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硬笔书法与书法艺术的训练目标有重大区别。作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硬笔书法的目标并不在于培养书法艺术家,而是为了普遍提高学生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对于这一点,人们往往定位不清,因而陷入训练效率低下的困境。虽然很多人从小学到大学都曾经练过“书法”,但实际的收效却似乎不大。曹长远主编的《师范硬笔书法教程(第2版)》针对学生在硬笔书法训练中容易遇到的各种问题,阐释规范汉字理念,精析汉字结构规律,点拨行书快写技巧,通过提供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为师范生打造一本高质量的硬笔书法教材。《师范硬笔书法教程(第2版)》在内容编排上尤具特色,为了更好地符合学生的训练需要,一改传统书法教学的“笔画→结构→章法”训练模式为新的“章法→结构→笔画”训练体系。特别是对硬笔书法的标准、汉字部件与结构的关系、从
书法,就是写字的方法。为了配合中小学的毛笔字教学,我们编辑了一套《教学习字帖》。这一本选用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书《多宝塔碑》中的字作范本,主要通过用笔、结字的分析和练习,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这种书体的书写方法。这套教材也适合于师范学校学生及广大书法爱好者使用。 书法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一张出色的毛笔字,就是一件艺术品,它能焕发出艺术的魅力,给人以美的感受。无疑,这对于青少年的美育和素质教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是大有裨益的。 在教学活动中,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多作辅导演示,少讲理论知识;对年级较高的学生,则可以辅导与讲解、启发结合进行。此外,还须注意培养学生写毛笔字的兴趣,使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坚持学写。本着[百花齐放]的精神,对于他们所选用的范本,可不作统
本书包括松风阁诗帖、寒山子庞居士诗帖、题苏轼寒食帖跋、诸上座草书卷、花气熏人帖、惟清道人帖等,展现了宋代文人黄庭坚的书法神采。
为了能提高师范学生书写粉笔字的技能和水平,增强其从业执教的能力,同时也为了能激发师范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富有特色的书法艺术,我们从师范性、实用性、兴趣性等原则出发,编写了这本书。本书共有九章,以介绍粉笔楷书及行书的写法和技巧为主,先介绍粉笔字的书写工具,再从粉笔楷书入手,循序渐进,逐渐过渡到粉笔字的行书。书中有大量的范文例字及图片资料,在做到文字内容表述准确、生动,适宜学生接受和理解的基础上,力求图文并茂,使学习者能有一个较强的直观感受。本书在“粉笔字欣赏”一章中,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些名家、教师和学生的粉笔字板书供大家观摩欣赏,同时本书还附录了提供给师范学生进行粉笔字练习时的参考内容,包括唐宋古诗词、国学经典和励志名言等。 本教材不仅针对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
本书从用笔、结体、章法、创作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国著名书法家孙过庭的草书书法。
本书从用笔、结体、章法、创作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国著名书法家孙过庭的草书书法。
《中国古代书法大家碑帖精选》,旨在弘扬中国书法博大精深的魅力,让广大书法爱好者去感悟中华五千年文化艺术的发展与嬗变,领悟书法大家们的达观和深邃,激发后人对中华书法瑰宝的青睐与苦恋。本丛书的选编原则是基本按照书法家在书法领域的地位和影响而推出,本辑先推出二十本。《鲜于枢书海棠诗》为该丛书之《鲜于枢书海棠诗》。黑底白字。
这是一套帮助广大青少年练好硬笔书法的实用工具书,它集字帖、指导、练习、查检于一体,编排新颖独特,共分正楷、行楷两册。文中所选均为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字,并按笔画顺序排列。 本书是正楷一册,每两字占一面,每字例含“规范写法、笔画笔顺、写法指导、书写关键、延扩字例、组词练习”六方面内容。 规范写法:笔画准确、组合和谐、结体优美。 笔画笔顺:标明笔画数并写出跟随式笔顺,利于习字者心摹手追。 写法指导:简析字体中笔画组合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字形结构布局。 书写关键:突出写好字例的主要部位,便于在写中抓住“牛鼻子”。 延扩字例: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对有相同部位字例作适当延伸,扩大练习面并掌握熟悉规律。 组词练习:以字例为中心组词,进一步扩大练习范围。 《硬笔正楷基础入门》一
“中国书法培训教程”系列图书是来自教学线的书法名家精心编写的一套通俗、实用、由浅入深的入门级书法教科书。它适合各中、小学的教学使用,也是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入门向导。自2004年出版以来,本系列丛书广受好评,已成为学习书法的图书。针对广大书法爱好者的需求,我社决定进行再版,同时将继续巩固和拓展这一系列,打造其成为书法教学的品牌。
