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留存至今的戏剧共 39 部,其中悲剧和喜剧*为普及。本套书收全了莎翁所有的 10 部悲剧和 13 部喜剧。对莎剧的分类主要参考了权威的牛津版和诺顿版的《莎士比亚全集》。 莎士比亚的写作经历一般被分为三个时期,从初学阶段,到成熟时期,再到和解剧时期。因此,本套书的悲剧和喜剧两部分剧目,均按照莎士比亚写作时间的先后依次排序。读者将更容易领会莎士比亚的写作脉络。本书的排序综合参考了牛津版《莎士比亚全集》,以及国内莎学前辈裘克安、刘炳善等对莎剧的排序。 本书所用译文的底稿,是朱生豪翻译并亲自编辑,由世界书局于 1947 年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集》。编辑过程中完全没有删改,仅将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并对个别的错字、标点等做了调整和修改。力求呈现给读者原汁原味的阅读感受。 全套书共分为 5 册,悲
本书收录王安忆改编张爱玲的两个名篇《金锁记》和《色,戒》。为香港焦媛剧团的舞台剧底本。王安忆的改编保留了张爱玲小说的精髓,同时加入了自己的解读。令改编也成了经典之作。 爱情天然具有原动力,所以,就要赋予反常的性质,才能燃爆它。 王安忆 本书是茅盾文学奖得主王安忆根据张爱玲小说《沉香屑 炉香》改编的文学剧本,通过讲述上海女学生葛薇龙在乱世中的求学、成长、爱情与沉浮,展现了其从天真烂漫的少女到成人后的心路历程。
李樯经典作品《立春》未删节版首次公开出版。我们在本书里遇上的六位主人公,无一例外都是在生活里铁了心死性不改一溜小跑一头撞向宿命冰冷南墙的人。由于都是平凡、琐碎、庸碌的小人物,一生逃不开茫然,所以他们每一次骑跨理想之驹向命运发起攻势的起心动念或行动,都以惨败收场。而且往往付出相对他们卑屈之躯来说,过于沉重庞大的代价。命运总是稳如山王。而他们,恒常的坚持下,总有那么一次两次,因为挫折太过出人意料的深重,自己终于把自己惹毛了,便一不做二不休,打开天窗说亮话,于是生命迎来纷至沓来的耻辱。但人们别低估了生命力这枚深藏不露的法宝,每一个活得光鲜或灰头土脸的人,都不自觉地用着内功。生命力亦从未取舍过任何一个生命,它默默生长、滋养。光鲜人士因之花红柳绿,落败之人得以妙手回春。《立春》写了挫
《纽约时报》畅销书。这是一本关于女性衰老话题的百科全书,但并非一本聚焦于抗衰老的书。好莱坞 影星卡梅隆·迪亚茨亲自走访了几十位相关领域的 专家学者,在书里分享了有关衰老的前沿研究,并融汇了 医学专家的真知灼见和她自己的想法、观点和经历。通过 全面地了解衰老究竟是什么,弄清楚人类衰老的科学和生物学原理、人类衰老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让读者 全面地了解女性身体的衰老机制,以及为了健康变老,我们该做些什么。
《中国京剧服装图谱》中国京剧服装汇集,图文并貌,中英结合,内容精彩。《中国京剧服装图谱》的177幅画稿,并非是服装的平面展示图,套用一句专业术语,它仅是白描的“服装效果图”而已。由于有了一图一文的对应编排,《中国京剧服装图谱》便具有自己独有的风格。它以图为主,文图互为呼应,融为一体,这可能算是具有时代特色的一种“图文本”吧。
童道明先生第二本人文戏剧集。包括《契诃夫和米齐诺娃》《契诃夫和克尼碧尔》《神圣战争或等着我吧》《三滴水》《三滴水(之二)》《一双眼睛两条河》等戏剧剧本。前两个戏剧分别写契诃夫与恋人米奇诺娃及克尼碧尔之前的爱情。《神圣战争或等着我吧》纪念苏联卫国战争。《三滴水》以全新的方式定义了戏剧小品,让人领略“会心一笑”的幽默感。《一双眼睛两条河》以心灵相近的都市男女之间朦胧的情愫,描绘了生命中“美丽的瞬间”。
《粤剧金曲精选》是从已公开发行的唱片、录音带、CD碟、VCD碟中精选出唱腔优美、流行广泛、群众喜欢的粤曲逐一进行记谱整理,分成若干辑出版的。每辑二十首,分平喉子喉对唱、平喉独唱和子喉独唱三个部分,展现了各种唱腔流派和各个名家的唱腔特色。这本书作为广西老干部活动中心粤剧团和南宁市老年大学的教材,对于广大粤曲爱好者依谱自行学唱粤曲也会有较大的帮助。 本书所选之粤曲,尽皆粤剧传统剧目中之金曲,而且配有乐谱。具有“一全、二精、三有谱”特色和优点。
