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为油画家、敦煌壁画临摹技艺传承人高山。这是一本大8开的图文画册,书中收录了80余幅高山敦煌壁画的临摹作品及壁画再创作作品。敦煌壁画是不可触碰和再生的人类珍贵艺术,而将其复制并整理临摹更非易事。经现状临摹、复原临摹、整理临摹到后再创作临摹,他重新对人物造型、色彩问题、颜料材质的创新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大胆的改进。可以说本书是一本具有学习、临摹、欣赏价值的石窟类壁画好书。
本套书基于祝唯庸在喜马拉雅平台的艺术史讲稿,以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家为主线,采用“纪传体”的方式,在讲述艺术家人生故事的同时,展开作者对中国书画史的独特叙述,行文幽默晓畅,作品分析有趣有料,配图精挑细选,是可读性、可赏性极高的入门读物。本卷从中国书画艺术的起源讲起,甲骨、竹简、纸张次第登场,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异彩纷呈,蔡邕、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戴逵、顾恺之……群星璀璨。阅读本书还可以获得关于《兰亭集序》和《洛神赋图》的详尽导赏,刷新你对这两件书画神品的认识。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收录上自晚清下至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人学者的原创学术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体兼及其他,涵盖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学等众多学科。
《粤港澳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研究》按内容归类为粤港澳经济合作研究、区域经济运行探索和中国经济特区发展与广东经济转型研究。书中的《粤港澳自由贸易区设想的提出》、《从经贸、投资角度比较珠江、长江三角洲的优势及发展前景》、《香港澳门践行CEPA的绩效对两岸经济关系影响分析》、《论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粤港经济合作问题》等数篇论文,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全文转载。《关于新时期广东经济发展转型的若干思考》,被广东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评为广东改革开放30年优秀论文(2008年)。关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的两篇论文,先后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承办的香港、澳门回归十周年全球华人征文二等奖和一等奖(2007年,2009年)。
《谢云八十书画》选收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书画作品及少量的绘画作品,其创作意境又有显著提升。作者的书法作品以篆书为主,内容除部分历史名人诗句外,大部分是自己创作的诗词。作者的绘画作品表现了情感的抒发,有形与无形之间,笔墨轻松活跃。
本书从温室气体减排和能源技术转化的视角出发,基于3E系统集成模型和多区域动态排放权交易综合模型理论,对碳减排行动的宏观成本评估、减排政策工具选择、内生能源效率改进背景下的减排分担规律和减排结构的演化、我国能效改进的减排贡献潜力、风能和光伏太阳能等代表性的非化石能源技术对传统煤电替代的减排贡献演变规律以及替代减排所带来的辐射强迫收益和温升收益,以及基于排放权交易机制在国家和区域层面对减排和技术扩散的差异化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展开研究。
本书从温室气体减排和能源技术转化的视角出发,基于3E系统集成模型和多区域动态排放权交易综合模型理论,对碳减排行动的宏观成本评估、减排政策工具选择、内生能源效率改进背景下的减排分担规律和减排结构的演化、我国能效改进的减排贡献潜力、风能和光伏太阳能等代表性的非化石能源技术对传统煤电替代的减排贡献演变规律以及替代减排所带来的辐射强迫收益和温升收益,以及基于排放权交易机制在国家和区域层面对减排和技术扩散的差异化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展开研究。
《长三角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探索实践》由苏南模式转型的探索与实践;浦东经济转型的探索和实践;义乌模式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南京以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上海漕河泾开发区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五章构成。
《中国的中等收入转型》由亚洲开发银行经济研究局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合作编写,从“中等收入转型挑战”“改革与再平衡”“宏观经济和结构变化”“社会、人口和环境挑战”四个角度对中国经济现状及其面临的发展挑战进行了详尽论述,同时指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的政策选项,并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我国现代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一生辛劳,著作等身。十年动乱中却遭到摧残迫害,作品受到无理指责。令人遗憾的是没有等到“四人帮”垮台,他便溘然长逝了。今年是丰子恺先生九十诞辰,编这本遗作不仅为了留传他的文学艺术杰作,也是为了纪念这位中外景仰的艺术大师。
“天雨流芳”,此四字原是汉语,意为天降润雨,滋生万物,但如以纳西语发音,其意思却是“去看书吧”。本书集结了李霖灿先生多年涵泳艺术天地的系列文章,他以四十年老博物馆员的体验从中国文化中汲取智能,以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方式,讨论了中国艺术史研究中最主要的几个门类,包括绘画、书法、陶瓷、雕塑以及云南么些族的生死观。借由“体物言志”的方式,向读者揭示生活与处世的态度,在书中,作者不仅循循善诱地引导读者如何欣赏一件艺术品,并且随时提醒大家:生活之中无处不蕴藏着艺术之关。
《中国艺术精神》共分十章,除章论上古音乐艺术之精神以外,其余九章均为论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书中颇多真知灼见,义理明晰,风骨超然。 徐复观深入研究庄子讲的学道、体道及成道的境界,发现其与现代、近代西方思想家所讨论的美与艺术的情况颇多近似或相同,从而认定庄子的道正是中国的艺术精神。这对研究中国艺术精神具有开创性的作用。 《中国艺术精神》是美学理论与历史考据相结合的成果。这本书与他的《两汉思想史》一起,被认为是[已成为任何有志治中国思想史的人的经典]。
“天雨流芳”,此四字原是汉语,意为天降润雨,滋生万物,但如以纳西语发音,其意思却是“去看书吧”。本书集结了李霖灿先生多年涵泳艺术天地的系列文章,他以四十年老博物馆员的体验从中国文化中汲取智能,以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方式,讨论了中国艺术史研究中最主要的几个门类,包括绘画、书法、陶瓷、雕塑以及云南么些族的生死观。借由“体物言志”的方式,向读者揭示生活与处世的态度,在书中,作者不仅循循善诱地引导读者如何欣赏一件艺术品,并且随时提醒大家:生活之中无处不蕴藏着艺术之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