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十九世纪以前是诗歌的夜莺时代,那么,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尤其在物质主义弥漫的,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一个诗歌的乌鸦时代。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灰色的命名,无疑与诗歌在当代社会的地位和处境有密切的关系。汪剑钊编著的《诗歌的乌鸦时代(汪剑钊自选集)》主要由论文、随笔、译文和诗歌等组成,它们记录了作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人性、关于诗性、关于生活和阅读的一些思考和与这些思考相伴随的情感。
? 首届中国屈原诗歌奖金奖的获奖诗集《出云南记》是当代实力诗人雷平阳2000-2017年创作的诗歌精选集,既有获得鲁迅文学奖的长篇叙事诗,也有获得人民文学奖的组诗,增订本收录诗人新创作的组诗《去白衣寨》和作者的手稿,《杀狗的过程》《大江东去帖》《祭父帖》等代表性诗作,构筑了它独特的诗歌质地和当代美学价值,体现了诗人“不运动,就写诗,写好诗”的创作理念。?
罗伯―格里耶在创作实践中对其作品的结构与形式的注重远远超过了作品内容的本身,本书译介的《吉娜》和《嫉妒》也反映了这一特征。这两部作品反传统小说艺术手法虽然新奇,却同一般读者的阅读习惯相去甚远,尤其对把阅读小说仅仅作为看故事消遣的读者来说更是如此。然而,作为小说艺术的一种探索,罗伯―格里耶及其他新小说作家的作品毕竟丰富了现、当代小说的表现手法,其彻底反传统的美学思想在西方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人间失格》 人间失格,即丧失为人的资格。 大庭叶藏自视天生就是个“边缘人”,曾积极参加非法社团,后来因为与妓女相携自杀的时候,妓女身亡而他却获救,于是他被冠以教唆杀人的罪名短暂入狱,沦为罪人。婚后,却因为纯洁的妻子遭到他人玷污而让他彻底崩溃。小说的后半部,大庭叶藏这个丧失为人资格的人完全凭感情行事,从沉湎药物,买春,自杀到完全不理解他人……一步步无力地走向堕落的人生。 除《人间失格》外,本书还收录了太宰治的《东京八景》《断崖的错觉》《古典风》等十一篇作品。 《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于1948年发表于《
无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策划、编选了《中国历代文学论著丛书》,由《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中国历代词学论著选》、《中国历代赋学曲学论著选》、《中国历代文章学论著选》、《中国历代小说学论著选》共五部构成,古代文学之诗、词、曲(包括戏曲)、赋、散文、小说等六种主要文体的基础理论、文体发展史论、创作论、鉴赏论、重要作家与作品评论等等,皆选辑于斯,这是对中国数千年来积淀的繁富的文学理论,作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分门别类的清理,尝试性地进行一次除芜去杂的精华荟萃。这样一种编选方式,既有别于循历史朝代顺序对各种文论作综合式编选,又有别于对各种文论按不同专题作语录式编选,也有别于对某种文论只就某一特殊体式的编选(如“诗话”、“词话”之选)。我们于每种文体理论亦循历史朝代而下,又将与这种文体有关的资料
洛佩.德.维加是西班牙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堪称西班牙的“莎士比亚”。他一生创作了大约2000部戏剧,笔下出现的戏剧人物达两万余个,因此,当时有人称他为“天才中的凤凰”,塞万提斯也说他是“天生怪才”。?????本书从维加浩如烟海的佳作中精选了5个剧本。《羊泉村》描写的是村民们集体抗暴造反,杀死了骑士团团长戈麦斯,面临被处死的悲剧;但由于团结一致,免除了灾难,最终洛伦索与劳伦霞喜结良缘。《的法官是
朱淑真是宋代的词诗女作家。本书对其生平及事迹考证,对诗词作品析论探究。
《蔷薇姬:吸血鬼猎人8》主要讲“D”系列是以西欧的妖怪“吸备鬼”为主题的作品。此系列的作品主要描写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妖怪和人类之间的爱恨故事,也是作者以真名出版的代表作。
说:不读《水浒传》,不懂中国人。鲍鹏山教授此次从心出发,用《水浒》细节解读人性真实,让《水浒》告诉我们如何安身立命。? 《江湖不远?中的那些人》共58篇,以宋江、林冲、武松、李逵、鲁智深等人为主线,串联起《水浒》108将;以《水浒》个人角色辐射整个《水浒》及当时的时代、历史。? 书中,作者真挚的人文关怀充盈在字里行间,直击人心,让我们看到水泊梁山上那豪气
本书所收辞赋词曲名句自先秦始至现代止,共计8936条,采取部首、笔画和拼音三种索引方式,其中拼音检索检字表中多音字只出现一次。
根据?Methuen?&?Co.Ltd?1956年英文版译出。书名原文:The?art?of?greek?comedy.:介绍了古希腊喜剧的起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旧喜剧、中喜剧和新喜剧。讨论了旧喜剧和新喜剧的两位代表作家:阿里斯托芬和米南德。
本书是对中国古典小说进行艺术鉴赏的一种尝试。所选的作品,主要是短篇小说,也包括一部分长篇小说的精彩片断,都是历代的名篇佳作。不求全(这样一本小书也无法求全),但也希望能尽量反映出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大致脉络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基本特色。作者对每一篇作品作具体、深入、细致的分析鉴赏,角度可能不完全相同,或侧重思想,或侧重艺术,但都力图从思想和艺术的结合上有一些“发现”,能给爱好中国古典小说的读者一些启发,并由此比较具体切实地认识到中国古典小说的民族传统和共同的艺术特色。考虑到不同读者的情况和需要,对作品的鉴赏分析尽量做到深入浅出,既有的学术性,又力求通俗易懂,便于广大的文学青年理解和接受。由于选析的作品均为名篇,易寻易得,为免篇幅之累,不增加读者的经济负担,不另附录原文。但在具体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