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高更与塞尚、梵高同为近代美术史上著名的“后期印象派”代表画家。在高更的创作生涯中充满了冒险与传奇的色彩。为了追求心中理想的艺术王国,他舍弃文明、优裕的生活,远赴南太平洋大溪地寻求他的新天堂。高更在野性未开化的南太平洋岛屿上,自由自在描绘毛利族原住民神话与牧歌式的自然生活,强烈表现他对原始与野性憧憬的自我。本书详细介绍高更的创作理念及生平事迹,网罗他一生的代表作及大溪地风情的木刻。透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见到高更性格的呈现,其所赋予之粗野的韵味及纯朴的美感。正因为有这些特质,高更为绘画艺术带来新生,并为后继者奠定契机。
俄罗斯绘画以批判现实主义的巡回展览画派为其主流,主张艺术应关注现象。当时,涌现了一批的绘画大师,创作了不少的传世之作。俄罗斯巡回画派在我国画界曾产生过很大影响,就是在世界绘画风格流派纷呈的今日,其强烈的艺术魅力仍深深感染着人们,我社曾在1996年出版过《俄罗斯巡回画派精品集》,受到读者的欢迎的喜爱。为了进一步满足大家的愿望,我社又在俄罗斯阿芙乐尔出版社的协助下,编辑出版了《俄罗斯巡回画派精品续集》。愿读者在学习和研究这一人类文化遗产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美的启迪。
俄罗斯巡回画派的艺术渊源也是来自于西方,当你有机会进入特列恰柯夫画廊和俄罗斯博物馆时,你会被那里的艺术作品所震撼,那些作品的艺术品位和价值绝不亚于法国的卢浮宫和奥塞博物馆。 这里发表的十几位俄罗斯巡回画派画家的系列作品,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编辑几次亲赴俄罗斯实地组织和拍摄的稿件。用大开本的形式出版是为了更方便读者观摹和学习。可以相信俄罗斯巡回画派系列画册的出版,对我国油画事业的发展和提高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4年“在场——第二届中国油画双年展”由中国美术馆和中国油画学会联合主办。本届双年展以“在场”为主题,突出中国油画创作的本土特性,强调与中国的册页书简的诗化传统的关联,从历史之场、生活之场、突围之场三个方面,通过邀请艺术家的小型绘画来揭示绘画创造的生机风采。三种“在场”的分类并未决然划分,却深刻地指向中国当代艺者的“身”之历史性、 “体”之个性经验和思痕斑驳的思考与突围,并针对时下市场化、娱乐化所带来的艺术表象化的倾向提出警示,进而深刻地揭示绘画的思想与身体的内涵。《在场:第二届中国油画双年展(2014)》是对此次双年展一次理性的梳理,留下美术史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