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浓缩世界地理知识精粹的储备手册,不但可以帮助读者开阔视野,还可以丰富生活情趣。它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词典,又是生活之余的实用佳品。作者根据丰富的地理知识和史料,编撰成这本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为一体的地理书籍。本书主要包括宇宙星系、地球科学、地球表面的大气运动、天气变化、地壳活动、岩石矿物、资源赋存,以及著名的海峡山脉等内容。本书资料翔实,文字精练,通俗易懂,让你轻松阅读浩博地理,丰富知识,开拓视野。
该图书为近代书法家沙孟海先生谈艺文论的编选,全书将沙孟海的书法篆刻艺术文献著作、诗文、课稿和书信重新编选汇总,分成书法和篆刻两大章节,书末附沙孟海年表。全书编选严谨,条例清晰,适合书法、篆刻学习者参考研习。
本书分为“用笔”“用墨”“布置”等几个篇章讲解绘画方式,全是潘天寿的经验之谈。该书内容无思想性、政治性问题,框架结构合理、科学规范,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是读者了解潘天寿及其作品的重要材料。
赋格曲是盛行于巴洛克时期的一种复调音乐,又称“遁走曲”,英语为“Fugue”,源自拉丁语的“Fuga”,意为流浪、漫游、飞翔。在“赋格曲”系列作品中,来自不同领域的169位文学家、艺术家与你分享他们对城市的爱恋,交织成一组组绮丽的城市恋曲。世界如此广阔,来自意大利的插画家玛丽萨·韦斯蒂塔与瑞士插画家加布里埃莱?杰尼尼,却用小小的画笔为你留住每一座城市的美好回忆。
《我是岛里人》以作者的成长以及家族的变迁为主线,写他的家族、亲朋、师长、故乡等一些人与事。在杨先让饱含热情的文字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家国情怀,这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底色,更是那一代人锲而不舍的生命追问。杨先让是新中国*代的艺术家,他对家族的记录,就是对时代的记录,其中的人与物如同他的版画一般,以他情感浓厚的笔触展示给时代。
中国书画的题款,包括“题”和“款”两部分,通常是指在书画作品上题写诗词、跋语等内容,并签署姓名、字号和钤盖印章。题款不仅是对书画作品内容方面的补充,也是作品整体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题款研究
本书中的文章写于上世纪80年代至2006年,产生于我国从工艺美术到设计艺术观念变革的背景之中,作者以“裂变中的传承”为一根主线来贯穿本书中的几十篇文章,使用的概念既有图案,又有工艺美术,也有设计艺术,为了说明问题,作者还引用了不少英文的Design,颇具时代性。另一方面,作者从传承的角度审视历史遗留下的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为你讲述裂变与传承对中国设计艺术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这几十篇文章可以用一根主线来贯穿,那就是“裂变中的传承”。
艺术的光环让人眩晕,尤其让非专业者眩晕。静穆而崇高、单纯而的希腊雕塑,超前绝后的文艺复兴湿壁画,瑰丽幽琼的印度石雕,取神舍形的中国水墨,繁缛有章的波斯细密画,不臣不讳的现代艺术,无法无天的后现代艺术,它们的底部却涌动着一股文化潜流。理解艺术,当由此涉足。这便是作者基西克的成书意旨。本书以地域和时代的大文化为背景,介绍、分析艺术流派、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试图突破西方中心论的囚囿、男权主义的故辙和编年史的体例。广大和精微并重,深入和浅出两立,实为研究之佐,入门之径。五百多幅插图多为藏者提供。大旨准确,细处生动,立意新颖,体例不俗。
本书内容简介:告别农耕,然后是用推土机夷平村落……那么,原先村落中那些历史记忆、生活习俗、种种民间文化呢?是随风而去,荡然无存。
作者蒋勋在巴黎求学期间,有幸“悠闲”而不是一路小跑地在卢浮宫徜徉,可以为了想到的一张画而去只看这一张画,然后在塞纳河畔坐一坐,回味刚才画里的色彩光影,他也曾在巴黎做导游,这使他知道不需要“小跑步”地参观是多么和幸福。一次他正在讲解维纳斯雕像,一位老太太问他:“这是谁的老婆!”他无法回答,从此他就想如何让这位老太太了解“美”和“美的历史”。《蒋勋的卢浮宫》就是这样一本可以帮助你在卢浮宫游览得更“悠闲”一些,可以使美术门外汉窥到美的门径。他先从卢浮宫的建筑史讲起,从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波斯开始,带我们走过古希腊、古罗马,再到中世纪、文艺复兴……告诉我们应该在人类美术历史长廊的各个段落的什么地方多做一些停留、沉思、赞叹。
“如果我们的生活被塞满了,我们还有空间给美吗?如果我们的心灵没有空闻,美如何进来呢?”作者在这里想给青年艺术家传达的是,使一个人走向艺术的,不是严肃的训练,而是一些身体深处挥之不去的感觉记忆。作者重视的是“感官”,是打开视觉,开启听觉,是用全身心去感觉气味,重量、质地、形状和色彩,是在成为艺术家之前,先为自己准备丰富的人的感觉。作者指出,真正的艺术家,不会将自己置于安逸、固定的生活环境,他必须不断地“出走”,只有这样,才能永葆活泼、健康而年轻的生命力,才能领路创造的愉悦,感受到真正的美。 ????
