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的山水画教学是专门为满足老年朋友们对山水画的喜好而进行的专业教育。它不同于普通高等艺术院校的专业山水画教学,难度不宜太高,但也不能流于一般普及读物从技法到技法的浅显,必须强调的专业性。鉴于此,在编写本教材时.我们摒弃了以往老年大学山水画教材的纯技法性,把理论与技法结合起来,不但说明“怎样做”的问题,更要说明“为什么”的问题,使理论落到实处、技法找到来由。另外,对于山水画教学本身来说,其特征是教学过程的逻辑性(学科自身的特征是地道的逻辑思维)与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山水画是造型艺术)矛盾相统一的过程,因此,《老年大学统编教材:山水画教程》在编写过程中极力使逻辑性与形象性趋于统一,并运用大量图片,使图文结合,更加直观易懂。同时,对具体的实践做出科学的程序设计,并且广泛吸纳学
在中国传统的绘画领域中,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分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发展自隋、唐、五代开始,历经宋、元、明、清,直到今天,所形成的体系已非常完备。从自然感受到人文感受,从笔墨空间到心灵空间,注重“师法自然”的同时,又强调主观意象的抒发。这种主客合一的审美意境,使中国山水画的整体意境重在形而上的审美风格,简淡、儒雅、古拙、超然。因此,我们在学习山水画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写生的实践经验,更要加强自身全方位的文化素质,进而提高创作的艺术水准。 此书是几年来学习山水画的一点心得体会。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八十二岁前后创作的富春江山水长卷,是中国长卷美学发展到的杰作,被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本书由美学大师蒋勋执笔导读,对画作的美学价值及历史价值进行深度剖析,我们赏析浑厚大气的长卷风景,一一解读画卷中的深刻隐喻,娓娓道尽一条河流在历史中的故事,以及画卷背后独特的东方美学和人生哲学。
山水画的取材离开了峰峦冈阜、奇石峭岩,便难成其为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了。从山水画产生起,画家们就不断地苦心地探求而富表现力的山石画法。历代的山水画家在长期的师法自然继承前人经验的绘画实践中创造了极为丰富的山石技法。这是完整的理法规律,以表现变形手法塑造典型形象,形成了多种神似的山石皴法、峰峦画法,及不同季节气象变化中山石峰峦画法一总的来说,依前人说法,山石分南北两人类。南方山树木多石少,北方山石多树少。描写不同山石,画家们逐渐依自然特点形成不同特色画法。南方山石分用披麻皴、雨点皴、米点皴、云头皴、乱柴皴等;北方山石多用斧劈皴、折带皴、马牙皴、刮铁皴等。这些法则是前人经验积累,必要学习活用结合门然,不可泥古。学画山石,也须从画石起。前人讲,石分三面,要注意石的体积空间感和阴阳面
国山水画,水与墨的运用十分讲究,展纸落笔之前,做到胸有成竹,笔上水与墨的多少、干湿程度必须适当,笔墨下去,一气呵成,将笔上的水分、墨分用净,一直到笔在纸上擦来擦去再也无水无墨可留为止,笔也干净了,其效果正恰到妙处。
山水画虽包罗万象,但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则是树木、山石、云水,其他次之。因此学山水画,人们都认为画好山石、树木、云水是基础,相当重要。它既可以单独成为一幅作品,也可以作为人物画或其它画作的补景,其中大有文章可做。本书为笔者五十余年来教授山水画和创作经验的小结。主要内容有树法、掌握树木特征和生长规律、干、枝、皮、叶、节、根的画法、单株和丛树的处理、方法步骤、山法山的形态和气势变化、自然变化等。
《佛教人物百图》为“古代人物造型系列”之一,收录了释迦牟尼佛、观音、龙树菩萨、夜叉、善财童子、菩提达摩、鸠摩罗什等百幅佛教人物画,并对这些佛教人物作了简要的介绍。《佛教人物百图》图文并茂,具有极强的借鉴性和参考性。
本书从最基本的技法开始,循序渐进地介绍山水画中树林、山石、云水以及建筑物的画法,适用于初学和深入掌握山水画技法。图版清晰明了,文字讲解详实,能够激发学习者兴趣,步步深入,取得佳绩。 绘画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学习的历史,因为对于任何从事这一行当的人来说,不管他取得了多大的艺术成就和有着多大的年龄,也不管他有多大名声和多大影响,学习对于画家来说是终生的事情。西方绘画如此,中国画更是如此。对于中国画来说,初步的学习阶段与西方绘画相比,更是有着独特的传承方式和学画特点。 美术教育家孙其峰先生经典的课徒画稿,规范的教学笔记,传统的图例范本,从最基本的运笔、用墨、赋色入手,由浅入深、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地带领研习者进入中国花鸟画的堂奥。图版清晰明了,文字讲解详实,是初学者、提高
