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振国是当代山水画颇具个性与精神的画家。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便以一系列山水创作产生较大影响,并受到画界同仁的关注。近几年,随着潜心研究与饱览饫游,程振国的艺术之旅显然步上了更高境界。他的山水画似不再以一种模式去表现生,而是在直接面对生活的同时,从中提取灵感与艺术营养,开始追求一种更精湛、更经典与更艺术的笔墨形式意味。重要的是,他有意识地把自己的艺术置于精神的层面,这使他的作品了客观物象,而更具心象的主观特点。使他在面对真山真水挥笔创作时,不论如何地变换着线的形态、样式和节奏感,都体现出一种阳刚之美、博大之美、流动之美、在雄劲之美。 我们看到,在程振国近期作品中,他更注视整体气势与局部精彩的统一性。显然,他重传统,可是又有创造;他重继承,可是又强调个性,他得画理,可是又不囿于束
赵婉如的山水写生大多取材于泰山和沂蒙山脉,其山水特征是朴拙、雄浑、粗放和简旷。画家选择的是水墨写意表现方法,偏爱宿墨的运用,以追求笔墨的浑厚华滋。其实她的着眼点实际上还在于她的感受和印象所依据的自然对象的特征上,或者是山峦的气势,或者是农舍的错落,或者是林木的劲拔,或者是秋景的萧疏,她的精力投在“写”字上,以提高笔墨的内涵和形质。 赵婉如,号伊水生链,又名水生链居士、伊水生链居斋主。1969年2月出生,曾先后毕业于泰山学院美术系,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2-2004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从事龙瑞、陈绶祥先生,主攻中国山水画。现为泰山学院美术系讲师,主要从事山水画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是省重点科研课题《泰山写生与山水画图式的继承与发展》的项目负责人。 从教以来勤
山水画传统的理论和技法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创作中可得以充分的发掘和应用,但这终究有限。天下的名山大川,变化多端,风格各异,那里有无尽的创新源泉。现今的有作为的山水画家都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向大自然讨取生活,以求新的题材、新的章法、新的意境,创造出一种新的表现方法。为使自己的作品有新意,更符合人们的欣赏心理,我在求新方面也作了些探索:如“空白”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不仅历代山水画家的作品中常见,而且很多画论中也有较多篇幅,它是构成山水画的重要因素,我在创作中也极为注重空白的运用。可传统的空白都很少作笔墨表现。十几年来,我对做好做活空白这个课题作了一些研究和尝试。生活是的老师,所以我到生活中去观赏学习空白的表现。山水画的空白主要是云、雾、天空或水域等,其中尤以云
张仃,1917年出生于辽宁北镇,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主任、教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曾任中国美协常务副理事长、黄宾虹研究会会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等职。八十年代以来,多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出版有《张仃水墨山水写生》、《张仃焦墨山水》、《张仃画集》、《张仃漫画》《张仃画谱》等,撰有《被迫谈艺录》、《张仃谈艺录》、《张仃山水》等。 1999年撰文《守住中国画的底线》,批评刘国松多年前提出的“革毛笔的命”,及吴冠中今年提出的“笔墨等于零”。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画笔墨的大辩论。 张仃自五十年代初就倡导水墨写生,曾与李可染、罗铭联合举办水墨写生画展,影响甚大。后多以焦墨作山水,倚中传统笔法,吸取民间艺术养分,笔力遒强,构图豪放,画面空灵而又笔触,苍健却显腴润,内涵沉雄,风格
该书汇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画家的作品,分为山水、人物、花鸟、草虫、梅兰竹菊、扇谱六部分,每部分为一册,共收名家手书题词、唐诗400余首,配画400余幅,用古画解古意,颇具匠心。其中辑录了《梅竹兰菊四谱》,陈继儒题称为“四君”,以这四种植物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流传开来,后人便用“四君子”来统称梅、兰、菊、竹了各册均有序言,册《山水》前有《唐六如画并序》,从时间上推测,唐寅已经去世近百年,应该是托名唐寅所作。其他册分别由陈继儒等人作序,他们生活年代与落款时间吻合可信。
吴成建,1962年生,四川成都人,现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省民进书画院画师,彭州画院画师。 自幼酷爱绘画,在学习继承传统绘画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同时把西方艺术融合到国画当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通过长期写生创作,巴山蜀水清灵澄澈的优美与自然终在作品中得以尽情地显露。 1986年参加全国青年美展获二等奖 1997年参加四川省《巴蜀风情展》获二等奖 2000年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2004年出版《吴成建彩墨山水画集》 2005年在深圳南山画院举办个人画展 2007年-2008年作品多次刊登于《羲之书画报》 2008年在江苏徐州举办个人画展,同年作品入选“艺术与市场”周年庆典迎新年书画展作品集 2009年在山东青岛举办个人画展 2009年作品入选《四川西部画院一抗震救灾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