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1693~1765),名燮,以号行,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世籍苏州,明洪武间,迁居兴化,遂为江苏兴化人。少孤贫,天资奇纵,慷慨啸傲,超越流辈。应科举圣祖康熙秀才,世宗雍正举人、高宗乾隆元年进士,官为山东潍县令。作官前后均居扬州作画,为 扬州八家 之一。书法以篆隶体参合行楷,非古非今,非隶非楷,自称 六分半书 。有纵横错落,瘦硬奇峭之致,自成体貌。擅画兰竹,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多不乱,少不疏,体貌疏朗,笔力劲峭,自称 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藉以寄托其坚韧倔强的品性。本书画集共收录郑板桥书画精品之作400余幅,相当部分为首次与读者见面,弥足珍贵。
“美术史”是一个问题吗? 随着现代社会的成形,美术史作为人文学科的一支新军,也得以在人类最近的历史时期当中萌芽并成熟。但是,在著名美术史学者巫鸿的眼光中,这一广受尊重、日益重要的学科本身仍然是一个年轻的问题,其相关讨论还远远没有充分展开。 在《读书》杂志所开的专栏“美术纵横”,巫鸿发表了十篇文章,就美术史何以成为问题、如何拓展其思考的路径、这一问题所置身的波澜壮阔的当代人文场景等等,提纲挈领地阐述了个人的见解。 在《读书》杂志所开设的“美术纵横”专栏,作者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就美术史何以成为问题、如何拓展其思考路径、这一问题所置身的波澜壮阔的当代人文场景等等,提纲挈领地阐述了个人的见解。本书为这些专栏文章的部分汇辑。
对日本美术颇有造诣的美术史学者潘力博士撰著的部全面、深入研究浮世绘的著作出版了。该书在原始、古代直至现代的日本美术发展进程中,赋予浮世绘应有的历史地位,在生动展现浮世绘历史的同时,还指出了来自中国与西方的影响,并涉及19世纪后期日本美术在西方广泛流行并产生重大影响的“日本主义”。配置的大量美术作品与摄影图片,使本书内容不仅限于日本美术,还有助于深入理解日本的历史与社会,以及人们对于美的感性追求与创造,乃至日常生活的具体细节。
王概创作的《芥子园画谱》是一部中国画技法经典著作。它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是初学国画临摹者入门的读本。此版《芥子园画谱》分三集,初集为“山水”,为清初王概以明李流芳的课徒稿增编而成;二集为“梅、兰、竹、菊”;三集为“翎毛、草虫”,皆由王蓍、王概、王臬三人合编而成。自问世以来,《芥子园画谱》便备受赞赏,流传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无可比拟。光绪十三年(1887),何镛在后序中写道:“一病经年,面对此谱,颇得卧游之乐。”并题联:“尽收城郭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许多成名的艺术家,当初入门,也得惠于此书。
古代中国的艺术与神话同政治有着不解之缘。我们已经相当习惯于把政治看做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一个决定因素,然而,认识到它对古代中国也具有同样重要性的人却并不多。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将得之于考古学的,以及文学和艺术的材料与观点结合起来,对此作一番论证。 本书具有双重的目的:其一,提供一个基本的视界,从性质与结构两个方面对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古代中国文明进行观察;其二,力求证明:如果我们能跨出传统的专业局限,这对于古代文明,至少对古代中国文明的研究会大有裨益。
《荣宝斋画谱197》为《荣宝斋画谱》97期,收集了是作者多年来不同时期的作品。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荣宝斋画谱》在海内外美术家和爱好者中博得了荣誉。《荣宝斋画谱(197)》以学术性、普及性和高品位拉近了画家和美术爱好者的距离。专业画家都从出版的《画谱》中来了解名家作品的艺术特色,使其起到了相互交流、了解和学习的作用。
