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多位中外名家的经曲诗歌作晶汇编成册,其中包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戴望舒的《雨巷》;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闻一多的《死水》;泰戈尔的《飞鸟集》精选等,可谓经典甚萃,名家云集。这些诗歌或文辞优美,或意蕴深刻,能浙领练学者进入优美诗境,获得思想的启迪和艺术的重陶。练字者可以边练字边欣赏优美诗歌。本字帖封面美观雅效,版式设计精美,内文以描写为主,简单易练,练习起来轻松,不枯燥。
《增广贤文钢笔字帖:楷书》的作者对钢笔书法既具传统功底又有时代气息,字体结构严谨,点画精熟,还有毛笔书法的韵味。其楷书庄重典雅,娴静大方;行书酣畅潇洒,则劲隽秀;草书飘逸轩昂,雄健自然。
“历代草书集字丛帖”系列集古代著名行书草书书法家张芝、王羲之、智永、孙过庭、贺知章、李邕、张旭、颜真卿、怀素、黄庭坚、米芾、赵孟俯、祝允明、徐渭、王铎、黄道周、倪元璐等近百位书家墨迹集字唐诗、宋词、对联、禅诗、名句、书论、题画诗等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供欣赏、学习、临摹、收藏。 本书精选古代名句、游仙诗,读者可以直接临摹,以提高驾驭笔墨的综合能力,又可将之作为一种全新面貌的“法帖”进行欣赏,以逐步熟悉草书的结构和章法。
一 本套丛书共分篆隶草楷四种,这是种篆书异体分册。 二 本书收录常用字的篆书异体字形。取宽泛的异体字概念,仅着眼于字形的差异,其次纔考虑该字形的艺术性。 三 字头取自《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基本上按拼音为序排列。 四 部分常用字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旧时通行繁体字合并而来,本书则分立字头,如布布、累累,以求篙明,便用读者使用。 五 本书所录字形,一般首列说文小篆。 六 本书虽以罗列字形为主,偶遇须辨析的,则随文注释,以免另检他书之烦。 七 分书体以异体字的概念为主旨成书者,毕竟属于草创,未尽之处,请读者见教。
中国书法与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书写和欣赏诗书合璧的作品,能使人获得双重的美感享受。 米芾(公元一○五一年一一○七年),字元章,北宋书画家,能诗文,擅绘画,精鉴赏。其书法运笔凝重沉着,潇洒凌厉,点画富于变化,笔笔不同。在相同的字中,用笔轻重、方向、转折、起收很少雷同,令人目不暇接,百看不厌。结字奔逸跌宕,变化多端,险中求稳,气势随字而生,豪宕的气势,催人振奋。他作书时大刀阔斧,独往独来,而又出于法度,书法造诣很高。后代书者,很多人研习米字,不仅学习他的技法,还学习他学古不泥古,富于创新的精神。 《米芾行书集唐诗》是根据人们学习和欣赏的需要编写的。诗是从唐代众多诗人作品中选出,这些诗的艺术性强,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和智慧
王福庵(一八八〇——一九六〇年),字维季、号福庵,现代有名书法家、金石家。浙江杭州人。名褆,初名寿祺,七十岁后自号持默老人。因喜收集印章,自称印备,室名麋研斋。工书,凡钟鼎、籀隶无不能。清末与丁仁等创设西泠印社。民国初年到京,任印铸局技正,后至沪鬻字治印自给。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国画院画师。著有《王福庵书说文部目》《王福庵篆书咏怀诗》《糜砚斋印存》《说文部首检异》《糜砚斋作篆通假》等,并集各家刻印辑为《福庵藏印》。王福庵先生篆书是清末与其他篆书大家迥异的一位大家,他的小篆里面掺杂着大篆的骨子,却用很正统的小篆笔法写出,这是当时其他人所不能做到的。
黄道周不仅是一位大书法家、大画家,还是一位大学问家,著有《榕坛问业》《石斋集》《黄漳浦集》等百余种。书迹则有《临王羲之誓墓文》《洗心诗》《与乔柘田尺牍》《山中杂咏》《喜雨有作》《五言诗轴》《行书七律诗》《自书诗卷》等。因篇幅有限,本书仅录《行书七律诗》《临王羲之誓墓文》与《白书诗卷》。 《行书七律诗》,绢本,墨迹, 纵25.6厘米,横270.5厘米。主要内容是七言律诗六首。现藏苏州博物馆。该作笔势开张,笔锋犀利,参差错落,牴牾揖让,字距紧密,行距疏朗,充满了潇散淡远、天趣盎然的诗情画意。 《临王羲之誓墓文》,绢本,墨迹,59行,计672字。作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秋。《誓墓文》的内容是王羲之耻居骠骑将军王述手下为官,遂称疾离职,并在父母墓前发誓永不做官。黄道周临写的目的是“用以自愧”,通篇笔