吴小如、张习孔、吴同宾、黄、白先勇、黄竹三、幺书仪、于天池、丁汝芹、徐适端、张扶直、陈均、古今、钟年、钟鸣、胡海霞、吕文丽、张文瑞等十八位戏曲名家,通过文史知识编辑部编的《名家讲中国戏曲(插图本)》为您讲解中国戏曲之美。
王鸣编著的《中国服装史》以历史科学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从人类文明学的角度,对中国各个时期服装发展的历程作了系统介绍,并阐述了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因素对服饰发展的影响。全书共分十三章,分别从概述、起源以及服装的发展及演变等部分进行论述,并结合大量图例进行具体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与视觉艺术有关的活动日益活跃,艺术市场也空前繁荣,为社会培养大批适应现代视觉艺术发展的艺术管理人才成为当务之急。本书是专门为视觉艺术类大专院校艺术管理专业本科生编写的艺术管理教材,内容包括了艺术机构与组织、艺术管理者的素质、艺术展览与策划、艺术市场及营销、财务管理与法律法规等内容,以应目前教学之急需。
张玉花和王树良主编的《艺术学基础知识精要》涵盖了音乐、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舞蹈、美术、设计等八大艺术门类,内容包括了这八个门类各自的属性特征、发展的历史线索和各个时期的名家名作,是一部帮助读者了解学习这些艺术的工具书。每一编都按章节分为艺术概论、中国艺术和外国艺术三部分。
本书详细介绍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关于这一阶段的英国艺术详细介绍的图书并不是很多,本书较为系统的梳理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艺术的整体面貌,具有的学术参考价值。本书共有八个章节,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入手,介绍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艺术产生的氛围。笔墨重点放在了几个在艺术上占有地位的英国艺术家身上,既有对艺术家作品风格的详细分析,又有对艺术家生平趣闻的描述。从写作语言到结构安排,作者都注意针对普通读者的阅读趣味,同时,也对这一阶段的英国艺术史作了梳理,为读者详细了解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提供了具有可读性的文本。
研究和了解几乎席卷了整个东西方世界文化生活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是一件十分及时而又必要的事情,西方美术史界在做,我国理论界也不应膛乎其后。正如英国已故美术史与美术评论家赫伯特·里德在现代艺术哲学》一书中所说的:“ 现代艺术是我们时代社会生活的一种精神折射,如果我们不能理解和欣赏现代艺术,我们就无法理解我们所处的当代生活的真正意义。”《“破”后现代艺术》一书以大量当代艺术的历史事实和图像演变的珍贵资料,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这一课题的清晰画面相信读者会开卷有益。
作为部《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本)》是田自秉教授三十多年探索和研究的心血之作,也是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历程的一部著作,曾收入庞薰琹先生主编的《中国工艺美术丛书》《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本)》汇集和整理了我国自原始社会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工艺美术史料,系统阐述了我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并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色。丰富的史料,详尽的图录,使《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本)》不仅成为我国工艺美术学习和研究的参考书,也成为重要的鉴宝收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