历史是荷马笔下的成败,是壮烈的马拉松战役,是柏拉图的学园,还是宏伟的亚历山大帝国?埃及艳后失去的罗马,是否会在烈火中衰亡?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插图书,由欧洲知名学者撰写而成,面向所有希望了解西方文明及其源头,同时又对艺术有所爱好的读者。作者以简练生动的语言讲述每幅绘画作品所表现的古希腊罗马历史事件,并不时加入宗教、历史、文化知识和少许幽默元素。风格轻松诙谐,兼具知识性和欣赏性。 本书所选取的绘画作品具有代表性,但又并非为普通读者所熟悉,尝试以视觉的手段引起普通读者对古希腊罗马历史的兴趣。同时就绘画作品提供了简要的信息,为读者深入了解西方艺术作品提供便利。
本书中的文章及习作对列宾美术学院造型艺术解剖学的授课方法给予了明确清晰地阐述,配合一些作业习作直观详尽地介绍了掌握人体造型艺术的基本方法及特点。指导教师提出了造型艺术人体解剖学理论课必须与人体写生实践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接近于实践,使素描刻画得更具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本书并非教科书方式般表达思想,也不是以这样的习作为主。本书是高等院校中造型艺术解剖教学大纲的行文配图,是一门实践课。本书阐述了列宾美术学院解剖课的教授方式及特点,并根据授课经验选登了部分素描作品以供艺术类院校学习、参考。
实用白描画稿系列对于工笔画爱好者是一套非常具有学习和借鉴的丛书,它每册一个主题,并且是一本纯粹的美术教学示范作品集,并且作品都是作者从写生稿件中精选,经过提炼和艺术加工后绘制成为白描稿。本书内容为作者所绘制的横幅牡丹作品白描原大画稿4张,适合初学者直接过稿之用。书中还附有作者李晓明所绘制的彩色图片与线稿相对应,使美术爱好者可以了解作品所用的颜色,对中国画的学习者有很大的帮助。
本书所涉及的内容是艺术设计最重要的基础教育内容,包括平面图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空间构成、肌理构成、光的构成、运动构成等。书中对上述各种构成的造型基础理论如形态的创造与变化、形式规模、形体与形体的时空组合,材料的和构造等均作了循序渐进的、深入浅出的、详尽的论述。本书分析阐述清楚、图例准确、插图丰富、既可作为系统性构成教学的教材,又可作为自学用书,可促进设计人员对现代设计观念的理解并有利于对其进行创造力的培养。
在长期的素描速写教学实践中,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和背诵,我把速写理论纯技术部分的关键问题总结成了“顺口溜”,事实证明只要抓住要点,训练方法正确,速写是可以速成的。 速写是素描中的短期作品,是素描的最主要形态。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上的绘画大师的素描主要都是“速写”。速写与素描同源同理本来就是一回事,速写也就是更为简练和快捷的素描。能过这种较快的素描表达方式可真正见出一个画家的才情、基本功、敏锐传达与深刻表现的能力;是素描的训练手段之一;它气韵连贯,直指人心的特性,更可以贯穿一个画家艺术实践的始终,作用于国画油画等艺术创作实践,无论画什么都将具备快速准确的控制能力。只要养成了画速写的好习惯,对世间万物的感受能力就不会锈蚀迟钝,将永远能够用赤子般清新的眼睛看世界。
动画学院新出的这本书焕发着青春的活烽,我们从中看了各种奇妙构思,看到了动画学院年轻的画貌和跃动的思想。动画学院是中国传媒大学中一个年轻的学院,从1999年最初论证和建立新的动画专业算起,至今不到10年,从2001年正式成立动画学院开始,也仅仅是6年多的时间。动画学是原北京广播学院在己开办动画技术专业与动画艺术专业的基础上,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于200年4月28日正式建成的。综是全国的第二所动画学院,在其成立之初便成为中国动画教育的领军力量。
兰草、菊花与竹子、梅花并称为花中“四君子”,是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常见题材。兰草四季常青,兰叶姿态舒展,气度优雅;兰花开放于春天,芳香怡人,清气幽远。菊花开于秋天,在寒风萧瑟、严霜袭人的季节,百花相继凋零。而菊花却傲然独立,蓬勃怒放,洒下一片金黄。画家画菊,正是表现这种坚毅刚强、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 兰草与菊花,画法比较简单,对初学者来说很容易入门。画兰草关键是掌握兰叶的穿插组合、疏密安排,这个问题解决了。画兰技巧就已掌握七八分了;“菊”字由“匊”字转化而来,古时也写作“掬”,即“双手捧”的意思,也就是说菊花开放时,很像捧着的双手。按这种理解去画菊花花瓣,就很容易画成了。 《千姿百态画兰菊》将兰草的叶、花、莛及菊花的花、叶、茎分别单独介绍基本画法,最后,再将各部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