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戏剧艺术事业发展到现代,运用千姿百态、争奇斗胜的形式,从各个角度反映人们在社会中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生活形态和往来关系,表现不断前进的思想,追求和幻想。把这些各有特点的现代剧作,广为搜集,编选出版,介绍给我国渴求前进的戏剧界,是一项急需的、大有裨益的工作。
《李玉戏曲集(全三册)》讲述的是戏曲传奇到了明末,犹如唐诗到了晚唐,形式与技巧虽然工致,却失去了全盛时期的那种清新与蓬勃,出现了衰飒的趋势。然而,在明末清初的苏州,却有一批为梨园撰戏的寒儒,自张一军,脱颖而出。他们汲取现实和历史的题材,有意识地反映社会与人生,一扫浮艳绮靡,形成了个性鲜明、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戏曲史称这些剧作家为「苏州派」,李玉正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
\"【内容简介】:莫里哀是欧洲文学史、戏剧 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恪守喜剧的经典法则——喜剧在娱乐之中教育人,将喜剧提高到了同悲剧几乎相等的地位。后世西方的喜剧创作,事实上 多效法的是莫里哀,而不是莎士比亚,因为莫里哀时期的“喜剧性”可以被看做“批判性和突破性”。他以整个生命推动了戏剧的前进,以滑稽的形式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其艺术成果令后人仰之弥高。 《莫里哀喜剧全集》收录了李健吾译莫里哀的喜剧共27部,包括代表作《可笑的女才子》《太太学堂》《达尔杜弗或者骗子》《吝啬鬼》《愤世嫉俗》等,另有译者序、原版序、作家年表、同时代 作家评论等重要参考资料。
莱辛的《智者纳坦》始自《十日谈》中“三个戒指”的故事,其中犹太人的形象一改过去的龌龊与卑鄙,成了令人尊敬的长者。剧中表达的民族偏见、倡导宗教宽容与人类和谐的思想更使这部戏剧成为反对宗教歧视与民族仇恨,宣扬信仰自由的一部欧洲思想启蒙运动时期的著述。作为“研究版”,本书收录了几个世纪以来对《智者纳坦》有代表性的诠释论文、德文版《莱辛全集》(十二卷)编写的文本说明、剧本正文注疏等内容。
布莱希特最早阐述自己对戏剧新观点的文字,多系以剧本说明的形式写就的,如《关于 跋语》《关于 跋语》等,希特勒上台后,布莱希特流亡国外,疲于奔命和致力于反法西斯斗争,更无暇作系统的理论梳理。《戏剧小工具篇》是作者战后回国途中在瑞士撰写的,可说是布莱希特篇系统的理论著作,素有“新诗学”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