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岛,安藤忠雄、草间弥生、杉本博司、蔡国强等世界級艺术家共同打造的艺术聖地,原研哉、吴青峰、坎耶 维斯特等百万游客共同奔赴的文艺岛屿。 直岛项目负责人首渡执笔,以亲历者视角讲述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破败腐朽的工业城镇、商业与艺术的互利与矛盾 直岛,在成为 直岛 之前。 我是一个三十五岁才?l一次正式入职的人。 我找了份工作,要去直岛 ,此话一出,周围的人都吓了一跳。
本书是张继刚在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学堂”的讲课资料基础上整理而成,分为《绝处逢生》、《“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经典参照》、《起手就在上》、《寻找原点》、《上能站几个人》六部分。结合作者创作的许多艺术案例,较系统了阐述了作者的艺术理论。
《中国书法常识》主要包含一代书法大家沈尹默先生对书法千年发展的简概,对书法艺术精神的阐发,对书法技法的详细解说,对自身学书经验的认真总结,以及对名家书论和碑帖的赏析。阅读本书,你可以了解文字、毛笔与书法之间的紧密联系,可以学习中国书法的理论知识、基本技法,还可以领略书法中蕴含的艺术精神。 《中国美术常识》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中国美术小史》。它以新的史学观念和文化思想,全新阐释上古至清代中国美术的发展脉络与因果联系,不以 萌芽、成立、发展、变化、衰微 来划分中国美术自古以来的发展变化,而是将它划分为四个时期,改元明清的 衰微 为 沉滞 ,可谓别具一格。 (二)《唐宋绘画史》。这部分讲述中国美术高峰唐宋时期的绘画常识,代表作家、代表作品、代表画法、代表理论,等等,无一不包
“不可错过”系列是一套介于石窟导览性质的丛书,包括云冈、克孜尔、莫高窟、麦积山、龙门等石窟。特点是针对不同的石窟,划分出“不可错过”的具体景点,让读者一目了然。同时采用小开本、轻型纸, 实用性,让观者随时能 快了解到每一洞窟的“不可错过”。 本系列虽涉及有关 的图文内容,但均以艺术的角度出发,突出其艺术价值。 本书为“不可错过”丛书中的一册,依次介绍云冈的开凿历史以及1-41窟的洞窟菁华。在介绍洞窟时,又将每一窟中“不可错过”的看点做单独说明,让读者不错过云冈的每一寸风景。
《中国当代艺术倾向丛书·女性艺术圈:女性艺术》作者,凭着开阔的视野和整合性的能力,力图准确清晰地在女性艺术的创作现象中把握它的发展脉络,同时更着重于把握住它最值得关注的创作问题:如身体作为观念和语言在创作中的价值,作为女性生活中的感觉与艺术中创作方式的联系等等。当代女性艺术的文化现实意义是毋庸置疑的:正视自身的存在,不再刻意强调和回避女性身份。如以身体为媒介和符号,对性心理和感觉的表现;另外,应用新媒体以及行为的艺术形式也很普遍。
本书首先对交互设计的理论问题与方法进行研究,包括交互设计的概念界定、设计宗旨、发展历程、设计理论基础、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的运用等。然后对交互设计各个应用领域进行了研究分析,包括在App界面中的应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文化艺术发展中的应用等。后对交互设计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分析研究,以此为窗口,透析未来交互设计的发展。总的来说,本书以实践为主,结合理论分析,内容丰富新颖,结构合理,适合交互设计的学习者阅读。
本教材是笔者夏燕靖近十年间撰写的《中国艺术设计史》教材的第三版。基于十年来教材使用的情况,笔者在本教材的内容与结构上作了较大幅度的变动:一是突出设计与技术、发明与创造的史实挖掘与叙述;二是对影响设计发展进程的历史背景作出全景式的描述,以增强时代感;三是对设计与艺术的关系进行深入梳理,揭示人类造物活动中“巧思”与“审美”的价值观念;四是增补贯穿古今的设计史专题阐述及当代设计史料介绍,使整部教材“通史”意味更浓。在体例编排上,增加了每一章节的“导读”、“深入探索”和“专题链接”等辅助项目,便于课外阅读。
我们今日所理解的浪漫爱情,实为中世纪之发明。自12世纪以来,诗人与艺术家发展出关于爱的诸多观念,并确立了欲望中女人作为客体、男人作为主体的关系。本书呈现的150件珍贵且鲜为人知的艺术作品,皆出自13世纪至15世纪晚期的欧洲。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件件漂亮玩意儿,向当时的男人和女人传授爱的“艺术”。这些织物、牙雕、手绘饰物、首饰盒、珠宝和腰带,与其说反映了中世纪生活的浪花,不如说参与与创造了生活中那最深沉奥妙的时刻。当其作为礼物和信物被赠予时,它们已和主人的身体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对这些艺术作品的评析,作者对中世纪爱情的象征意蕴与社会背景进行了考察,揭示出作为社会符码之核心的爱的神话与矛盾,探讨宗教式欲望对象所唤起的世俗情色欲念;从凝视、交谈、抚触、亲吻到最终的迷醉。中世纪的爱,在许多方面
本书是世界战地摄影师唐·麦卡林的自传时隔25年首度增订重版。书中,麦卡林回忆少时生活,生于纷飞战火,长于丛林街头。摄影发掘其天赋,成为安身立命。卸下戎装,他携相机深入生死前线,几乎经历了二十世纪下半叶所有的战争与重要地区冲突。作为同罗伯特?卡帕、拉里?伯罗斯齐名的战地摄影师,麦卡林并未“实现”战地摄影师的理想——将生命献给事业。他的作品在给自己带来声望的同时,也成为其拷问世间荒谬,洞穿人性黑暗的工具。档案柜中的底片如同孤魂,不断搅动着他的思绪。增订版补充了作者晚年深入苏丹、叙利亚战场,追踪“ISIS”的经历,以及私密的家庭生活。全书更新了40余张摄影作品,包括麦卡林亲友的照片和新创作的英格兰乡村风景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