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姿花传》是世阿弥所著的能剧理论书,也是世阿弥留下的21部能乐理论著作中最早的作品。此论著以观阿弥的教导为基础,加上世阿弥自身领会的对技艺的理解著述而成。 世阿弥在15世纪初完成此论著。全书共七篇,前三篇是在应永7年(1400年)写成,余下的是在其后20年间写作、改订而成。“幽玄”“模拟(物真似)”“花”这些讲述艺术神髓的说法可以在本书里找到根据。它是最古老的能乐理论书,可以说是日本最古老的戏剧理论。《风姿花传》的内容包括能剧的修行法、心得、演技论、演出论、历史、 能剧的美学等。它既可作为能剧的技艺理论来读,也是日本美学的古典。
本书以戏曲行业神信仰文化为研究对象,宏观考察戏神信仰的发展历史、地域分布、来源及其特点,考镜老郎神、田公元帅、二郎神戏神系统之源流,选取与道教密切相关的戏神和独具地方剧种文化特色的戏神作为研究个案,探究戏曲艺术(或行业)与娼妓神、音乐神、傩戏神、影戏神的近缘关系,探赜戏神信仰文化背后隐藏的伶人群体精神世界,勾画戏神信仰与早期戏剧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发中国戏剧发生学的思考。
《王尔德喜剧:对话·悬念·节奏》一书收入其四出喜剧作品,对领略喜剧大师的锦心妙口,并学习现代喜剧创作以及影视剧创作精髓都有极大的帮助。 同时,作为市场上一部足本收录王尔德喜剧作品的著作,对于王尔德喜剧作品拜读、研究提供了更全更准确的范本。
这是一本关于文化回顾的书,以图为主,作一些必要的说明。回顾的对象是戏曲——年画,亦即表现戏曲题材的年画。这也是一个系列书中的一本,其特点都是冠以老字,如《老上海广告》、《老月份牌》、《老香烟牌子》等。一个老字,点出了它的历史的时代与环境,说白了都是过去的旧东西。 中国的戏曲和年画是相互交叉着的两种艺术,两者的结合不仅是文化上的一种奇异现象,而且量大面广,可以看出人民群众的喜闻乐见,使艺术与艺术之间相得益彰。俗话说戏剧是人生的大舞台,而中国的戏曲其涵盖面还要宽泛;用美术的形式将戏曲凝结在画面上,张贴起来等于常年看戏,可说是中国劳动群众的一种文化创造。
由两大内容构成。 一是以尊重传统曲艺的经典理念,振兴曲艺的新时代文艺视角,系统生动地讲授曲艺创作基础理论与基本技巧。分为14章即概说(曲艺)、选材、人物、语言、修辞、句式、韵辙、道白、头尾、评书、相声、快板、鼓曲、改编; 二是增补曲艺创作的基础知识辞典条目。对原生态曲艺文化资源、经典曲目钩沉索隐,为当代曲艺创作与生产提供母体和源泉,能更好地让创作者的曲艺创作保持中国曲艺传统原生态;也是作为传授的参照物,辅补曲艺内容讲授、阐述、例举之不足,更是有效帮助初学曲艺写作的朋友减免翻检辞书之劳。 “漫谈”尽力遵循思想与艺术、写作与表演、传承与创新、知识与理论、学术与争鸣融为一体的原则。
《中西方歌剧艺术文化的发展》属于歌剧文化研究方面的著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中西方歌剧的起源发展、歌剧的舞台表演艺术、歌剧演唱的艺术等。同时,用文化学、美学、戏剧学等相关知识阐述中西方歌剧的表演特征。 《中西方歌剧艺术文化的发展》的写作目的不仅是研究歌剧艺术的发展,同时也是积极传播中西方歌剧文化的行为,从而提高大众认知歌剧的艺术素养。
这套学术研究入门手册的编撰者,都是“学有所成”而且是“术有专攻”的学者,专业各有偏重,领域宽窄不一,但是,作者想在他们撰写的这套入门书中,都必然包括“历史”、“方法”和“视野”这三方面。所谓“历史”,就是了解本领域的历史即学术史,知道在自己之前,前辈和同行已经做了些什么,是怎么做的,因此可以“踏在前人搭好的桥板上”,不必重起炉灶“而今迈步从头越”,也不能掩耳盗铃装作自己是“垦荒”或“开拓”。所谓“方法”,就是选择本领域目前最通行和最有效的方法,一一加以解说,并选择若干的典范论著,让阅读者“见贤思齐”,哪怕是“照猫画虎”,因为最初的研究不妨有一些模仿,当然模仿的应当是明的杰作,这才是“取法乎上”。所谓“视野”,就是开列出中国和国外在本领域最基本的和最深入的论著,使得研究生不至
《粤剧金曲精选》是从已公开发行的唱片、录音带、CD碟、VCD碟中精选出唱腔优美、流行广泛、群众喜欢的粤曲逐一进行记谱整理,分成若干辑出版的。每辑二十首,分平喉子喉对唱、平喉独唱和子喉独唱三个部分,展现了各种唱腔流派和各个名家的唱腔特色。这本书作为广西老干部活动中心粤剧团和南宁市老年大学的教材,对于广大粤曲爱好者依谱自行学唱粤曲也会有较大的帮助。 本书所选之粤曲,尽皆粤剧传统剧目中之金曲,而且配有乐谱。具有“一全、二精、三有谱”特色和优点。
这套教程的发起和编写过程,中国音协的文件中有概括的叙述。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作为编委之一,在专业上和思想上都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这套教材由于内容广泛,构思新颖,编写的难度很大。之所以能够获得今天这样的阶段性成果,是由于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的多位专家和老师的积极参与,特别是年过七旬的我国资深视唱练耳专家熊克炎、许敬行两位先生亲自主持并参加修改、撰写。编写过程中经历了虎年春节,两位先生和四位分级主编侯孟玲、洪月华、范建明、许清以及参加编写的姜夔、黄依丽、谢秀珍、张建林老师在春节期间都没有得到很好休息。特别是熊克炎先生和洪月华、侯孟玲老师在春节前由于赶 教材相继病倒,使我心中惶恐万分,深深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中国音协的地位和力量都有限,未能给各位专家和老师提供应有的比较好的工作条
清代初期的历史剧《长生殿》,是中国古代戏曲 杰出的作品之一,描写了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细腻地塑造了李隆基的丰富精神世界,也抒发了作者的易代之感。作者洪昇(1645—1704)历经十年,三易其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完成,甫一问世便引起社会轰动。于今三百多年间,打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本书从清代、民国间中国和域外的《长生殿》的版本、别集、总集、选集、戏曲、小说、曲谱、曲选、笔记、杂著、日记、信札、方志、档案和报刊等中深入挖掘、广泛搜集有关这部剧作的成书、刊印、流传、演唱、接受、批评、研究、影响等的 手的大量文献史料,选择取舍的同时加以考辨校勘,集成为一部分类明确、方便利用的资料汇编。并对资料加编者按语,或介绍作者,或解释资料,或提出问题,或发表意见。涉及事实者,探究其载录的
为了唱好歌曲,应充分理解歌词,这是不言而喻的。 《高等院校声乐教学参考丛书:西洋歌剧咏叹调250首字对字译词》收集了250首西洋歌剧咏叹调的原文歌词(对1985年中央音乐学院教材科印发的字对字译词作了增补)并把它们译成中文。为演唱西洋歌剧咏叹调但对意、德、法语又甚精通的专业和业余歌唱者,在掌握和理解歌词内容方面提供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