在艺术门类中,绘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就中国画来讲,山水画更集中地体现了中国的文化精神,更贴近文人的审美情怀,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追溯山水画的历史,早在东汉时期就作为背景出现在人物画中,六朝时期出现了有关山、水的画论,隋唐时期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后气、韵、思、景、笔、墨等基本艺术范畴的提出促进了山水画表现程式的形成。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加深,山水的灵性与美突显出来,从而使山水画在宋元时期达到高峰。本书收录了卢禹舜、方向、钱广信三位画家的写意山水画作品。
一、 《中国现代山水画全集》分为四卷。 二、《中国现代山水画全集》内容分三部分(1)论文(2)图版(3)作者简历、艺术点评。 三、本卷图版按作者出生年月为序。 四、图版标题文字按以下顺序排列:作品名称、作者姓名、创作年代、作品材质、尺寸、收藏单位。 五、图版艺术点评内容分为:作者姓名、生年或生卒年、作者简历、艺术点评、点评作者姓名。
本书是一本曾刚云的山水画作品集,并收录了多幅作品加以介绍。 本书向读者展示了曾刚的云水画。他的画主要表现在对家乡山水的一种人文关怀,一种乡情的眷恋。一角山石,一叶扁舟,无不蕴含其浓浓的情思。他将自己的人生信念和审美追求一并融入他的彩墨世界,于空谷幽泉中令观者感受到那份久违的清新和远离尘嚣的宁静。冥冥之中,仿佛天籁。曾刚早年学习素描,有很强的造型能力。
娄可成先生的作品风格偏重于传统笔墨和语言品格张力,作品笔墨劲挺、不枝不蔓,有吴昌硕的雄健老辣,亦有齐白石的性灵生动,更有自己独到的审美趣味与追求。《娄可成中国画精选》收录了娄可成以山水、花鸟等为主题的中国画作品,可供喜爱中国画的读者欣赏临摹。
欣赏和学习中国画,离不开对画史上经典名作的了解。中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由于种种原因,古代流传至今的绘画名作非但数量十分稀少,而且散佚于世界各地。缘于此,我们编辑了这套《国宝在线》丛书,按绘画题材、风格技法等要素重新进行分类,将中国画史上的名作聚于一堂,精心印制,并尽量放大至原寸,为学画者提供了下真迹一等的范本。此外,我们还对书中收入的每一幅名画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与分析,部分局部放大,叙述这些流传千年的国宝背后的故事,并插入与之相关的其他名画的照片与材料,为广大喜爱中国艺术的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欣赏素材和参考资料。 本书收入的古代绘画作品为故宫博物院、辽宁博物院、上海博物院等博物院联合在上海举办的“国宝展”作品,从原作拍摄制版。
《黄宾虹山水画论稿(新版)》讲画理画法,画史画论,讲境界、讲传统、讲创新、讲生活,传统功力深厚,画法精到,大处着眼,小中见大,文笔典雅。 本书荟萃了黄宾虹先生的经典著述,搜集了他大量的精品画作画稿,汇编成册,这次新版增加了一些新的山水范图、山水写生稿等相关内容,全书更加丰富完整,是一本高水准的中国国画类读本。
《山水画传统技法解析(20种)》对于传统,“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需要了解和掌握传统山水画的各个发展阶段及其代表画家的风格和特点。《山水画传统技法解析(20种)》将中国五代到清代的20家山水画代表人物,逐一介绍,说明其生平、师承、发展、技法特点和真迹收藏情况。图分石法、树法、平远法、高远法、写生出新等几类。水、云等其他技法也在“平远”、“高远”二法中结合介绍。《山水画传统技法解析(20种)》中这些画是作者通过长期研究、实践、理解、分析自作的,供读者借鉴、参考。
本书所绘图稿,也只是将“南派”山水画部分优点加以利用,其中也已包北派”山水画的部分优点,并非纯粹的“南派”山水画。这是时代气息所造成,同时也是时代所需要的,作为山水画基础的表现手法,观者尽可挑选自己适用的采纳之。
本书为“中国画临习速成”之梅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其技法多样,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 随着艺术大师的笔触你可以欣赏到画梅的千姿百态,领略工笔画的画理、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