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是我国 的书法家之一,具有 时代的文化地位。不过,书法家只是王羲之的一个历史侧面。作为四世纪六朝时代的贵族、出类拔萃的文人,王羲之与身处的时代究竟是何关系?两者怎样互动?本书从宏观的时代背景出发,描绘王羲之的人生经历与生活世界、思想与信仰的整体面向,以此深入理解王羲之书法背后的历史内涵所在,展现了王羲之具有贵族、父亲、丈夫、朋友、 徒等多重身份的鲜活人生和他所处的灿烂时代。
本书是NY TDC 64 Best in Show和三次“世界zui美的书”等重要奖项获得者刘晓翔个人工作室成立10年以来书籍设计作品的精华总集,以从未有过的方式解读设计。本书共分两个部分。 部分的写作与编辑理念承袭自《11×16 XXL Studio》,在大幅度简化本书材质和印制工艺的同时,选择了11本刘晓翔工作室为不同类别书籍所做的设计。来自11本书的11个16页的页面选择是以文本排印(造型)为主的。第二部分作者将多年以来对汉字版面网格系统的研究汇聚其中,详解了它的源起、数理逻辑(字号模数)起点、单元格构成与思维方法。对于不易理解如何在计算机上操作,将网格细分为极为细小的模数的朋友们,刘晓翔老师给出了简明操作程序。本书对于普通读者、设计师与出版人、编辑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指导意义。
《艺术:让人成为人》为一部人文学通识的百科全书。内容涉及人文学的方方面面。涵盖的人文学学科有:文学、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等;深入讨论的人文学主题有:信仰、幸福、死亡、道德、自然、自由和爱等。 文字晓畅明了,配图丰富生动,观点新颖,视角多元,范例充足,分析独到,整体内容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可读性极强。 作者理查德·加纳罗和特尔玛·阿特休勒深信:“人文学表达着我们在灵光乍现时的创造力和智慧,也许是在一次淋浴、也许是在风和日丽的某天的一次街头散步时,你的灵魂因为体验到生命的纯粹喜悦而得到升华……本书的主要任务是为大家呈现一个无比精彩和奇妙的世界,这个世界由人所构造,它的存在和人类的存在一样久远,而且每天都在等待着我们去重新发掘。” 但生而为人,正如本书标题所示,是
本书从原始社会的陶器说起,内容涵盖了陶器、玉器、青铜器、草书、行书、山水画、工笔画等多种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时间跨越了秦、汉、唐、宋、元、明、清、近代等多个时期。意公子用她 的视角,以时间为写作脉络,通过我们耳熟能详的艺术珍品串联起了这波澜壮阔、脉络纵横的艺术历程,配上简洁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丰富精美的图片,带领读者重现认识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体会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涵,感受中国这片土地 的艺术色彩。
《红色经典连环画:东北工业建设故事》分上、中、下三册。下册主要结集的是1951—1960年期间创作的、以表现我国 个五年计划时期东北工业建设与发展的繁荣景象,以及在这一时期各工矿企业出现的劳动模范和英雄人物事迹为主的连环画作品,共22组,600余幅。 这些连环画作品都是当时的艺术家们亲临工厂矿区,深入工业生产 线亲自采写并创作的真实故事和亲身感受,这些表现和宣传我国 个五年计划时期东北工业建设与发展的真实故事和英雄模范事迹的连环画作品,用简单易懂、形象生动的画面和简洁的文字说明,宣传介绍了东北工业建设与发展的大好形势及欣欣向荣的景象,极大地鼓舞了东北民众及工业战 广大工人阶级为加快东北工业建设进程、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的必胜信心和战斗意志。
该书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封面采用包装纸,书名仿照订单,选材和设计都很新颖。图书装订制作十分复杂,除去印刷环节,仅装订就需要经过断页—打拢线—折页—模切—粘单页—配页—校检—粘封面—裁切—打捆—刷胶—二裁—打孔—穿线—切成品—盖章(字根)—贴签—成捡—打包等二十多道工序,手工作业。以出版社往来信件开头,每一页的都附上不同的肖像,趣味十足且富有个性。此外打破常规,在前言和目录之间插入图片,趣味十足且富有个性。
