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年鉴2011~2012》的编写以客观为准则,以服务各级摄影家协会、图书馆、器材厂商、摄影高校、摄影人为根本目标。 2011年中国摄影界见证了许多辉煌时刻,中国摄影界组织一系列主题鲜明的大型摄影活动,充分展示了对祖国、对人民的大情、大义、大爱,对营造积极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做出了贡献。对2011中国摄影发展的描述,我们总结了以下关键词:纪念、以人为本、全媒体、青年、工作坊、回归、对话、摄影节、新家、市场、维权。对这些关键词的解读,也正是对中国摄影界发展状况的解读。
摄影家张望从事佛门摄影十五年来的首次结集,汇集了他在联合国举办摄影展览、中国摄影金像奖、国际"奥赛"中国组冠军等展览和比赛中的获奖作品,以及佛门信众在日常之中参佛、礼佛的记录性摄影佳作,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他这些年的佛教摄影历程。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王瑶认为"张望的镜头中,佛教清、净的禅境在光影里表现得自然而熨帖,呈现得澄澈而通透。"沩仰宗第十代传人、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济群法师说"张望作品虚实有度,擅长实用光影、云雾、水月来经营画面……这种表现形式,契合佛法对世界的解读。"
鲁迅之子周海婴先生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整理过去的所有底片,还原了这些相片的历史和人文价值,集成这本《镜匣人间》摄影集。 摄影评论家刘铁生表示,《镜匣人间》将周海婴的摄影人生与摄影作品从封尘的记忆中开启,一段写实的历史展现在眼前。他用相机记录了他所经历的人生,留下了一段远离我们年代的记忆,具有社会的、人文的、历史的研究意义,这些珍贵的图像所体现的敏感与活力,以一种极强的冲击力令人惊讶。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多数摄影家的作品都为观赏镜花水月的金属画框,罩上一层唯美主义的色彩。周海婴却不同,他的视觉方式和作品,把摄影与社会密切起来,具有纪实摄影的品质。周海婴的镜头总是直面受压迫的底层人,贴近当时的真实生活,他对被摄者不是居高临下的猎奇,而是情感上的走近,表达他们真实、形象的
本书由世界遗产影像学专家梅生带领11位学员员共同研究创作,他们研究的主题是世界遗产影像学——中国皇家园林的影像挖掘和表现。梅生和他的学生们以中国明清皇家园林的古建筑群为蓝本进行实践拍摄,包括颐和园、圆明园、北京故宫之中的御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外八庙。本书采用的图片精美,准确地再现了中国皇家园林的风貌;本书的文字详实,对于每个历史遗迹都有详细的介绍。 本书适合对我国摄影爱好者和历史、建筑爱好者及专业人士阅读。
那些地方,那些不曾去过的土地,只要是想去的人包括地理专业工作者都会有所想象。那么,去了之后,那些地方的真实图景是怎样的呢?每个去过的人必然会有所感触,有所认识,这正是属于那份自己所见的那些地方的真实图景。本书以2016—2020年五年间每一年由近及远的时间线,以作者所涉足的那些地方为空间点,记录了作者作为一名专业地理工作者,一位旅行者对这些地方的考察、观察以及感受、认识。不经历,未涉足,无见证,对于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哪怕读再多的文献,做更多的功课,听无穷的建议,就算是专业地理工作者那也永远是虚幻的想象。本书不仅是作者对那些地方的地理考察、旅行记录,而且部分内容还涉及了那些地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的解读,具有的科学普及性质。
这是一本风光摄影作品画册,作者通过热气球,从空中俯瞰大地。画册拍摄的视角独特,画面精美,文字详实。 本书以热气球为载体,通过展现绝美风光,介绍热气球这项运动的历史和发展情况。
《焦小健和他的学生》内容简介:在南方,天气预报的大气候常常是靠不住的,山里人知道,还有小气候。山里湖多水多,聚集了水雾和热量形成区域性的对流,晴朗的天空马上乌云密布,雨水随时随地倾泻而下。阳光穿过云层射进来,整座山被照亮。远处的山顶清晰可辨,霞光万丈,下半部却看不见。热能量形成的云雾从山的底部向上升腾,形成一条白龙般的云彩将山体拦腰截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