与发扬的茶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或投身于民主革命,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九死一生;或为振兴家族茶业殚精竭虑,使杭茶走向世界,蜚声海外。作品格局宏阔,熔江南文化与家国情怀为一炉,以四部曲的规模见证个人史、家族史、民族史中的百年中国。
《文化苦旅》初二(八年级)书目 文化导师余秋雨开山之作,热销千万册 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19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也是他的*部文化散文集。全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历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为回忆散文。该书以文采飞扬、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由此开创“历史大散文”一代文风,令世人重拾中华文化价值。 《文化苦旅》堪称余秋雨30年来不懈的文化考察和人生思索的完美结晶。 《中国文脉》初三(九年级)书目 人民日报推荐 此书是继《文化苦旅》后,余秋雨教授至为重要的作品,也是当今中国当代文史领域的重要作品之一。中国文脉,就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本书以中国文字起源为引,从《诗经》讲起,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楚辞,再到秦汉时期的
本套装包含《妙趣人生》《江湖老友》《饮食男女》《红颜知己》4部蔡澜作品。《妙趣人生》精选蔡澜121篇谈自己及生活小事的作品,从小时候谈起,童年追忆、故园往事、父母家人、广博的兴趣爱好等,细碎的日常被作者描绘地有滋有味。看似随意漫谈,实则充满人生智慧。“玩物不丧志”的人生令人艳羡,“活在当下,甚是好玩”是作者给所有人的精神指引。
无
这是一本以出版人为描写对象的笔记小说,由24个前后接续的短篇组成。通过一个个见人见事见精神的精彩叙述,当代出版人的所思所想、所忧所乐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书中内容全都来自作者对工作和生活的切近观察和切实感受,人物立体可感,细节栩栩如生,语言幽默风趣。翻阅此书,相信读者会在微笑、苦笑之余,生发一些或深或浅的思考。
这篇作品的名字看似悲哀的别无选择,但随着你渐渐融入到作品之中,你就会发现它实际上却是鼓励我们去选择、去追求、去进步,就如同作品里的主人公之一‘森森’一样,去时刻追寻一种‘力度’,一种‘理想的力度’,其它什么失败、困难、挫折在这‘力度’面前根本是微不足道的。是的,哪怕因此而撞的头破血流,但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之后我们还会记得些什么呢?就算记得,恐怕也会认为那挫折也是一种美丽吧? 作品一开始是以李鸣这个主角(实际上却是一位冷眼的旁观者)为线索,由李鸣要退学而王教授却告诉他‘你别无选择’的这件事情来展开整篇作品的主题。同时,也由这件事情把我们带入到一群音乐学院作曲系师生们狂放、幽默而又矛盾丛丛的生活之中,让我们在一些日常的学习、突来的考试或罕遇的国际比赛中自己去感受、去发现这群有血
《建水记》是一本关于古典生活、建筑、手艺的沉思录;也是诗人于坚追问何为“诗意地栖居”之作。 2015 年冬天,于坚带着比利时汉学家麦约翰来到建水。麦约翰浸淫中国文化数十载,他在建水长叹,他一辈子要找的那个中国,就在这里。 14世纪晚期, 明朝廷“移中土大姓, 以实云南”。二三十年间,数十万移民背井离乡,迁徙云南。这是一支由生活世界的行家里手、大师组成的队伍,他们从中原、江南带着各类种子、精致的手艺,依照宋元时形成的经典“营造法式”来建筑一个梦想中的天堂。建水城就这样诞生了,彼时的它,名曰“临安”——一个来自天堂的名字。 如今,建水城已经年华老去,与它同时代兴起的古城,大都焕然一新。而它却在20世纪的城市化、大拆迁的洪流中如顽石般幸存,以致今天在中国,人们要证实曾经存在过一个“雕栏玉砌”的诗意
《廿四香笺》,以二十四章节追寻四季轮回,唤起传统节气中,久被遗忘的焚香之境。作者清禄书院吴清先生,研习传统习俗、遍查古代香谱、亲试地道香材、公开所有香方,首次系统整理古人二十四节气用香,诚为向传统文人焚香审美致敬之作。 本书以合香方为主,内含线香、丸香、篆香、印香、涂香等法,将古老而全新的香方行之以文。复原《香乘》、《陈氏香谱》等古代经典著作香方,替换不存在、不易得的香材,解读古今香材不同之处,让香道飞入寻常百姓家。 古代画卷、传世香器、香席布局、香事礼仪……作者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神奇的香世界,在书中,我们就如同袅袅薰烟轻盈地飘过习香过程的种种障碍,窥见香与生活碰撞出的奇妙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