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作为享誉全世界的艺术瑰宝,是我们认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依据,然而当我们面对网络上海量的图像和文字资料,却发现尽是看不懂的满天神佛和残缺磨灭的壁画人物。那这些壁画曾经是什么样子?于是壁画的临摹成为延续敦煌壁画生命的方式,成为一项代代传承的事业,这些作品使得壁画具备完整性和历史沧桑的美感。 本书以敦煌的历史背景和故事为主线,通过艺术家们的临摹作品,梳理壁画背后的故事,以壁画作品为主,文字为辅的形式将画册与科普相结合,展现一个全貌的敦煌。这样的方式既有助于加强当代人对敦煌的理解,也可以赋予敦煌壁画全新的生命力。 莫高窟第254窟《舍身饲虎图》、莫高窟第257窟《九色鹿本生图》、莫高窟220窟《观无量寿经变》、榆林窟第2窟《水月观音》、莫高窟第3窟《千手观音》以及各个时期的飞天、藻井、
《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师》丛书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近年来难得推出的一套阵容齐整的摄影作品集,展示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签约摄影师的技艺、风格与视界。能将这么多摄影大师汇集成一套书,这还是次。这套书将告诉你,美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师具有哪些特质,他们商标式的独特风格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他们如何将眼光、正直和激情结合在一起,拍出的作品。 本丛书展现了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是如何讲故事的,书中的每张照片都有文字讲解,告诉你如何捕捉到层次丰富的影像,呈现深刻与丰富的意蕴。同时,摄影大师还会告诉你,如何在作品的艺术化与传达性之间做到平衡。美国国家地理的影像风格力求简明易懂,因为它的核心使命是激发读者去了解世界。因此,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知道如何在视角、用光和构图等方面进行创新,但他们从来不会使沟通
《李斯特钢琴技巧练习》主要内容包括:手指的独立性和力量练习,和弦练习;大、小调音阶预备练习;三、六度音阶,换手音阶;半音阶及其练习,反向音阶、分解八度;八度音阶;和弦练习;三、四、六和八度的颤音练习等等。
本书以作者的艺术论文为原型,结合作者收藏的大量一手照相馆老照片资料(大多数为首次面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中国的照相馆布景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与展示。照相馆做为国人初接触摄影的场所,长久以来没有得到学术界的系统研究与梳理,作者关注照相馆的相关研究已有八年,研究的过程中收集了几万张照相馆老照片实物一手资料,结合作者的独特研究视角。本书为照相馆的相关研究填补了重大空白。
《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师》丛书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近年来难得推出的一套阵容齐整的摄影作品集,展示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签约摄影师的技艺、风格与视界。能将这么多摄影大师汇集成一套书,这还是次。这套书将告诉你,美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师具有哪些特质,他们商标式的独特风格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他们如何将眼光、正直和激情结合在一起,拍出的作品。 本丛书展现了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是如何讲故事的,书中的每张照片都有文字讲解,告诉你如何捕捉到层次丰富的影像,呈现深刻与丰富的意蕴。同时,摄影大师还会告诉你,如何在作品的艺术化与传达性之间做到平衡。美国国家地理的影像风格力求简明易懂,因为它的核心使命是激发读者去了解世界。因此,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知道如何在视角、用光和构图等方面进行创新,但他们从来不会使沟通
“中国是一个很大很大的故事,有无限的可能。我只能用很小很小的细节,来讲述它。” 后毛泽东时代中国人生活的视觉记录 本书收录了刘香成自1976年到1983年间驻留北京时拍摄的将近200帧照片,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视觉记录。彼时的中国,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结束了;工业化、现代化的时代悄然拉开序幕:西方的物质文化进入中国,人们接受着新鲜的生活方式。 刘香成的镜头抓住了社会变革的初现,许多来自日常生活中幽默与感人的画面体现了时尚与保守、舶来品与原生态并存的情景。政界领导人、知识分子、文艺界的个体影像,普通老百姓的特写,也被一一定格在画面中。这短短八年时间拍摄的照片合在一起,展现了当时的中国所走过的、从“文革”后的困境中解脱的复兴之路。拍摄这些照片的时间到现在已经30年了,今天的中国经
