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长谈-李洪春口述历史》,主要内容包括:我的家庭、出科前后、老师王洪寿、搭班时期等等。
《中国戏曲艺术大系》旨在将中国戏曲丰厚的资源加以全面地开发、整合、包装、营销,使其规模化、系统化、产业化。在融文献性、学术性、典藏性于一体的宏观编辑理念的观照下,力争使这套丛书既能成为展现中国戏曲艺术魅力的窗口,彰显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的平台,又能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出版品牌。曹其敏、李鸣春编著的《民国文人的京剧记忆》整理、出版民国文人的回忆录,记述了他们对京剧的艺术感悟和戏文掌故,成为民国京剧发展的一段鲜活的历史记录。
《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第7集)》采取四五出戏合编一册的形式,这样全书约有五十册之多,并拟分三批推出。批为老生行的余派,以及号称“南麒、北马、关外唐”的三派,和武丑行的叶(盛章)派,计五家八册。第二批则以旦行“梅、尚、程、荀”为代表,包括老旦、刀马旦等流派。第三批是老生、小生、武生、净、丑等其他流派。
《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囊括了京剧流派的代表性剧目,是建国以来收入流派最广、剧目最多、整理最详备的京剧剧本集。其中许多剧目是此前从未出版过的。整理者主要是流派传人、后人,票友、京剧研究家,以及学校教学骨干,阵容强大。剧目整理采用全本的记录方式,剧本曲文、唱腔伴奏、锣鼓经、身段表演、服装扮相等一应俱全。本集收录了周信芳的代表性剧目,包括萧何月下追韩信、斩经堂、描容上路、扫松下书、徐策跑城 、清风亭等剧。
《中国傩戏剧本集成17:湘西傩戏杠菩萨》中主编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从事于傩戏的研究,在有傩戏的地方,都做过田野调查,收集了约三百部傩戏剧本。其中有的傩戏没有剧本,则先进行录像,然后根据录像的内容,做文字记录,形成剧本。将这些宝贵的剧本资料整理出来,将为学术界提供一份原始戏剧的资料,为我国的文化宝藏增添一份新的独特的藏品。
新编历史京剧《铁证长堤》基于淮安地区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创作而成,介绍了一代名臣林则徐在1823年曾先后任江苏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等职务,为官清正廉明,为治淮河水患筑堤修堤拯救饥民,展现了“虎门销烟”事迹主导者、抵抗外侮叱咤风云的林大人知百姓冷暖,甘愿为民请命温情的一面。本书收集了京剧创作、表演领域的专业人士撰写的20多篇评论文章,介绍了这部厚重的历史剧目创作的过程、创新表达的方式、艺术魅力的呈现以及对精彩剧情的介绍,为我们呈现了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式的传统戏曲程式化表演的创新实践案例。
《国画大师唐代人物画(2)》,本书为画册。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本新世纪交谊舞国标舞简明教程,由研究舞蹈艺术的专家编写而成。该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大从交谊舞,下篇为国际标准交谊舞。涵盖了当代舞厅舞的主要舞种——布鲁斯、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伦巴、快步舞、吉特巴、北京平四、狐步舞、恰恰恰舞、桑巴舞、帕索多布里舞、伽依夫舞……对各种舞的基本知识、基本动作、舞姿、舞步、跳法以及级别考核大纲等,都作了翔实的介绍,并附有的示落图和脚位图。同时还请有关专家对当代舞厅舞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了宏观介绍。本书内容丰富,技术规范,图文对照,示教直观,既能为初学者启蒙引路,又能为有志达标的舞者晋级提供切实的帮助。
《喻荣军舞台剧改编作品选1》精选了喻荣军话剧作品。并披露相关剧目的主创参演心得。收录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与香港话剧团、国家大剧院等知名演出品牌联合打造的多部话剧。由国家一级编剧喻荣军揭剧背后的故事。
“海内外中国戏剧史家自选集”由活跃在中国戏剧史、中国古代戏剧研究领域线的海内外学者遘选其代表性论文结集而成,涵盖从诸官调、院本,到金元杂剧、宋元南戏、明清传奇、花部戏曲、民间小戏,祭杷戏剧等多种戏剧文体,涉及戏剧理论、戏剧史实、表演理论,作品评述与考证、中国戏剧发展流变及海外传播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代表了新时期该研究领域的高水平。《叶长海卷/海内外中国戏剧史家自选集》收录了我国学者叶长海先生的数十篇重要论文。
本书收录《宋代歌舞剧曲录要》、《元人散曲选》两种。《宋代歌舞剧曲录要》以古典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七年本校订重排。《元人散曲选》以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一年本校订重排。
《传统二人转的表演艺术》是一本对传统二人转表演艺术进行专门研究的理论著作,作者杨朴、杨旸从二人转的历史、传承过程、艺术特征、演出风格等不同的方面对传统二人转的表演艺术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论述。全书分为戏拟体系、丑旦构架、跳进跳出、滑稽风格、说口艺术、表演形式、原初形态等七章,《传统二人转的表演艺术》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淮剧发源于苏北江淮地区,诞生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1906年淮剧传入上海,浸润在海派文化的环境中,成为海派文化的一员,是上海市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静安区档案馆保存了大量1950年代至1970年代的淮剧档案。为进一步普及淮剧文化,讲好静安淮剧故事,静安区档案馆与静安淮剧周筱芳艺术流派促进中心联合编著《淮剧在静安的鎏金岁月》一书。全书共分为历史篇、艺术篇、剧目篇、人物篇、追忆篇、传承篇、纪实篇,对淮剧在静安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归纳和条理化整理,从各个侧面详尽记述了淮剧的艺术特色和发展脉络。
这本《花腔女高音歌剧咏叹调精选》作为有声教材是专门为我国高等音乐学院美声专业四、五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的花腔女高音声部所编写的。同时,本书也可为我国文艺院团中的花腔女高音声部所用。本书所选取的西洋歌剧中花腔女高音声部咏叹调,不仅在发声技巧上难度较高,而且需要演唱者具备较宽、较高的音域。与此同时,也需要声音特别灵活自如。我一直认为,要想成为21世纪很好的歌唱家并且以歌唱作为你的毕生所求,那么你必须是一位集技巧与智慧并重的歌者,尤其是女高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