梵高一生中写过很多信,大多数都是寄给弟弟提奥的,也有不少是写给家人和其他艺术家的。梵高一生中也画了很多画,而基本上每一幅都被他在信中用如诗般优美的语言细细描述过。 自学画画的梵高,对自己的不足十分了解,但正如他在信中所言,只要坚持下去,相信自己可以掌握那些绘画技巧,不断地画画,那么他的人生便是有意义的。梵高焦虑着,怀疑着,痛苦着,也狂喜着,但他却从未让自己对绘画的 ,被充满悲剧性的人生影响过,靠着不懈的努力与天赋的才华,梵高以旺盛的精力创作出了无数已成为无价之宝的作品。 在H.安娜·苏编的《梵高手稿(典藏修订版)(精)》中,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安娜·苏,从近千封书信中精心挑选了150多封,撷取了梵高在其中描写这些作品创作、构思过程的片段,以及他对艺术、艺术家、文学、 、景观等众多
这是一本系统介绍恐怖艺术这一大众文化领域的书籍,从艺术史的角度,以人们所熟知的超自然小说中的形象入手,细数这些形象在电影海报和书籍插画等艺术形式中的来龙去脉。全书收录了近600幅大师级艺术家的作品,形式上从早期的雕刻版画,到书衣、书籍插图、通俗杂志、电影海报、漫画书、原创画作,再到今天艺术家工作的数字化领域。内容上共分为十个章节:吸血鬼、木乃伊、弗兰肯斯坦、狼人、幽灵、杀人狂、女巫、史前怪物、外星侵略者……你所能想象到的以及想不到的全都囊括其中。艺术家们都以人类心灵zui原始的感触为创作动力,对恐怖艺术这一独特而迷人的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吸血鬼题材电影《诺斯费拉图》到人尽皆知的德古拉伯爵,从《沉默的羔羊》里的汉尼拔到臭名昭著的开膛手杰克,从巨兽电影《金刚》到史诗般的《哥斯
《史岩文集》集入了史岩先生各个时期重要的文章。这些文章曾散落在许许多多不同时期的报刊杂志之中,未能集辑而成珠链之美,更有先生认为不够充分或未写完的一些稿件,以先生生前之严格,至今未能彰显示人。今在中国美术学院及出版社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得以结集出版,以飨读者。
本书以漫画的形式,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52集国产青春偶像卡通片《我为歌狂》同步推出。
郑锦是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著名的艺术教育家和画家。目前学界对其关注和研究有限,本书是对郑锦的系统性研究,有填补空白之作用。作者并不急于对郑锦在近现代绘画史、近现代中外美术交流史、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史上的地位下定论,而是在收集丰富资料的基础上,细致梳理郑锦的人生历程和艺术成果,纠正了不少长期以来中国美术史界有关郑锦记述的误失。本书章节设置合理,内容翔实,叙述娓娓道来,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当是对近现代绘画史和艺术教育史感兴趣的学者案头之书。
在《观察者的技术》中,作者提供了关于19世纪视觉文化别开生面的研究视角,更新了我们对视觉现代性与社会现代性等问题的理解。 有别于一般的研究方法,作者不是通过对艺术作品和图像的研究来思考视觉问题,相反,他分析的是观察者主体的历史建构。他坚持认为,视觉的问题与社会权力的运作不可分离,并考察了自18世纪上半叶以来,观察者是怎样成为了新话语的装置,视觉是怎样作为一个生理学事件而置于身体之中。克拉里指出,除了生理光学的突然出现,关于“主观视觉”之理论与模型的发展,也赋予了观察者一种新的自主性和生产性,与此同时也使得一种新的控制形式和视觉标准化得以产生。 作者考察了哲学、经验科学、大众视觉文化等诸多要素,并花费很大篇幅去讨论光学装置(比如透视镜)和摄像装置的重要性,细究它们是如何成为一种新的生
本书是继《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之后,巫鸿先生在三联书店推出的第二部学术论文集,侧重考察中国美术中特有的“时空”观念,以及它在不同媒材的图像中的表现和释读。全书分为三部分——上编:时空的形象;中编:观念的再现;下编:图像的释读,所收1992—2007文章15篇,考查对象包括建筑、明器、拓片、画屏、卷轴、册页、摄影等多种形式。与常见的中国美术史研究不同,这些论文没有局限于孤立的门类和史实,而是竭力为这些现象找到自己的传统和脉络,并赋予其宽阔的视野,使阐释更具启发性。这些文章是对《文集》提出“礼仪美术”概念的完善与补充,从而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认识中国美术的独特传统。
白蕉是一个有性情的艺术家,他的诗书画印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他自称“诗,书二,画三”,并未提及篆刻。他的诗,有感而发,是他生活的写照、志向的宣言。他也常常写一些新诗,融入现代词汇,风趣幽默。他的书法,得晋人风韵,风神洒脱,意趣高远。他的画,以兰花见长,清新雅逸,且意境深邃。他的篆刻,偶尔为之,出手不凡,入手秦汉而出入宋元。本书收录了白蕉有关书学艺术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