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是由实用的印章刻制演变而成,其形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三千多年来,我们的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印迹。本书在浩如烟海的印迹中,根据现代人的审美追求,精选出具有特色的印章作品6000余方,把从先秦到清末,以实用为主要目的的印痕按时间排序、归纳,称之为“唯用篇”。把从明代文彭起,以艺术创作为主要目的的印痕按风格、流派归纳,称之为“唯美篇”一方面可使读者初步领略中国篆刻艺术的风采,另一方面为初学篆刻者在学习中提供实用的参考。
该系列丛书全面展示了我国摩崖石刻书法的精彩面貌,书中所呈现的石刻书法作品,属于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的书法字体,可谓兼容了篆、隶、魏碑等数种书风。它们以碑刻形式,用直观语言为读者展现了南北朝及隋代生动多变的书法艺术风貌。石刻经字大如斗,历来被称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这些石刻大字作品将大字应有的气势和小字具有的周到很恰当地表现出来,是原貌再现的 版本。同时作者从书法美学角度对作品的艺术风格加以解析,使本书成为书法研究者和爱好者临习与研究的 参考。
篆刻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是由实用的印章刻制演变而成,其形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三千多年来,我们的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印迹。明末清初,出现了几个著名的印章鉴藏家,各自都有集体印谱行世,对印学的提倡与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学山堂印谱》、《赖古堂印谱》、《飞鸿堂印谱》就是其中影响力优选的三部集体印谱。此书为其中之《赖古堂印谱》。辑者:周亮工,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辑成,共四卷,收录了同时代作品一千余方。
德国(美国)大提琴家C.Schroder所编《大提琴基础练习170首》,被世界上许多同行作为基础教程。该教材选材精练,曲目编排系统性强,其中,手指的各个把位、弓子的不同弓法、尤其是换弦训练、力度训练等技术训练内容充分,难易进度安排合理,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这部教材对于培养各种演奏人才(包括交响乐队、室内乐队、重奏、独奏等演奏人财)都是一部比较全面的教材。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该教材是卓有成效的。 这部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年曾出版过影印版。这次应该社之约,我对此教材重新进行了编订,为每条练的训练目的、练习方法写了说明。对于我个人的“一家之言”,望各位同行不吝赐教,以备今后补充,修正,使其更加完善。
《好大王碑》全名《高句丽好大王碑》。东晋羲熙十年,高句丽二十代王为纪念其父好大王(亦称广开土王)谈德功绩而建。 碑在今吉林省鸭绿江北之集安县。光绪初年始发现。碑高二丈余(六米多),广四尺余(一米多),隸书四面环刻,计四十四行,每行四十一字,字径四寸。此碑字体方整,用笔少波磔,凝重古樸,宽博大方,亦隸亦楷,大异汉唐诸碑。碑文记有新罗日本部分战争史实,为近代考证学家所理视。
《金石学录》四卷,收录汉魏至清乾嘉年间讲求金石者四百六十八人,开创了金石学人物录,这一著述体例,在当时颇具影响。《金石学录补》四卷,全书以朝代为次,增补自汉至清金石家三百七十四人小传,于明清诸家,言之尤详。《金石学录续补》,褚德彝着,二卷、附录一卷,增补清至民国初年金石家小传二百三十四人。这三部著作即独立为篇,又自成系列,合计收录历代金石人物一千零七十六人,可谓蔚为大观,为我们从事金石学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份基本的人物名录。
《标准篆刻篆书字典》是向篆刻、书法爱好者提供的字典。字典提供了800多个常用字的小篆、印篆、金文等字体的写法,是篆刻书法爱好者查询字体和从事篆刻、书法创作的实用工具书。
