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绘画技法的基础上,特别是墨水画的初学者,一 般认为从“四君子”入门是的。用竹学习直线的配置和组合,用兰学习曲线的构成,学画梅花可以联系到其它树枝和树干的画法,学画菊花和叶的构成就可以画各种各样的花草了。通过画“四君子”我们可以体会和掌握笔的使用方法和运笔的方法,就是说把用笔的基本学到手的同时,也就对中国绘画的根本是用墨及墨的浓谈变化,有了深入的理解。
本书从古代山水画入手,将历代画论内容重新归类,再按照历史的演进予以纵向排列,全书系统全面介绍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研究,并且予以简明的注释,这对于学习中国画论者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观周裕国的画,自然之气扑面而来,恍若置身于自然山水之间,身心为之所动。多年来,他以四川西部风光为题材,创作了许多广受大众喜爱的作品,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法,尤其是雪山和云水的画法独树一帜。以传统技法画雪山,多经留白为主,有时加以简单的皴擦,在画面中也多为陪衬而已。而周裕国画雪山,则通过山石的块面划分,褶皱的聚散和背景的映衬,将雪山既纯净又巍峨的气势表现得极其饱满、壮丽和神圣。周裕国画云水吸取了传统的烘染技法,利用宣纸浸润的特点,将云与水的质感十分完美的表达出来,山石得云水而活,云水得山石而动,画而氤氲灵动,生气勃勃。这是周裕国的作品广受称道之处,同时也是颇受争议之处。然而他既不惶惑于这种争议,也不拒绝这种争议,而是把这种争议作为自己、完善自己的一种参照。
程十发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中国画家,是一位卓著声誉的国际性名家。他于一九二一年出生于历史名城松江,名潼,堂号三釜书屋、步鲸楼、不教一日闲过之斋、九松山庄等。他年轻时于书画即崭露头角,至今年过八旬,七十年来作画挥运不辍,画作满天下,影响深巨。 程十发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画家,是一位全才型集大成的画坛名家。他有着蓬勃的创作激情,无论山水、人物、花卉、禽虫、天上人间,千类万种,均能驱遣笔端,妙造自然。也无论国画、连环画、年画、插图、书法及至西洋画种,他都涉猎追求,并兼能成就。他的性格极为诚挚多彩,谈吐幽默,妙趣横生,甚至学艺界人士都认他为真正的幽默大师。故他以极为平和、真诚和情感内蕴的笔墨入画,作品中无不充满着欢悦乐观的情调,他是为人们的快乐而画。因此在他的一幅中处处是花光鸟语、歌声
十二生肖图,在民间绘画里常见,在文人画里少见。这不只是因为文人画家不悄于此类“俗”的题材,也因为十二生肖很难画,需要有塑造12种动物的能力。但民间艺术家作十二生肖,能求其像似未必求其生动,即求其生动也难以求其笔墨与个性表现。能造型生动又求其笔墨与个性表现者,非具有出色的综合能力与艺术素养不可。 本书12幅小画均以水墨为主,略施彩色,其中多数配以相应的景物,如蛇配草,牛配柳条,鼠配花生,兔配桂花,羊配柏枝,猴配寿桃,狗配大门,猪配栅栏;少数如虎、马、龙、鸡则什么也不配,反而显得它们更雄健有力。
本书主要内容简介:在远古的中国,自然中的山川、草木与鸟兽便与人间开始了亲和的关系。《诗经》中的诗篇,愈到晚期,草木鸟兽愈变成了诗人感情中悲欢离合的象征,这即是诗有六义中的比和兴。《离骚》中的兰、蕙、芷、蘅,更和屈原的志洁行芳融合在一起。至《宣和画谱》,其《花鸟叙论》谈及:“故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之富贵,而松、竹、梅、菊,鸽、鹭、雁、鹜,必见之幽闲。……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人之意者,率能夺造化而移情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也。”已鲜明地把梅兰竹菊并置一类,并阐发了它们在艺术特性上孤高清拔的象征意义。
《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作品集1》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为《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作品集》之一,汇集了当今有代表性的工笔画家的绘画精品,展现了当代不同风格工笔画家的艺术风貌,有的艺术欣赏性。可供广大美术爱好者或学习者,尤其是工笔人物画学习者参考使用。
本书是《中国画技法丛书》中的一册,《中国画技法丛书》本着“少而精,学而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了科学性、趣味性、渐进性与形式的多样性相结合,配有大量的图示和范画,便于临摹学习;强调实践性,熟能生巧。提倡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结合,鼓励创新和个人风格的表现,本册为《写意梅花画法》。
兰已成为人们高洁品德之化身,崇尚美好事物之象征。人们纷纷以兰之高洁品德而自律,以培育社会精神文明高尚情操为己任。 传统中国画的特点是讲究笔墨技巧,并以书法中具有高度艺术性之“线”作为造型基础。自古均强调书法是画法之基础,绘画笔墨得力于书法。我们学画兰花,要突出表现兰叶飘逸幽美之风韵,就必须练习书法,练好动笔作线之技法,这又是学好中国画之基本功。撇兰时执笔要求悬腕悬肘,运用全身体力、腕力、臂力,才能得势,这宛如练习气功,因此对健康有益。
那位99岁老人的平凡日子,让大家分享到了朴实无华的。倪萍在绘画中,也贯穿了浓得化不开的“姥姥情结”,画册直白地命名为《和姥姥一起画画》。 与《姥姥语录》一样,《和姥姥一起画画》同样抒发了对姥姥的怀念与感恩之情。她的画笔之下,大多是自然、淳朴的东西,如姥姥院子里的向日葵、月季,可爱的小鸡、游水的鸭子等等。倪萍说:“感谢姥姥一生用爱、用良善养育着我的心灵,没让我的眼睛饿着,让我始终能看到美。” 评论家认为,倪萍的画作个人风格鲜明,“笔笔有情”,取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品轻形式重意义表达,很多作品以图文并茂方式讲述了人生的过程和道理,充满了人生哲理。
观音的艺术创作很多。《实用白描画稿原大版:观音》是实用白描画稿丛书之一,专门表现观音形像,每幅画中的观音慈祥、优美,各种姿态、配饰、情景表现得非常丰富。这些作品具有很高的欣赏和参考价值,相信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