《普劳图斯》(上中下)包括《赶驴》、《提匣》《一坛金子》等22部剧本,整体反映了古罗马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等状况,并着力塑造了这样一些新时代的主人公:他们从古罗马的禁锢和蒙昧中醒来。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具有高度的概括意义。
诗词取材丰富。《菊解闲人意》有一千来首,题材十分可观,基本上涵盖山水、田园、咏史、怀古、亲情、风俗、时事等传统题材,而且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读典随笔”一章,精彩纷呈。记得明代有本教材《龙文鞭影》就是广泛收集典故,采用四言,上下两句对偶,各讲一个典故。今天看这章诗集如出一辙,真让人惊喜,不能不说作者的独具一格,而且每个典故的演绎如此精湛,叫人赞叹不已,诗词创作爱好用典之人值得一读。再如“自述聊慰”一章,给我印象很深,诗贵在真情。这部分比较难写,但作者能从自身经历感受出发,真实反映自己的情感,而且比兴得当,含蓄幽深,诗味浓厚,同时也看出作者忧民情怀,勤政敬业,有过艰难困苦的历练,是难得的一章。以上列举两章的创作题材也许会有不同的看法,但还是鼓励大胆去尝试。 诗作格律严谨。浏览《
古希腊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给后代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戏剧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古希腊戏剧是世界古代文化的瑰宝,虽已历时数千载,但其动人的情节、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技巧,至今仍然能强烈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令人赞叹不已。 古希腊戏剧直接影响了古罗马戏剧的发展,并进而影响了后代欧洲戏剧的发展,成为古典范本。古希腊戏剧的许多剧目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上演,继续给人以艺术享受。 本集选编时对有关译名作了一些统一,对原译本注释作了一些简化,剧本前的剧情梗概为胡其鼎撰写。书中附入了一些插图,主要选自古希腊罗马时代的雕塑作品和陶器画,也包括一些后代作品,以求从另一侧面反映古希腊戏剧的形成、发展的面貌,同时帮助对剧本的理解。
《古典剧曲鉴赏词典》即是以古典戏曲作品中的曲词为鉴赏对象,论析其内容的深幽与艺术的精妙。由于古代戏曲作品数量众多,加之因年代不同和流派有别而丰富多彩,因此,本书所收作品难以包罗万象,只能以名家名作为主。但是,既然名为“辞典”,当然要有较广的选择面,既收录思想健康、艺术上乘的伤口以及在戏曲史上有影响的作品,又照顾到广泛性、全面性,收录那些具有某种特色或代表性的作品,以期反映中国古典戏曲的总体面貌。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该剧具有很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写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
枫桥是一个每年冬天都被大雪覆盖的小镇,浪人张临远奉命保护这个小镇一家开店的掌柜的,看似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命令,却牵涉到了一系列政治的阴谋和江湖仇杀。张临远也因此得罪了江湖上最可怕的杀手组织“天罗”,同时也交到了自己毕生的好友翼少然。张临远最渴望的,不过是在那落雪的小镇,和自己心爱的人喝一碗热腾腾的鱼汤。而命运如此,血腥和阴谋,仇杀和孤寂,自此缠上了这个浪人……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开洞、地盘开洞、三请神、山神、二圣登殿、灵官镇台、跑功曹、排曹、秦童买猎、破罗网、砍三元、判官勾愿、仙官勾愿等。