《李斯特钢琴技巧练习》主要内容包括:手指的独立性和力量练习,和弦练习;大、小调音阶预备练习;三、六度音阶,换手音阶;半音阶及其练习,反向音阶、分解八度;八度音阶;和弦练习;三、四、六和八度的颤音练习等等。
这是一本收录位战地记者方大曾摄影作品的画册。画册内容主要集中优选了方大曾于1935年至1937年期间在绥远地区拍摄的作品。这些作品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特别是对抗日战争期间的百姓生活给予了大量还原性的报道。这些照片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现已经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性收藏。
《苏州河》是陆元敏1990年代的代表作品之一,书中大部分的照片是在1991至1993年间问世的。陆元敏的照片决意对苏州河做出重述,朴素的影像里,苏州河重新成为安放一切的中心,重新庄严、雄辩、令人敬畏。一般的照片是“拍摄”出来的,他的照片是“流淌”出来的,这是非常重要的区别。人不是与他的世界对抗或从他的世界出走,从根本上看,人是在承受、分担和体现世界的命运,人物带着他的整个世界行动和生死。摄影家的情感与慈悲,他的宏大与郑重其事,他对时间和命运的领会一概由此发端。这是中国摄影久被遗忘的根本精神,而这个人的照片让我们重新记起那长河落日的气象。
在《安塞尔·亚当斯:传世佳作的诞生》里,亚当斯的得力助手、的亚当斯研究专家安德里亚·G.斯蒂尔曼通过解读亚当斯最重要的20幅作品,探索了亚当斯的生平、摄影创作以及对其影响至深的亲朋好友。对于像《月出,埃尔南德斯,新墨西哥州》和《麦金利山与奇迹湖》这样人尽皆知的作品,斯蒂尔曼以全新的视角进行了解读。而那些较少人知却同样重要的作品,如静物和人像照片,则反映出了亚当斯对20世纪中期美国社会和美学趣味的关注。 《安塞尔·亚当斯:传世佳作的诞生》的叙述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描述了许多亚当斯的逸闻趣事,并收录了亚当斯本人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艺术圈朋友如爱德华·韦斯顿、艾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乔治娅·奥基夫等人的看法。更让人惊喜的是,全书还穿插了家庭照片、信件、明信片,以及传世佳作背后的影像——不同的版本、
本书是一本网罗世界范围内最前沿的艺术家的原创图书作品,详细介绍了摄影史上曾流行的多种古典手工印相技术,呈现了当今世界具前沿地位的34位古典手工影像艺术家的代表作品。书中还收入多篇艺术家对古典手工印相工艺的论述与对谈,是专业摄影师与古典影像工艺爱好者了解并实践这种神秘而动人的经典传统影像艺术的重要指导。内容具有原创性、独占性、先进性,弥补了业内的空白。 本书的软精装版获得第8届华东地区书籍设计双年展整体设计奖。 首次印刷三个月内便销售一空,这在高码洋的艺术类图书中是非常罕见的。为了满足读者需求,编辑对图书进行升级,推出典藏版。 典藏版是2014年经典手工影像的精装升级版,对内容进行全面修订,增加了4个印张。印刷上更加精益求精,内页所有图片均上亮油,使书籍更适合收藏。
“中国是一个很大很大的故事,有无限的可能。我只能用很小很小的细节,来讲述它。” 后毛泽东时代中国人生活的视觉记录 本书收录了刘香成自1976年到1983年间驻留北京时拍摄的将近200帧照片,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视觉记录。彼时的中国,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结束了;工业化、现代化的时代悄然拉开序幕:西方的物质文化进入中国,人们接受着新鲜的生活方式。 刘香成的镜头抓住了社会变革的初现,许多来自日常生活中幽默与感人的画面体现了时尚与保守、舶来品与原生态并存的情景。政界领导人、知识分子、文艺界的个体影像,普通老百姓的特写,也被一一定格在画面中。这短短八年时间拍摄的照片合在一起,展现了当时的中国所走过的、从“文革”后的困境中解脱的复兴之路。拍摄这些照片的时间到现在已经30年了,今天的中国经
鲁迅之子周海婴先生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整理过去的所有底片,还原了这些相片的历史和人文价值,集成这本《镜匣人间》摄影集。 摄影评论家刘铁生表示,《镜匣人间》将周海婴的摄影人生与摄影作品从封尘的记忆中开启,一段写实的历史展现在眼前。他用相机记录了他所经历的人生,留下了一段远离我们年代的记忆,具有社会的、人文的、历史的研究意义,这些珍贵的图像所体现的敏感与活力,以一种极强的冲击力令人惊讶。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多数摄影家的作品都为观赏镜花水月的金属画框,罩上一层唯美主义的色彩。周海婴却不同,他的视觉方式和作品,把摄影与社会密切起来,具有纪实摄影的品质。周海婴的镜头总是直面受压迫的底层人,贴近当时的真实生活,他对被摄者不是居高临下的猎奇,而是情感上的走近,表达他们真实、形象的
