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间偷活——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是北京画院秘藏的齐白石作品次公开面世,是外首次以专题展的形式,系统、全面地展示齐白石的草虫画艺术,其中的绝大多数作品是首次进入观众视野的。齐白石是20世纪中国画的艺术大师,他多才多艺、无所不画,花鸟、山水和人物样样奇绝,所画草虫更是趣味横生,一派天机,充满天真的童心和淳朴的乡情。在他的草虫世界里,人们看到春意盎然的生命景色,感受到一种和平祥静的融洽生活乐趣。齐白石的草虫画丰富和发展了花鸟画的表现领域,极大地提高草虫画在中国画中的地位,为这一画种样式树立成功范例。
本书选辑了自远古到近代中国花鸟画的代表作,按时间顺序分为远古、汉、隋唐、五代、两宋、元、明、清近代几个部分。以名家名作为选择基准,每一幅都配有作品介绍,着重以意境、构图特点、笔法、设色以及画家独特的风格为主,使读者能对整幅作品有一个深入、透彻的理解。另外每幅作品前也都有质地、大小尺寸、收藏馆所的介绍,图文合一,成为一个完整的观赏品。
二、本系列丛书中,针对个别重要题材,按照技法不同分为两册,如《梅花》与《墨梅》等,依照传统方式为之命名,前者指工笔画梅后者指写意画梅。其余题材,则将工笔与写意归于一册,笼统以题材命名。 三、本系列丛书除《基础导论》外,其余分为「基础画法」、「技法精讲」、「名作临摹二二部分。「基础画法」以历代画谱为据对该题材基础画法进行解析:「技法精讲」选取五至六幅历代经典作品进行临摹讲解;「名作临摹」提供历代名画整体或局部的高清图版,以时代排序。 四、本书选用的历代画谱包括《芥子园画传》、《梅花喜神谱》、《冶梅竹谱》、《顾氏画谱》、《梦幻昼画学简明》、《希堂画谱分类大观》、《张子祥课徒稿》、《罗浮幻质》等。 五、本书所涉及画家生卒年,以徐邦达编《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人民美术出
《梅花喜神谱》,分别描绘蓓蕾、小蕊、大蕊、欲开、大开、烂漫、欲谢、就实等梅花的种种形态。每图多一枝一蕊,形象鲜明而富有变化;图左边题诗四句,图上部根据花的情态标以寓意性画。
赏花作诗,吟诗作画,以花入画,囊尽风雅花入锦。 梅、兰、竹、菊很早便被古代文人称为花中“四君子”,成为数百年来中国画反反复复表现的对象。除此“四君子”,牡丹与荷花也常常是花鸟、小品画的常见题材。这些花卉植株的形象,早已成为承载古代文人雅士的价值取向与审美趣味的一种艺术符号,于水墨清花间传达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风度与韵味。 本套“丹青锦囊”系列是以专题的形式收录中国绘画史上那些堪称代表性佳作的花卉小品,以梅、兰、竹、菊、荷花、牡丹分成六册,这些历代名作风格多样,线条流畅、生动,笔精墨 妙,反映了中国历代书画名家深厚的艺术功力和独特个性,供有志于了解或研习这类国画经典的读者欣赏品鉴或揣摩临习。对当代花鸟画创作提供了学习借鉴的典范和详实的资料。 在观赏、临习这些画作时,
当今,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追名逐利的浮躁之风形形色色,每亦波及画坛。年贫下中逾八旬的萧朗先生数十年来闹市,以淡泊宁静之心,涤除苟营各利的干拢,不求闻达,不逐时尚,精进不衰,怡然自守,以当代“大隐”之风度岿然自立于画坛,以先生创作之余不记忘读书以自实,并常喜侍养鱼鸟,尤喜郊外垂钓。萧老垂钓非取鱼也。在于钓闲适,钓灵感,正所谓物我而忘,超然物外,闲中有忙,寓有为于无为。 萧朗先生结合自己长期创作实践,总结归纳,在花鸟画构图上创立了具有重要贡献的“一大一小,一长一短,一多一少,一纵一横”的十六字法则,揭示出中国花鸟画构图中的辩证法,使复杂多变的传统构图法具体化,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因而被称为“萧氏构图法”。
兰通常称兰花或兰草,以叶为主,故先画叶,后添花。画兰叶一般称撇兰,如同写字用撇法,用笔宜悬肘,线条轻便灵活,道劲有力。画兰叶已心叶叶相勾,要注意长短、粗细、刚柔、疏密的变化。粗如螳螂肚,细如鼠尾,两叶相交称凤眼。折叶以劲折取势,须刚中带柔,若断若续。每朵花有五瓣,用笔自外向里画,正面的花瓣阔,侧面的花瓣狭,但画时不必太拘于形似,要注意笔意。
《张大壮花卉蔬果画谱 名家课徒稿临本》从属于“名家课徒稿临本”系列,前半部分整合张大壮的花卉课徒稿、蔬果课图稿,以及花果配石画法;后半部分集合其多幅花果代表范作,每幅范例配合文字说明。全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大12开的开本适合学画者临摹。《张大壮花卉蔬果画谱 名家课徒稿临本》既可作为艺术高校国画专业使用,也可作为美术爱好者基础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