本书是关于《红楼梦》和昆曲的通俗性论文集,分为“红楼篇”和“昆曲篇”。 本书对打开《红楼梦》的钥匙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书中主要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进行了刻画,黛玉突出“灵”字,贾宝玉突出“奇”字,宝钗则隐藏在其中一篇论文中。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在我 喻户晓,影响很大,论文充分肯定电视剧编导的成绩,一一指出其中的闪光之处,同时对某些问题提出不同的观点。本书将昆曲 代表作《牡丹亭》作为重点论述,指出该作品的超现实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独特的大团圆结局。对青春版《牡丹亭》编导的成绩以及主要演员的表演艺术给予客观的评价,对古老的昆曲蕴含的艺术魅力进行解读。此外,还对当代戏剧编导应如何对待经典作品中的纰漏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文章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是本书一个特点。
《古罗马戏剧史》为江澜《古罗马文学史》三部曲的*部,作者在详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梳理了在翻译、改编、错合与模仿古希腊戏剧的基础上形成发展的古罗马文学戏剧。《古罗马戏剧史》力求吸纳学术界的新成果,重新理清一些戏剧原初概念,如肃剧(? ? )和谐剧(? ? ),并首次翻译和注释了大量的拉丁语戏剧残段。《古罗马戏剧史》对古罗马戏剧史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填补了汉语学术界相关研究的空白。
阿里斯托芬(约公元关446年——前385年)雅典旧喜剧代表诗人,创作剧目凡四十余部,现存十一部。阿里斯托芬一生亲历了伯里克利治下的辉煌、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内战以及雅典由盛而衰的全过程;其剧作取向鲜明,充满着对时势辛辣的嘲讽与抨击,生动再现出诗人对公元前五世纪中期到公元前四世纪雅典民主政治与文化思潮的反思。 在阿里斯托芬的传世剧目中,《阿卡奈人》是其早期创作的喜剧,于公元前425年上演,在狄奥尼索斯酒神节的喜剧比赛上赢得头奖。该剧中的主人公狄开俄波利斯由于不堪连年的战事,擅自与斯巴达人签订了休战和约。结果,这位诚实的职权提刻农民遭到了阿卡奈人的斥责。《阿卡奈人》一剧反映出阿提刻农民对战乱的元奈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在公元前424年上演的《骑士》中,阿里斯托芬则把矛头直指激进的民主派首领克勒翁,以
从汉字诞生起,便有了中国书法。人类一开始即按照美的法则创造世界,古老的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以其特殊的物质条件与笔法结构,留下了后世不可企及的美。后来者对书法美的追求有了自觉的性质,在书法中注入了前人没有的艺术因素,但并不总是如通常说的那种不断,更不是也不可能是全面的。 由于书法艺术自身的特点,历来评价书法,时常使用过分抽象的、不确定的词语。这一点,甚至可以说同中国语言习惯中的模糊性有着关连但是也同中国书法的抽象性分不开。再是历来的书法史在谈到某家某派时,偏重师承关系;谈师承是必要的,但有时失于简单化,陷入线性思维的模式。就其现实意义来说,不免束缚创造意识。如何多角度、多方位地研究艺术家及其作品,我们应当做得比古人更好些。我们要把特定书法家的活动看做是社会本质与书法本体的一个
悲剧是什么?悲剧,是崇高的诗。它有一种美,一种冷峻而又壮丽的美。作为一种美的形态,悲剧是审美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但是,悲剧的审美特征和本质究竟是什么?这却是个既古老又现实的问题。自从亚里士多德到今天,整整两千多年过去了,不知有多少哲人和美学大师对之进行了不倦的研究和探索,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论点和解释。尽管这些论点和解释存在着种种差异和分歧,但其中不乏闪光之见。本书的任务就是要对自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悲剧理论家们对悲剧所发表的论点和解释作一历史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