1926年,梁启超为清华学校教职员书法研究会作了一次有关书法的演讲,他说:“美术,世界所公认的为图画、雕刻、建筑三种。中国于这三种之外,还有一种,就是写字。”梁启超说的“写字”,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有着实用与艺术的双重性格,在古人那里,书写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书法是在不可逆转的挥运之中传达书写者的功力和气格.显示书家的审美倾向和艺术追求,同时传承着中国文化的精髓。 林语堂认为,“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在书法上,也许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书法艺术给美学欣赏提供了一整套术语,我们可以把这些术语所代表的观念看作是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
《爨宝子碑》,又称《晋故振威将军太守爨宝子之墓》,碑刻署年为“太享四的岁在乙已”(即义熙元年,公元四○年)。《爨宝子碑》,正书,碑文十三行,每行三十字。下另题立碑人名十三行,每行四字。
怎样刻边款》共七章内容,包括边款概述,刻边款的工具和材料,边款的用字选体,边款的内容,边款的位置与形式,边款刻制,拓边款等内容,对边款的历史及后续发展、刻边款的技法及材料做了全面的论述。 显示更多 显示更少 --------------------------------------------------------------------------------
《怎样写隶书》是孙其峰、孙墨龙先生于1991年在我社出版的一本技法书,曾重版多次,根据目前书法类图书市场和读者要求,又经作者的重新修改,特将此书重新修订出版。孙先生在《怎样写隶书》中向读者介绍了“隶书的形成及发展”、“隶书的美学价值”、“隶书书迹介绍”、“隶书的写法”、“临帖与创作”五部分内容。
自古以来,学习书法都把临帖作为基础,历代的大书法家,都是通过学习前人的书法杰作,先继承而后创新,最终成独特风格而卓然成家的。临习古代名家名帖,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掌握正确的临帖方法是进入书法艺术的殿堂的关键。为此,我们约请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张志和博士临写古代名帖五种,包括王羲之小楷四种、唐怀仁集王羲之行书圣教序、智永楷书千字文、欧阳询皇甫明公碑和柳公权神策军碑,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摹欣赏。图书中还有书法原帖,也有艺术鉴赏和书写方法的文章,内容丰富,既有益于赏析,也利于临摹之用。
本帖选自米芾《蜀素帖》。米芾,初名黻,41岁后改芾,字元章,人称米南宫,宋四家之一。徽宗时任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书法深得晋人风韵,又吸收唐人精华,用笔精妙,擅作行草。后人称其“集古字”,其实他又是一位不断创新意的大家。这些在他的《蜀素帖》中体现得最为充分,我们可以从中挖掘有关行书用笔的大量信息,是不可多得的好教材。为此我们精选典型字例,用电脑技术数倍放大后,再详细附上运笔轨迹,供学书者参考。
《书法美学》立足于书法作业美学学科门类的出发点,对书法美学研究的意义、对象、方法与范围、对书法艺术的时空观、抽象与抒情、文字在书法中的特殊地位、线条的美学独立性、力的概念、立体感与节奏、书法美的形式构成,以及具体的书法美之欣赏等等,作了全面的阐述。文字流畅,立论严谨而思路开阔,为读者构建出了一个较完整的书法美学学科构架,特别适宜于书法理论爱好者对书法美学作系统学习时、作为教科书使用。也可作为一般文化学家、美学家、艺术学家对比书法与其他各艺术之间的美学特征时的参考读物。 本书计十九万字,附历代书法名作计一百余幅。
王学良编著的《淳化阁贴王羲之王献之选辑》介 绍了,《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 墨迹的法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 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书法家等103 人的420篇作品,虽采择未精,但古人法书主要靠这 部法帖得以流传。后世纷纷模仿,刻帖盛行,后世因 称此帖为“法帖之祖”。 “二王”是指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王羲之 (303—361)字逸少,号澹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是东晋 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王献之(344—386) 字子敬,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官至中书令,故 世称大令,是王羲之的第七子。“二王”书迹除了少 数摹本基本上都存于《淳化阁帖》中,历代书家学习 “二王”基本上都是临《阁帖》。 《淳化阁帖》虽然保存了大量的前人书迹,但因 为编
书法是一种可以彰显书写者的综合底蕴素养的艺术形式,和我们古老的方块文字与东方哲学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汉字的书写,能体现字体、点画、结构、章法、意韵的美,同时又和东方审美范畴中的诸多特有的元素,诸如『精』、『气』、『神』、『道』等玄奥的论述相关联,进而表达出一种独具视觉的书法语方。炳森先生的书法已深具这种视觉美感,观之心旷神怡、正气凛然。 书法作为一种比较直观的汉字造型艺术。从甲骨、铜铭器物、简牍帛书逐渐发展到用纸张作为创作载而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如明、清之季以『乌、光、黑』为特点的『馆阁体』,就是建立科举制度的实用性基础之上,束缚了书家情性的自由发挥。 炳森先生习书甚勤,他以深厚的学养,高尚的人格魅力,将隶书创作艺术推向了一座又一座高峰。在创作中,他突破了汉隶[一波三折]的传
本书介绍各种笔法的起源、发展变化、讲叙执笔、运笔姿势和临习方法,讲解笔法、点画、结构、章法。《行书指要》重点讲述王羲之和颜真卿的行书,笔法以《兰亭序》和《祭侄稿》为例,结构多以《圣教序》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