中国书法与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书写和欣赏诗书合璧的作品,能使人获得双重的美感享受。 米芾(公元一○五一年一一○七年),字元章,北宋书画家,能诗文,擅绘画,精鉴赏。其书法运笔凝重沉着,潇洒凌厉,点画富于变化,笔笔不同。在相同的字中,用笔轻重、方向、转折、起收很少雷同,令人目不暇接,百看不厌。结字奔逸跌宕,变化多端,险中求稳,气势随字而生,豪宕的气势,催人振奋。他作书时大刀阔斧,独往独来,而又出于法度,书法造诣很高。后代书者,很多人研习米字,不仅学习他的技法,还学习他学古不泥古,富于创新的精神。 《米芾行书集唐诗》是根据人们学习和欣赏的需要编写的。诗是从唐代众多诗人作品中选出,这些诗的艺术性强,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和智慧
名家名字及唐诗,繁简对照读诗文。集字书法详解析,诗书画合璧一家。书法习字练行书,先学形似后神似。书法入门渐提高,集字唐诗入佳境。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称“祝京兆”,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自幼就聪慧过人,五岁时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九岁会作诗。弘治五年(1429)中举,以后便久试不第, 正德九年(1514),他被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祝允明能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和唐寅意气相投,玩世狂放。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为 “吴中四才子”。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他的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俯,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他的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人称:“枝山草书天下无,妙酒岂独雄三吴!”《名山藏》说:“允明书出入晋魏,晚益奇纵,为国朝。” 清代朱和羹《临池心解》认为:“祝京兆
早在元代,书家赵孟頫便对宋拓定武兰亭序发出“世间墨本月亡日少”的感慨,可见其弥足珍贵。现存于世的宋拓定武兰亭序,除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柯九思藏本外,这件存于日本束京国立博物馆的吴炳藏本亦非常珍贵。这件宋拓本、金代由名家郝天挺收藏,后转让给吴炳,有吴炳题记,世称“吴炳本”。与柯九思藏本不同的是,此作是五字未损本,“湍、带、右、流、夭”等五字清晰可见,字字传神。卷后有宋、元、明、清来人题跋。清代名人王文治曾先后见到“吴炳本”、“柯九思本”,并分别为两卷题写长跋,赞赏有加,值得一读。 这件宋拓定武兰亭序,纵二十六厘米,横六十六点五厘米。
《千字文》乃古代名文。自南北朝以来,书写者不乏名家,智永、怀素、欧阳询、赵孟頫等皆有墨迹传世。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展现当代名家的书法艺术,出版了《当代名家书千字文》丛书,《刘炳森隶书千字文》为其中之一册。\\r
傅山,明末清初书法家。其书法雄厚豪放,富有浪漫色彩。其以[二王]为宗,取法颜真卿,上追魏晋及宋元诸家,特别是米芾的疏狂颠逸之书风对他影响颇深。傅山楷隶行草诸体兼擅,但艺术成就的当属他的草书。从其行草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其笔势雄浑,如排山倒海,一发不可收;其线条婉转飘逸,如枯藤绕树,缠绵起伏;其点画顿挫抑扬,如乱石铺街,险峻跌宕,因而显得大气磅礴,生机盎然。 近年来,随着书法热的持续升温,傅山的书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他的行草书,更是受到许多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喜爱。本书精选的是《晋公千古一快四条屏》。该作是最能代表傅山书法成就的行草书经典之作,以餮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