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国传统音乐艺术——京剧的专著,书中介绍的是京剧的声音表现,主旨是向广大读者传达京剧业内人士和行家们所理解的京剧声音表现的主要成分。通过本书,作者希望向大家传达这样一种理解,即在京剧中是怎样运用这些成分来创造演出的,以及观众们是怎样欣赏这种演出的。
本书应该是全球各地汉语语系中部现代舞的欣赏手册,而在诸语言中则属第二部。手手册,真希望它能凭借自身的魅力,成为广大现代爱好者入手一册、开卷受益、爱不释手和随心观舞的开心钥匙。 就这本《现代舞欣赏法》而言,它应该从构成现代舞蹈史的各位名家的生平事迹、社会背景、创作心态和编舞方法入手,为读者生动具体地提供现代舞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典型观念、基本特征,以便使他们能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思考,学会识别、剖析和欣赏现代舞。关于这方面的信息,请细读本书每位名家的小传。 就这本《现代舞欣赏法》而言,它应该以优美流畅的文字、准确无误的资料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去描绘和评介现代舞蹈史上的经典作品和当代编舞家们的成名佳作,使读者得到系统而完整的信息,留下形象逼真的印象。为了在有限的篇幅里,为读者朋友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是唐满城教授在北京舞蹈学院历届中国古典舞系教学专业授课实践中逐步完善而成的教材。《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宗旨是把身韵教学积累的宝贵经验转化为一种科学的教学规律和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兼顾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示范和思维上给予学生限度的锻造与启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身韵教学法正是秉承了挖掘学生创造性潜能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理念,最终达到让学生熟悉教材、运用教材和发展教材的目的。
本书辑录了一百多篇梨园逸事、掌故,涉及到的伶人有60多人,基本都是京剧界的,时间跨度从清朝末年一直延展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从资料的搜集角度和方法可以说这些伶人的前尘往事基本上是真实可信的,因为所摘编的文章或是戏剧界专家、学者所写,或是名伶的朋友、学生或后人所撰,他们的专业视野和特殊身份使得尘封多年的梨园旧事又可以真实再现在读者面前,读者可以从中看到以京剧“名旦”为代表的名伶们鲜为人知的人生片段,领略他们的独特个性和风骨,参悟一下他们的戏剧人生。
认识苏州评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当代意义,要抓住非物质遗产这根主线。苏州评弹的历史文化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一是它起源于明代中后期,有近五百年的历史;二是它创造出了一种口头文学的典范和不同于戏剧表演的独特表演方法,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无法代替的;三是它塑造出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为中国文学宝库增添了数量众多的典型形象;四是它记录了明、清和民国时期大量的社会风俗习惯;五是它有丰富的吴语资源(也包括大量吴语地区的民间音乐),使中华民族这一重要的方言资源得以保存。所有这些价值,都体现在它是说唱艺术(口头文学)这一基本点上。
京剧艺术是精碎在于表演,表演的艺术精碎在于技术、技法、技巧,也就是行内说的“四功”、“五法”。而这些东西,都存活在剧目之中。 京剧是大百科,包罗万象,那浩如烟海的知识都融在剧目中。 京剧自清代咸丰年间形成以来,在一百五十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移植、改编、创作的剧目有几千个。往往是一批新剧目刚刚诞生,一批老剧目便遭淘汰,有旺盛生命力的、能流传下来的,自然只有那些千锤百炼的经典。 经典剧目不是捧出来的,也不是通过评奖“评”出来的,是经艺术家们艰苦磨砺而观众认可的。 不知旧物,则不能言新。 不懂继承,则何谈发展。 滂戏、演戏、看戏、谈戏,曾经是我青少年时期的经历。伴随着岁月的变迁,我也从艺术团队走进了文化大院。环境的转换并没让我忘掉过去,因为京剧已溶进我的血液之中。
本书的编写主要是两年来的上海市多媒体演艺虚拟合成重点实验室项目建设的科研成果和项目实践经验的结晶,本书从数字化创作技术理论基础、数字化演艺创作理念、虚拟演艺创作系统的建设、虚拟演艺创作系统应用和虚拟演艺创作平台的应用软件技术和标准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教坊是我国古代宫廷中掌管俗乐的乐舞机构,它自唐代设置,迄清初废止,历经唐、宋、辽、金、元、明、清七代。它的存在,对我国古代宫廷戏剧及至民间戏剧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学界对教坊的研究却稍显薄弱,本书作者对教坊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中外戏剧史》为“艺术教室”丛书中的一本,全书计25万字、150幅图,生动简明地讲解了从古希腊罗马以来的中外戏剧发展历程,以年代为主序,照顾国(洲)别,注重名家名作,兼及整体概貌。体例清晰,语言规范,注释详备,内容精到。对中国、日本、印度等东方传统戏剧分别专章讲述,对各国各时代剧场制式详加考察,对欧美各戏剧流派有序梳理,是《中外戏剧史》的突出优长。《中外戏剧史》既适合为高等院校学生选修戏剧之用,也有助于广大读者步入戏剧艺术殿堂。
邓肯被视为“有智之士”,她的意志与精神的力量,只是她人格中让人看到的一面;她人格的另一面,是理智、智慧与清醒的头脑,是支撑她反叛传统舞蹈的美学价值与哲学观念,这一面是常常被人忽略的。 她曾如饥似渴地钻研舞蹈、音乐与哲学文献,她曾在图书馆、博物馆常年累月地苦心攻读古典与现代艺术典籍,她曾熟读惠特曼、莎±比亚、歌德、海克尔、卢梭、叔本华、尼采等众多思想家的作品,她曾涉猎文学、史学、哲学、诗学、戏剧学等极为广泛的领域,她曾与同时代许多最富创造才能的画家、诗人、演员、音乐家、雕塑家等交往甚密……这就是她成为理论家的基础。 本书是邓肯有关舞蹈的论文总汇,包括其生前已经公开发表的短文与节目说明,尚未公开的散存信笺、文章以及没来得及誊清的手稿。 意外身故前,邓肯已有出版舞蹈专著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