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为朱自清散文集,精选朱自清作品中关于写景、忆人等内容的文章,其中《匆匆》入选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目前散文名家,朱自清的散文语言细腻自然、流丽清新,常常在写景时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静”的景物 写“活”。他要求文学要“回到朴素,回到自然”,写景叙事相互交融,才能体现散文的动人之所在。
说冯峰是个画家,不如说冯峰更像一个“传统文人”,琴棋书画对于传统文人不是吃饭的职业,而是陶冶性情的爱好。对于冯峰,画画也只是他的爱好之一。画画之余,依然写诗,写散文,设计房子,淘古董,甚至淘古房子、古亭子……他淘古董没有丝毫商业甚至没有收藏的概念,就是为了赏心悦目,为了把玩,为了满足“进入古人世界”的精神需求。 本书集冯峰的艺术札记、生活随笔、装置作品、油画创作等于一体。读冯峰的文字,观赏冯峰的油画及装置作品,感觉他像一个游魂,游荡在中国文人伤春悲秋的世界里,游荡在传统的断壁残垣中,用传统的碎片和他自己的想象,拼接出他自己对人生的忧伤和感慨。
肖关鸿的文艺随笔集《诱惑与冲突》讨论了艺术创作中的一些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的辩证关系,从别人没有涉猎过的角度去发现和阐述问题。本书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艺术史上女性形象的变迁嬗递;二、女性艺术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作用和她们艺术创作的特征;三、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与女性的关系,即男性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的情感问题。 本书把《一个女人与两个天才》作为附录,是因为这篇纪实文学对本书的主旨是个补充。虽然这是一篇纪实文学作品,用小说笔法,但所有情节和细节都有出处,可以作为历史来读。
知名学者汉宝德,以其沉浸艺术数十载的功力,通过此书畅谈7位饶富有特色的艺术家,解析他们的书法、建筑、设计、雕刻和抽象艺术等不同类别的创作。 对于艺术的境界与美感,汉先生有其独到的见解,从洪通绘画的魅力所在,董阳孜的书法如何与建筑艺术辉映、水墨画中的中锋用笔、抽象艺术的生命力,到阮义忠的摄影,陈其宽的建筑,汉先生以流畅的文字风格,深刻洞见的观点视野,读者进入艺术界的繁华胜境。 全文搭配详尽注解与大量图片,为读者带来一场艺术盛宴。
本书为《新周刊》副主编胡赳赳本系统论述当代艺术的批评文集。分为三个部分:似引非引、万象、众生。其中“似引非引”向大众解释“何为当代艺术”以及“如何欣赏当代艺术”的问题;“万象”将对三十年来的当代艺术种种行状进行剖析和深入思考;“众生”则遴选了代表性的二十余位当代艺术家肖像、作品及重要评论。 语言犀利,见解中肯,分享艺术心得,思索生命和时空感悟。 意在完成当代艺术从圈子化向大众化的转移,让白领、精英阶层能够鉴赏、批判、参与到中国的当代艺术进程中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与世界潮流已经完全融为一体,这使得中国作为世界当代文化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文学、艺术的创新上,释放出了的活力,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与艺术创作也体现了的活力。参与这本书写作的作者,均是八十年代过来的艺术家和批评家,其中大部分都是参加过现代艺术运动的风云人物。因而,他们的回顾与反思,不仅可以呈现出他们各自介入现代艺术、参与时代的成长历史,同时,还能从一个个侧面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审美流变,弥补艺术史写作的某些情感空缺。抑或可以说,这本身就是另外一个版本的口述艺术史。值2015年85美术思潮30年纪念推出本书,也算是符合时宜,本书面向广大文化艺术爱好者与从业者、高校学生,具有较大的文化价值与市场潜力。
这是一群主宰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理论家,他们以自我的方式解读了欧洲从起源直至现代的代表艺术,并努力用简洁准确的词语来释解艺术这一繁复的概念,面向所有感到有必要去探索艺术世界的人。本书试图对各种不同的艺术见解进行排序,然马塞林·普勒涅认为:“如果我们要谈艺术,那就不要谈论绘画。因为语言的转换必然会失m掉一些东西”。 本书试图对各种不同的艺术见解进行排序,这些见解至少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们各不相同。马塞林·普勒涅回答道:“如果我们要谈艺术,那就不要谈论绘画。因为语言的转换必然会失掉一些东西。” 事实上,能同时将我们的理性与感性拉近的文字是解读艺术的文字,而这些文字往往出自于那些与创作者们有私交的作者。
