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墨道法相、物我通悟、冰雪圣境、研讨会、姬子画语录五编。其内容包括:穿越时空,纵横天地——关于姬子近期的“墨道山水”、道法自然——评姬的绘画、姬子的绘画:飞腾的世界、燕观藏天,法相墨道等。
本书系“美术教学示范作品”丛书之一,收录了界画楼台白描画稿作品。每幅作品线条优美、步骤清晰、结构明确、形象生动,使读者轻易得其精华之笔。本书不仅具有欣赏性,也具有的实用性,可供广大美术爱好者临摩学习。
《艺海集珍》汇集了作者收集的名人书画艺术珍品若干,分为题词、书法、绘画部分。
画册精选北宋家脍炙人口、市面罕见的14幅经典山水作品,拼接成巨幅条幅,让读者清晰地领略李成、范宽、郭熙、崔白绘画艺术的精妙。画册图片皆极精美,四家作品:李成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画法简练,气象萧疏;范宽其画气势壮阔伟岸,有雄奇险峻之感;郭熙山石用“卷云”或“鬼脸”皴法,画树枝如蟹爪下垂,笔力劲健,水墨明洁;崔白精于勾勒填彩,体制清赡,设色淡雅,别创一种清淡疏秀的风格。
赵宝平字散石,号含道山房主人、七竹堂主人。祖籍山东平度,1960年生于中国大连。现为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中国画系书法专业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鲁迅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周易学会理事。
邢晓林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大写意班毕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壁画学会理事,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专业主任。 作品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海瀚杯”中国画大赛奖、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书画大展银奖,第十二属全国人口文化宣传参评作品银奖,中国首属壁蕊大展大奖,佳作奖,山东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北京千禧画院“翰墨飘香”书函展金奖,北京首都规划委员会参评作品奖,北京“沟通对话”作品展奖。
本书收录了田绍登工笔、小写意山水画、书画作品,每图附尺寸、年代,书法附释文。田绍登的山水画,通过书法发挥引申,承袭了自己的书法形式特征,其画面没有传统中国画的留白,而是借鉴了西洋画的特点,实施“满构图”,但画面的主题和意境却又体现了东方的一种古典精神和地域性人文传统特征,给观者一种清淡、宁静之美。而在艺术玩家品画馆展出的几十幅湘西水墨写生组图中,那质朴、超逸的画面更让观者沉浸于自由天地的心灵状态。
黄公望(1269-1354),本姓陆,名坚,平江常熟(今属江苏)人。父母早亡,被永嘉(今浙江温州)黄氏收养,故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大痴、大痴道人、一峰道人、净竖,晚号井西道人,晚岁常署大痴学人。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赵孟烦指授。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简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与口天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擅书能诗,撰有《写山水诀》,为山水画创作经验之谈。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脍炙人口的一幅名作,世传乃黄公望画作之冠。此图是画家晚年居住在浙西富春江时,为友人谢无用道士(画上题字称“无用禅师”)而作的。此画大约在元至正七年(1347),
学习中国画传统贵在得其“真传”,虽然学习传统常有间接传授,如看原作、读画论,又如临摹历代名家作品和研究其创作经验等等,但间接传授较之直接传授效果相差甚远。凡技艺之事文字往往不能尽言,心领神会常常出于亲聆指教,几乎没有任何名家不与前辈大师具有各种因素的联系。这是文化传承的铁定规律。
文人山水画作为文入画中辉煌的一页,作为一种绘画风格,不管是宋人完成的“法备”还是元人以“取法”为途径的变法,开创的以诗、书、画一体为载体,以写意之精神,抒写文人内在气质的艺术形式都是以“外师造化”为基石的。对于为后世文人敬仰的倪瓒,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他的“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岂知他又说过:“我初学挥染,见物皆画似。郊行及城游,物物归画笥。”元人高妙之处正在于“取法”宋人从自然山川而来的“法备”,亦能再入山川感悟天地,“取法—而不“守法”。这种“取法”宋代,“稍加萧散”的文入画演变在花鸟画上表现得更直接。如都受赵孟頫影响的陈琳和王渊,他们都深谙宋人“院体”花鸟画技法,作品还具有“写实”的意味,但其画作不以勾勒描摹为事,更不设色,皆以墨写出,以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