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英编写的《中国古典戏剧肢体语言表演基础教学(附光盘)》上篇阐述了中国古典戏剧肢体语言的美学原理、特点和一般规律,并且辅以前辈艺术家在表演创作中大量丰富的实际例子,使得理论阐述更显丰润生动;下篇为训练教材,既有清晰的文字解释,又有图解和影像资料,操作性与实用性极强,比较适用于戏剧表演专业学生的学习。
张庚、郭汉城编写的《中国戏曲通史(上中下)》通过古代戏曲与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关系,探索一些戏曲发展的规律,为今天的戏曲理论研究与舞台实践提供借鉴、思路。全书共分为四编十三章,从“戏曲的起源与形成”“北杂剧与南戏”、“昆山腔与弋阳诸腔戏”、“清代地方戏”较为清晰的勾勒了戏曲艺术发展脉络,既有对民间戏曲的重视与张扬,也不忽视文人戏曲和宫廷戏曲的价值与意义;既有对剧本文学的考辨论述,也深入涉及舞台表演各个环节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中国戏曲发展史(套装共4册)》汇聚近40年来田野考察、文物考古、文献研究、理论研究的新发现、新观念、新认识,在著述的思理上、结构上、写作方法上,对传统戏曲史著进行调整、另辟与重构,在一个新的平台上阐明了中华戏曲几千年的发展轨迹。 《中国戏曲发展史(套装共4册)》在戏剧起源与形成问题上从人类学、形态学角度另辟蹊径与取精用弘,对长期处于潜隐状态的民间宗教性、民俗性戏剧形式与行为进行彰显,充分利用文物与文献资料对戏曲舞台现象作立体的考察与研索,对戏曲文本进行文艺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的综合分析,对戏曲声腔流变进行综合梳理,对戏曲演出场所作历史的追踪寻绎,这些构成这部著作的学术底蕴和时代特色。
其实,编写剧本是练习写作的一个好办法。编写剧本要比写一般的记叙文难多了,它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要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来塑造人物。这些要素并不是一般的记叙文具备的。你通过反自练习写出了台格的剧本,那写作水平不就是提高了吗?刷本编写成功了就要演出,不管你将扮演刷中的哪个角色,都要学习朗读、训练口才,需要具备一些最基本的诵读能力和表演能力吧?你看,通过演出课本剧,逐提离了诵读水平和表演水平,这样一来,你的语文水平和综台能力不就全面提高、才华得到克分展示了吗? 青少年朋友们,编演课本剧能发掘你的潜能,最大限度发挥你的才华,当你编写了一个颇有创意的课本刷,然后和同学们站在舞台上尽情表演的时候,你将拥有莫大的成就感一一台下的观众和你们同悲同喜,并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今天,
《戏班》是作者持续八年对台州民间减班进行田野调查与研究的力作。它从,一个戏剧理论家的独特视角。详尽而细致地描述了台州戏班的历史与现状、内部构成、演职员的生活方式、经济运作方式,以及它特有的演出剧目与演出形式,客观剖析台州戏班的存在方式与内在构成,由此揭示了它拥用的顽强生命力的文化渊源。
本书是对戏曲美学系统、全面地梳理和总结,全书分为“意象论”、“歌舞论”、“虚实论”、“假定论”、“神形论”、“情理论”、“技艺论”、“化变论”、“辩证论”、“观演论”十个方面来对戏曲美学展开深入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