这是一本收录位战地记者方大曾摄影作品的画册。画册内容主要集中优选了方大曾于1935年至1937年期间在绥远地区拍摄的作品。这些作品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特别是对抗日战争期间的百姓生活给予了大量还原性的报道。这些照片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现已经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性收藏。
摄影家张望从事佛门摄影十五年来的首次结集,汇集了他在联合国举办摄影展览、中国摄影金像奖、国际"奥赛"中国组冠军等展览和比赛中的获奖作品,以及佛门信众在日常之中参佛、礼佛的记录性摄影佳作,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他这些年的佛教摄影历程。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王瑶认为"张望的镜头中,佛教清、净的禅境在光影里表现得自然而熨帖,呈现得澄澈而通透。"沩仰宗第十代传人、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济群法师说"张望作品虚实有度,擅长实用光影、云雾、水月来经营画面……这种表现形式,契合佛法对世界的解读。"
当三峡成为全中国摄影家注目的焦点时,我们看到了很多关于三峡的影像。在这些影像中,颜长江的“三峡”以一种非常化的独特的个人视点,令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 这是三峡吗?这些影像与我们的习惯发生着冲撞。 “我,本生于秭归,即屈子、昭君之故里,长自三斗坪,即今三峡工程建立之处。少小出峡,老大未回。……忽闻黄牛岩下炮声隆,三峡工程已开工,时至今日,清库鼓声动地来,三峡旧筑将拆空(多在一百七十五米淹没线以下),明年人月,水位正式上涨,三峡将为之大变。 我急急启程,与其说是正式邀游,不如说是庄重告别,这最后的三峡,这三峡的最后…… 我只能在剧烈晃悠着的三峡之中晃悠,我无法下以朝圣兼之以祭奠的心情,尽力纪录我此刻的真实感受……” 颜长江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苏州河》是陆元敏1990年代的代表作品之一,书中大部分的照片是在1991至1993年间问世的。陆元敏的照片决意对苏州河做出重述,朴素的影像里,苏州河重新成为安放一切的中心,重新庄严、雄辩、令人敬畏。一般的照片是“拍摄”出来的,他的照片是“流淌”出来的,这是非常重要的区别。人不是与他的世界对抗或从他的世界出走,从根本上看,人是在承受、分担和体现世界的命运,人物带着他的整个世界行动和生死。摄影家的情感与慈悲,他的宏大与郑重其事,他对时间和命运的领会一概由此发端。这是中国摄影久被遗忘的根本精神,而这个人的照片让我们重新记起那长河落日的气象。
《1956潘光旦调查行脚》是作者1956年12月到1957年1月,随潘光旦赴川东南、鄂西南走访土家期间留下的摄影纪录。对于土家族的研究,潘光旦可以说居功至伟。他的调查结果直接促成了中央将土家认定为单一民族。张祖道第一次将潘光旦对土家族的实地调查用影像方式记录下来。在他的镜头下,展现了土家族人原汁原味的生活,近百幅的照片里,他们汲水、喂猪、赶场、筑堤、喊号子、抽闷烟,跳摆手舞、唱薅草歌,真实、自然而生动。
《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师》丛书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近年来难得推出的一套阵容齐整的摄影作品集,展示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签约摄影师的技艺、风格与视界。能将这么多摄影大师汇集成一套书,这还是次。这套书将告诉你,美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师具有哪些特质,他们商标式的独特风格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他们如何将眼光、正直和激情结合在一起,拍出的作品。 本丛书展现了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是如何讲故事的,书中的每张照片都有文字讲解,告诉你如何捕捉到层次丰富的影像,呈现深刻与丰富的意蕴。同时,摄影大师还会告诉你,如何在作品的艺术化与传达性之间做到平衡。美国国家地理的影像风格力求简明易懂,因为它的核心使命是激发读者去了解世界。因此,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知道如何在视角、用光和构图等方面进行创新,但他们从来不会使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