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戏剧》是法国戏剧大师阿尔托论述戏剧的经典文集,其中包括论文、讲座、宣言及信件。他在该书中提倡戏剧应该是残酷的,应该表现生的欲望、宇宙的严峻以及无法改变的必然性。戏剧的功力应该是使观众入戏,观众不应是外在的冷漠的观赏者,舞台应予观众融为一体。他的戏剧主张对现代戏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他这本书提出的生活的残酷性理论,使其影响又远远超越了戏剧这一狭窄的领域。
这是“朱自清散文奖”得主祝勇的散文精选集。祝勇的故宫系列文化散文文笔细腻流畅,有着较高的文学性与审美性,主要分为书画、古籍、文物三个类别,《纸上的故宫》从这三个角度精选作者的优秀散文佳作,力图呈现作者的散文创作风貌。此书选目包括《永和九年的那场醉》《纸上的李白》《李自成在北京》《“定远”的碎片》等代表性的篇目,有较高的文学性和可读性。
本书是作者的思想随笔。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部为人类正常的文化欲望辩护的文集。在作者看来,人类天生迷醉风花雪月,人类天生喜欢庸风雅,正如人类天生追求幸福生活。革命家因为憎恨贵族的风花雪月而反对平民迷恋庸风雅,哲学家因为憎恨平民的庸风雅而反对贵族吟咏风花雪月。风花雪月在革命家眼里是高雅的麻木,庸风雅在哲学家眼里是粗鄙的麻木。永远的风花雪月,永远的庸风雅,永远受到革命家和哲学家的双重夹击,永远处在高雅与粗鄙之间。
红楼梦魇,ISBN:9787532520015,作者:张爱玲著
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 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的比较研究, 长期以来多在同一性预设中进行。 此书另辟一路, 试以现象学还原方法探究两者 在入思前提与意识空间上的 突出差异和不可通约性, 并对“中西比较诗学”的命题研究 提出质疑, 进而考察了文论与诗学 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的相关性,
词学极盛于两宋,读宋人词当于体格、神致间求之,而体格尤重于神致。以浑成之一境为学人必赴之程境,更有进于浑成者,要非可躐而至,此关系学力者也。清嘉庆间,张惠言校录《词选》,所选宋词只六十八首,且不录柳永及吴文英两家。是其所选,诚不免既狭且偏。彊村先生兹选,量既较多,而内容主旨以浑成为归,亦较精辟。
《谁主沉浮:长征中的生死抉择》沿着历史的脉络,以纪实手法对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内部各种政治斗争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历史进行了全景式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艰难历程。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长征前夜:漩涡星云”“长征初期:谁主沉浮”“长征中期:生死博弈”“长征尾声:余波难平”,翔实再现了红军长征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内部政治主张的角力和纷争。书中浓墨重笔地记述了一批杰出领袖人物的成长、崛起和个别党内领导人物升腾与坠落的历程,揭示了人生的真谛,耐人品味。
作者顾犇投身图书馆事业30余年,堪为图书馆业的专家。本书收集了作者近几年读书所写书评、因书与诸友人的巧妙结缘、走访各地时的书业见闻,以及从业三十余年来对图书行业整体态势的深切感悟。既有读书之乐、得知音之趣,又有各地探索之苦乐、对行业态势之沉思。严肃的书评与沉思间,又交织着与出版大家沈昌文、海豚社长俞晓群等诸友人相识相知的逸闻佳话,别有一番趣味。此外,作为音乐爱好者,作者亦将平时记录的一些与音乐界朋友交往的经历收于其中,还特别讲述了他本人中学时代管弦乐队的故事,并将一些同学的文章随其后,串联出那一难忘时代的记忆。叠加的文字在作者笔下犹如小号吹出的音符,精炼而鲜活生动。
內容包括名人瑣事、清朝一些較鮮為人知歷史,以及作者有關舊上海、美食佳餚、蘇州的回憶
旅居纽约的美籍华裔商人兼作家周励,1992年曾出版自传体小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在“出国热”方兴未艾的中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如今,“沉寂”了14年之后,周励推出自己的第二本作品,这本书是她14年工作、生活中所见所闻的真实记录,从中你可以看到这位女商人激动人心的人生和细腻深刻的情感世界。 可能由于我在纽约住了20年,对哥伦比亚大学校园有着特殊感情的缘故,我特别喜欢哥大的人文气氛和教授们,譬如我在本书中写到的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蒙代尔教授,以及我最为敬佩的哥大哲学与历史教授——普利策奖和自由勋章获得者、11卷本《世界文明史》的作者威尔·杜兰特教授。人类历史是英雄的历史,英雄也曾经与你、我一样,是一些极其普通的人。但是人一旦被充分激发,就能变得和神一样的伟大——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