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影十大》由郑树森、舒明所著,这十部电影是:《七武士》、《晚春》、《元禄忠臣藏》、《卡门还乡》、《细雪》、《女人踏上楼梯时》、《日本昆虫记》、《切腹》、《儿子》、《午后的遗书》。两位的影评人坐在一起,以对谈的方式讨论最的日本电影杂志《电影旬报》历年来评出的十大电影,谈导演,谈电影,谈日本文化,有趣、有料,有风物,有历史。
香港电影决定性的文化要素.就是暗渡陈仓、正言侧说、虚实交错——努力回避黑白分明的判断陈述,正面去看是容许广阔的诠释空间,反面而言也可架起保护网,让他者难以批评导演的意涵企图。自我定位为“草根影评人”的汤祯兆,从过去港产片与现实对照的启悟,化为今日社会解读式的影评,搭配香港的场景与影像,两相对照之下,建构出香港电影与香港文化彼此呼应的阅读趣味,更是对香港电影深化理解与另类阅听的示范解说。
本书系作者历年在各大知名媒体发表的科幻电影影评精选结集。作者在学界开创对科幻作品的科学史研究,将科幻作品纳入科学史研究视野,同时将科学史研究方法应用到对科幻作品的分析之中,给科幻影评带来了全新的思想深度和文本面貌。本书内容植根于作者对科幻作品的学术研究,而写作风格则与作者广受欢迎的著作《科学外史》系列一脉相承——渊博流畅,雅俗共赏。并附全书所论及影片索引。
黑泽明的影片有两类,一种是武士片,这类影片塑造武上形象,与日本的武士文化密切相关,但黑泽明在这类影片中融入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另一类是社会片,这类影片取材于现实社会,或者改编自世界名著,在关注现实生活尤其是底层生活的同时,贯穿了黑泽明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怀,强调了人本身的价值,这些影片对我们理解社会、人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大岛渚一系列的影片中,他表达了对种种社会不平等的反抗,写出厂底层人、边缘人的生活,呼喊出了他们的心声,这使大岛渚成为当时最为人关注的导演之一。 北野武是日本20世纪90年代最为活跃的导演之一,他的《佗火》曾扶得威尼斯金狮奖,这是他最为风格化也最为成熟的影片。在这部影片中,北野武充分表现出了他多方面的才能,他不仅任编、导、演,而且影片中的插图也是他亲笔所画,整个
看过台湾的电影,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做 娱情 。 看过台湾的电视节目,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做 娱乐 。 台湾的电影,已走过百年,从起步走向辉煌,从辉煌又走向式微: 辉煌 了自己, 娱情 了大众。 台湾的电视,也走过近五十年,各方势力你争我夺,热热闹闹: 娱乐 了自己,也 娱乐 了大众。 在台湾影视的声光场上,各路 精英 披挂上阵,各式明星闪亮登场,演绎了一场场的流光旧影、一次次的繁华新梦,因而也让我们得以在这里,享受一下 声光魅影 的盛宴
当一个人和电影相遇的时候,电影也就成了人生中最流光溢彩的一部分。 张艺谋、贾樟柯、田壮壮等内地*导演,台湾电影教母焦雄屏,著名作家格非、王朔、李陀,毛尖,讲述他们各自的影像生活。那些在他们生命中留下痕迹的电影,以及由此唤醒的已然流逝的青春流年,让我们窥见一个时代隐约的背影。 十年来,《收获》最经典的专栏《一个人的电影》首次结集出版。
本书由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德国无声电影艺术(1895-1930) 这一部分从1895年德国电影先驱马克斯·斯克拉达诺夫斯基拍摄的德国最早一批短片起,至1930年德国最后一部重要的无声影片《周日的人们》问世止,依照时间顺序,介绍了长达35年之久的德国无声电影从萌芽阶段走向辉煌的发展历史。其中,对20世纪20年代德国无声电影艺术做了重点介绍。文章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电影自身角度,多方位地对德国无声电影艺术的发展、变革、成就以及对世界电影产生的影响,做出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 第二部分:德国无声电影经典佳作 “德国无声电影经典佳作”既是该书第一部分“德国无声电影艺术(1895-1930)”内容上的延伸,亦是它的一种深化。鉴于绝大多数德国无声电影经典佳作至今尚未在我国上映过,为了使国内电影工作者与电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