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一阶段正处于中国社会发展史的“近代”与“当代”衔接,是与当代艺术家最为“亲近”的历史时期,而是因为这一历史时期由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制度的结束,民主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中国戏曲艺术在表演形式和内容方面,经历了由“旧戏”向“新戏”、“封建戏”向“文明戏”的转折;在表演主体戏曲艺人方面,经历了由“戏子”向“艺员”、“民间艺人”向“表演艺术家”的转化。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具有承前启后和划时代意义的中国戏曲艺术发展演进期,它为新中国初期传统戏曲艺术的空前繁荣和更地摆脱封建主义文化羁绊和消极影响,奠定了继续建构的基石,拓展了更大范围再现、演绎社会生活的艺术空间。
中华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河南豫剧做为地方戏一大剧种,以其独特的唱腔艺术在中国戏曲舞台上大放异彩。众多表演艺术家为艺术创造的璀璨剧目引人瞩目,数以百计的经典剧目和之作虽历练沧桑岁月,至今还为广大戏曲爱好者口口相传、经久念唱。作者经过十多年的收集、整理、补漏残缺,手刻刊印,把汇集整理出完整的戏曲曲谱近500个,加以汇总结集,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抢救性发掘,是豫剧经典典谱之大成。
《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4集)》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囊括了京剧流派的代表性剧目,是建国以来收入流派最广、剧目最多、整理最详备的京剧剧本集。其中许多剧目是此前从未出版过的。整理者主要是流派传人、后人,票友、京剧研究家,以及学校教学骨干,阵容强大。剧目整理采用全本的记录方式,剧本曲文、唱腔伴奏、锣鼓经、身段表演、服装扮相等一应俱全。
《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第拾玖集)·王瑶卿 杜近芳》囊括中国京剧流派的代表性剧目;采用全本的记录方式,服装扮查、剧本曲文、唱腔伴奏、锣鼓经、身段谱等一应俱全;挖掘出220余出濒临失传的流派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