《艺术赏析概要》是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艺术欣赏”课编写的主教材,它与该课的音像教材(电视授课36学时)相互配合,力图主要通过作品的赏析,给学生讲授初步的艺术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并提高其审美素质。《艺术赏析概要》的内容,除引论部分概说和提挈全书外,其余部分则依次安排十一个艺术门类的欣赏。各艺术门类的欣赏,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便于学生吸收知识和掌握方法,其编写体例除了少数例外,一般分为艺术语言特征、作品欣赏和欣赏方法三个紧密相联的段式,另配有内容提要、自测题和图片资料,重点提示性文字则排黑体。我们希望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的自学。
一个国家也好,一个地区也好,一个城市也好,博物馆实际上就是这个国家、这个地区、这个城市的眼睛,它可以点亮人们的心灵之灯。去巴黎,您会不去卢浮宫?游伦敦,您多半会走进大英博物馆。在拜占庭精神的沐浴中,在艺术中呼吸,感受理性的光芒、自由的张力(《艺术平台系列》)……这一切,都会让您的想象在图片与文字之间无边蔓延,这是我们的努力所在:与您一起来一次艺术之旅!而且,在那一天,当您准备妥当、整装待发时,她还可以充当您行程的完全指南。
画像砖是古代嵌砌在墓室壁面上的一种图像砖,由于它流行的时间长,地域广,艺术表现手法多,反映社会内容丰富所以一直是爱群众喜爱的收藏品之一。《画像砖》介绍了画像砖的起源,发展,形制,表现手法,题材内容和各地画像砖的艺术特点,作者是从事画像砖研究的专家,此前有多篇研究画像砖的论文发表。
北京大学的董学文和张永刚先生在其《文学原理》的导言中特别提出反对“观点加例证”的做法,这是有道理的。但是,由于本教材的使用对象为边工作边学习的新闻专业函授学生,他们不像全日制本科生那样有充足的时间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不像文学艺术类学生那样有大量其他的文学艺术类课程辅助学习,因此,本教材不以详尽的理论阐释为目标,而以深入浅出为追求,简单概括就是四句话:简化理论阐述;运用浅显语言;增加个案分析;提供多方视点。 严格来说,这本书是教材和参考资料的结合体。这样一来,这本书对各位任课老师就显得“很水”,但考虑再三,还是首先考虑了学生的现状、需求与方便,以目前的这种体例和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 在写作中遇到的一个难题是:尽管本书以广义的艺术概念为研究对象,但由于文字表述的限制,为引用
本书涵盖了美术、设计、电影、电视、戏剧、戏曲、音乐、文学、舞蹈九大艺术门类,内容包括了这九个门类各自的属性特征、发展的历史线索和各个时期的名家名作,是一部帮助读者了解、学习这些艺术的工具书。每一编都按章节分为艺术通识、中国艺术和外国艺术三部分。 本书内容编排采取大纲式,重点概念和内容用粗体标出,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将文学艺术的博大精深全方位、立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获取知识,提高欣赏、分析各种艺术作品的能力,进而提高人文艺术整体修养。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青年学生人文艺术通识教育的教材,同时可以作为艺术高考、艺术硕士全国联考入学考试的复习用书,或者供其他文学艺术爱好者查阅参考。
《你不可不读的西方艺术故事》是一部充满趣味的西方艺术史书,作者独具匠心、精心润笔,以通俗晓畅的优美文字勾勒出了上自古希腊、下迄现代西方艺术的发展脉络,对构建西方艺术史诗的艺术大师、代表性的作品,及他们的人生传奇做了生动的描绘。当我们畅游干西方艺术的长河中时,艺术大师们非凡的人生与不朽的作品,都让我们叹为观止,而那些精彩华章,也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不朽的瑰宝。
《佐藤可士和:我的创意新规则》内容简介:互联网是百年一次的巨大的规则颠覆。在这一大规则下,创意的新规则是什么?佐藤可士和对其重新进行了明快的理解与整理。如何在庞大混乱的信息中,迅速找到关键点?如何提出问题,整理概念,利用sizzle镜头,把一切变成媒体?如何利用创意新规则,颠覆所有行业的原有规则,建立自己的规矩?佐藤可士和作为全球知名设计师,委托他担任综合指导后,确立了该企业在全球的地位,佐藤可士和的创意新规则也被赞誉为“”。 《佐藤可士和:我的创意新规则》是佐藤可士和次公开自己的创意新规则与创造创意的七大练习,一本书把互联网时代如何做有创意的产品讲清楚。帮你在互联网时代做出最对的产品。 海报:
《立体构成》共分五章,重点放在第二、三、四章“线材构成、面材构成、块材构成”上。其应用范围能结合我国的建筑、服装、家具、包装以及其它立体造型加以详尽地介绍,概言之,这部著作从文稿内容到图例说明以及编排设计,都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实践性的优点,有一定深度。作为指导实践的工具书,填补了国内空白。
。。。
本书是根据孩子认知特点研究开发的学画用书。内容简单,提示明确,易学易懂,能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通过对图像的临摹,锻炼手眼的协调能力,加深认知能力,提高造型能力。绘画是幼儿表达情感和进行交流的工具,美术教育是培养儿童手、眼、脑协调能力的操作教育,有易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本书针对4-5岁孩子喜爱的内容进行设计,主要有植物、动物、食物等, 简单易学。在操作中 容易完成,以此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 愿意主动学习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