《印象茅台》把篆刻艺术与纪实文学相结合,以茅台厚重的古盐文化、灿烂的长征文化和神秘的酱酒文化为载体,加以提炼总结。《印象茅台》由地名溯源、秀水、红色印记、人文历史、舌尖美食、美酒飘香六大部分组成,每一章节的关键词以篆刻艺术的形式来呈现,使读者在欣赏篆刻艺术的同时,了解茅台的风土人情、历史沿革,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旨在传承“茅台文化”、打造新时代的“文化茅台”。既是一册传统的篆刻艺术作品集,也是一本生动的文化台读本。
本书是中国历代印风系列之一。展示了秦代的印风,收录了一千多方印章图谱,并以时间为序排列,从中可看到秦代丰富多变的文字形体、体量和复杂各异的形制;本书以期成为篆刻家和篆刻爱好者们有价值的艺术资料和学习范本。
傅抱石(1904-1965)先生是20世纪中国美术为杰出的艺术家之一,是我国的一代绘画宗师,的美术史论家、书法家和篆刻家,江苏新金陵画派的创始人。他倡导“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原则,开辟了中国画创作的新时代,他的艺术实践及其历史功绩在中国现代文化史、美术史上具有非同凡响的里程碑意义。 本书是2007年由傅氏子女所捐赠的。该书收录了傅抱石先生的印章作品,其中大部分为自刻常用印。该书比较全面地展示了这批艺术珍品的面貌,这对于推动傅抱石作品的研究、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提供服务补会的精神文化产品,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这本李刚田编著的《古调新弹(李刚田篆刻评改)》里,在传世的大批古代印章中,选出200方认为值得讨论的印例,一一进行评说改刻,沿用了邓散木先生当年的思路,运用批评的手段,从正反两面去说明篆刻美的规律,目的是使初学篆刻的人,对古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读者可以借鉴此集中对古印分析研究、变化改造的方法,增强对篆刻艺术学习把握的主动性和独立意识,从一开始就注重锻炼学印者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吉林文史出版社多年来致力于书法工具书的研发,现在读者看到的这套实用书法丁具书,是我们在多年研发的基础上,统一规划,由书法篆刻专家精心增补编订的。它们包括:楷书、行书、草书、隶书、汉印、篆刻、正反篆刻和五体书法八种,主要读者对象是书法篆刻爱好者和研习者。尤其是为了照顾初学者的入门,在字型和例字的选择上,都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比较,把最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收入书中。考虑到这套书的实用性,我们在字数总量上征求了专家的意见,保证每一本书都可以充分满足书法篆刻爱好者的需求。同时在编排上,也尽量做到美观大方、简洁实用。
陈巨来,生于一九○五年,卒于一九八四年,浙江平湖人,原名斝,字巨来,号塙斋,别署安持,书斋名安持精舍。生前为西泠印社社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安持精舍印冣》、《安持精舍印话》、《安持人物琐忆》等行世。袁慧敏选编的《陈巨来印举》这本书汇集的就是篆刻家陈巨来各个历史时期的篆刻精品100多方,供篆刻爱好欣赏。
唐存才选编的《易大厂印举(袖珍印馆)/近现代名家篆刻系列》为“袖珍印馆”(第四辑)丛书之一,对近现代篆刻史有着深远的影响。易大厂印款极别致,阴刻单刀款逸笔草草,颇近六朝砖文,阳刻造像,古拙天真,皆有情趣。 本书在遴选印章时,在注重代表作的同时,也注意收集较少面世的作品,加上现代化的印刷技术,使得印谱的内容更加接近于原钤水准。
《增订汉印文字徵(套装上下册)》是一部古文字类的字典,由作者之子把《补遗》分别插入正编,按照现代通行惯例重新编排《检字》,修订了一些汉印文字的隶定,并更正了原书旧版的笔误、避讳、错漏字,共收入汉印文字2806字的印文和隶定字。
清代匠作则例已见者约七十种,内容涉及四十余作,是有关建筑、工艺美术及手工业的文献资料。本编按作汇录,各成专辑,除为校勘、标点外,并试分类排比,草拟概述。 此册辑录佛作得976条,门神作得33条,可供研究民间传统雕塑、绘书者作参考之用。
书法的文化特征就此凸现出来,因而必将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亮点。大都依原本碑帖进行了放大,修补了残损缺失之处。在对碑帖简要介绍的同时,还讲解了相关的临习技法,并附以通篇释文。此次印行的十种碑帖涵盖了隶、楷、行、草诸体,皆为初学入门的经典之作。
这是一本专门收集鸟虫篆刻艺术和查阅鸟虫篆印章文字的资料性工具书。“鸟虫篆”字形屈曲回转,如鸟似虫,造型别致,极富情趣。本书上编共收集了历代鸟虫篆印章一千五百余枚。下编为鸟虫篆文字,共收单字一千余个,重文五千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