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由王敞等人镌立。明万历初年出土于陕西郃阳县旧城,现藏于西安碑林。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碑文20行,行45字。出土时笔画完好,专享“因”字半残,清康熙十一年(1672)后断裂。《曹全碑》笔墨和畅,典雅端庄,是汉隶中流丽风格的代表作品。前人所谓“分书之有《曹全》,犹正行之有赵(孟頫)、董(其昌)”者也,清代万经评曰:秀美流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清末孙承泽评曰: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之至宝也。
《精选放大法帖:智永真书千字文》真草二体,是智永传世代表作,也是我国书法目前的留传千古名迹。据载智永曾书《千宇文》八百本,散布江东诸寺,现传世的有墨迹、刻本两大类。纸本墨迹卷。册装。卷首已残,仅存正文二百行,不避隋唐帝讳,又有数字与唐以来传本不同,如“召”,后世本作“吕”等。据考此卷于唐代时即已传入日本。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邵建和、邵建初镌刻。立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楷书共28行,行54字。藏西安碑林。这本《柳公权玄秘塔碑》是《中国古代法书选》系列之一。
本系列丛书主要针对书法爱好者、初学者及书法专业院校学生使用。本系列丛书所选碑刻拓本及墨迹传本均为很好善本,汇聚海内外很好碑帖善本资料于一体,高清印刷,采用特种纸张,避免反光,色彩还原度高;采用锁线装订,可使书籍平铺,并附碑帖原尺寸拉页挂图,正反两面印刷,可用于临摹及装饰;全篇释文通读,并附释文解析,让您在临帖的同时了解碑帖的内容含义以及碑帖背后的故事;鉴藏印章选释,欣赏学习碑帖中的经典印章,是书法临摹、欣赏的很好范本。
《古代经典碑帖善本》是一套书法普及丛帖,共分七十种,是针对当代读者学习需求而推出的一套理念全新的丛帖。本套丛帖在文字疏解、碑帖赏评、印章艺术诸方面做了全新的尝试,使文字记载、释义的属性与书法篆刻艺术造型、审美的作用相辅相成,进一步拓展了字帖的功能。 本套丛帖所选内容上自商周金文,下至清末名家墨迹,皆为书法 经典的碑帖作品,如《散氏盘》、《张迁碑》、《勤礼碑》、《王羲之法书墨迹》、《孙过庭书谱》、《欧阳询九成宫碑》、《王羲之兰亭序三种》等。 为方便学习者,每册字帖都附有简介、释文和碑帖集评,并在每册字帖中附加编排全篇简体释文(附带释文注解),既方便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对字帖内容和时代背景有全面了解,又可辅助读者对碑帖中大量繁体、异体字识读,做到了古今字体对照。另外,本套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历经陈、隋、唐三朝,官至太子率更令,人称“欧阳率更”。八体尽能,为初唐四大书家之首。融合二王与北碑,自创一体,“骨气劲峭,法度严整”,世称“欧体”。宋代朱长文说他“杰出当世,显名唐初,尺牍所传,人以为法”,可见其书名之盛。欧阳询《行书千字文》,墨迹本,无款。首尾百余行,前后千余字。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帖自始至终一丝不苟。每一字之落笔,由牵丝中可见,笔笔相连,转折自如,气势贯通,疏密适度,清秀挺拔,飘洒有致。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狭义而言,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广义来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书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书法是借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工具的特殊性是书法艺术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借助文房四宝为工具,充分体现工具的性能,是书法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文房四宝,书法艺术便无从谈起。第二,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汉字的特殊性是书法特殊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中国书法离不开汉字,汉字点画的形态、偏旁的搭配都是书写者较为关注的内容。与其他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
李瑞清(1867-1920),江西人,字仲麟,号梅庵、梅痴、阿梅,晚号清道人、玉梅花庵主,近代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清光绪十九年中举人,光绪二十一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二年任两江师范学堂(1950年更名南京大学)监督。辛亥革命爆发后移居上海。民国九年逝世。李瑞清钻研六书,对殷墟、周、秦、两汉至六朝文字皆有研究,其书法上追周秦,博宗汉魏,尤工篆隶,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和《郑文公碑》用功较深。画家张大千、书法家胡小石皆出其门下。 现以散氏盘铭文精拓本与李瑞清的通临本对照出版,供书法爱好者参考学习。其中,拓本中每个篆字的右下方存有前代方家的小楷释文,与当今通行的释读略有不同,从中亦可一窥古文字考证的先后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