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创作《天下楼》这个戏的起因和过程,可能因为这个题材真是和作者的距离很远。很怕“创作谈”,很多东西说不明白。 剧本写作之前,作者设了一个小本,题为“烤鸭随感录”。现从中择选几段整理如下,虽粗糙、破碎,却是真实的记载,也许能看到一些创作的轨迹。 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 只三间老屋,半宜明月半宜风。 上联是康熙皇帝为一家饭庄所题,下联是大才子纪晓岚的属对。 结尾,是一出戏的精华所聚,结得漂亮,可以给人无限回味;结得愚拙,会使全戏失色。因为它通常意味着戏的立意和深度。这个戏的几易其稿,都在结尾上。在本书中你将可以看到由北京人艺的艺术家们排练、演出过程中出现过许许多感人的故事。作者对常贵这个人物赋予了极大的同情和钟爱,甚至于可以说作者不是为常贵写传的,而且这个
你觉得你幽默吗?你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脱口秀演员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朱迪?卡特的《喜剧的艺术》是你应读的一本书。拥有喜剧演员和情景喜剧编剧双重身份的作者将教会你怎样发现自己的性并将其应用到表演中,然后将你的幽默细胞激活,把喜剧变成你的事业,为你带来收入。
《戏剧的味/道》是我多年来在戏剧这个领域里看戏、读剧、教戏、跟中外戏剧工作者交流心得的“笔记”或“随笔”。全书可分为四部分,就是: 一、品尝剧文的趣味——伴你开启二度空间的戏剧文学之门、径,寻幽探胜。 二、问津剧场的门道——告诉你如何走进编、导、演、设计、儿童剧场和教育戏剧的大门,如何分工合作创造三度空间的剧场。 三、探索剧史的演变——简单探索中、西戏剧发展的“元(源)与变”。 四、挑战剧话的思辨——一些个人的“偏见”和疑问,提出来供大家共同思考。 或许,这本书也可以叫做“剧本、剧场、剧史、剧话”的“导游手册”或“小丛书”吧。读者可以用“自助旅行”的方式,随兴自选“景点”,例如如果你对某部分不感兴趣,可以跳过,有兴趣时回头再看。此书与《戏剧欣赏》的不同不在加多了中
《漳州布袋木偶戏传承人口述史》“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和“漳州木偶头雕刻”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和保护单位为漳州市木偶剧团。本书记录了自1959年建立漳州市木偶剧团这一专业剧团后,“北派”传统蓬勃发展、人才辈出的经历,择取木偶表演、偶形雕刻、音乐舞美、教育传承等方面老中青三代突出人物,并进行田野调查和口述资料整理工作,结集成书,以便读者对漳州布袋木偶戏人物及历史产生全面了解。这是第一份记录漳州布袋木偶戏人物的资料。
你觉得你幽默吗?你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脱口秀演员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朱迪?卡特的《喜剧的艺术》是你应读的一本书。拥有喜剧演员和情景喜剧编剧双重身份的作者将教会你怎样发现自己的性并将其应用到表演中,然后将你的幽默细胞激活,把喜剧变成你的事业,为你带来收入。
《京剧百首经典唱段伴奏曲谱》作者近年在从事教学和普及京剧艺术工作的同时,对曾经学习和实践过的京剧唱腔伴奏曲谱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整理,原则是尽可能保持当初学习的原貌,同时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了不动筋骨的微调。现从中选出百首唱段的伴奏曲谱奉献给大家,一则作为自己多年学习和实践的总结,再就是想通过它对从事专业的伴奏人员和喜爱京剧伴奏的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京剧音乐是京剧综合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唱腔又是京剧音乐中的核心部分。所以,唱腔伴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四川傩戏剧本选》剧目编排分为“傩戏仪式剧剧本”、“傩戏独幕剧剧本、唱词”和“傩戏多幕剧剧本”三个部分,其剧目包含芦山庆坛、酉阳阳戏、梓潼阳戏、梁山调、羌族释比戏、藏族面具戏等多种类型。这些剧本都是老一辈戏剧艺术从业者们在长期的田野调查中搜集的戏剧演出、手抄本。《四川傩戏剧本选》遵循客观性的原则,把这部分剧目以本真的面目加以记录整理。为了保持这批珍贵文献资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以供学界研究和探讨,编者们在编排记录时不加评述,不做修改,寓褒贬于史实之中。
梅兰芳1894年生于梨园世家,京剧表演艺术家。八岁学戏,冶青衣、花旦、刀马旦于一炉,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精心钻研,勇于革新,创造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大量剧目,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其艺术成就,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书分五辑,以梅兰芳自述与他人赏析及回忆的形式,收集整理近百篇论艺文章和两百余幅珍贵照片,对其舞台表演艺术作了细致的梳理和总结。毋庸置疑,本书对于如何研习和继承梅派艺术及京昆艺术精髓,颇值品鉴。
对于弋阳腔的研究,多数学者谈论的都是它的历史辉煌,或索源,或探艺,钩沉的是文献记载,述说的是“诸腔”群体,很少考究弋阳腔的自身面貌,更不提弋阳腔的当代状况。明代弋阳腔的存亡与否,一直成为学术界的一个争议问题。本书作者以“弋阳腔遗产资源”的篇章,作了全面的叙述和肯定的回答,其中有弋阳腔的原始剧本、音乐曲谱、服饰道具、化妆脸谱、乡村戏台、演出活动以及当代传人,而且在各个章节中都配上了图像与照片,生动而真实。《江西弋阳腔戏曲新探》一书告诉人们:弋阳腔仍然活在江西。
《那些年 那些戏:那些国家京剧院偶像级的艺术家们》由国家京剧院提供出版资助。书稿约10万字,黑白照片70余幅,记述了李少春、叶盛兰、叶盛章、杜近芳、裘盛戎、袁世海、李世济、谭元寿等中国国家京剧院前辈京剧演员的舞台艺术。作者系丑角演员,在中国国家京剧院工作多年,所记述的演员,或亲见其演出,或有交往,内容准确可信,艺术介绍角度专业,所配照片较为珍贵,为他们留下了一份可信的艺术资料。
《民国滇戏珍本辑选》所辑选的剧目皆出自民国十七年《滇戏》中9册(每册4个剧目,共36个剧目),均属滇剧研究专家李荫厚老师个人收藏,由云南艺术学院教授杨军带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做整理记录,在保持原剧本内容不变的前提下,认真比对各种文献及其他剧种剧本,对一些错字、别字作了必要修订,并将原剧本竖排、繁体的格式调整为简体、横排。
编人《姚江文化丛书:姚剧剧作选》的11个姚剧剧作是从姚剧团建团五十年来所创作或改编的近50个大、中、小型剧目中筛选出来的。这一剧作选编中,有经过整理改编的姚剧传统小戏《打窗楼》和《秋香送茶》;有取材于自传体小说《高玉宝》有关章节改编而成的中型戏《半夜鸡叫》;有反映近、现代历史事件和人物命运的大型戏《强盗与尼姑》、《沙场泪》;更有反映当代社会变革现实生活的大型现代戏《野杨梅》、《传孙楼》、《龙铁头出山》、《鸡公山风情》、《女儿大了,桃花开了》、《兰花女》。可谓小型、中型、大型形式齐全,传统、近代、现代内容丰富。它既是姚剧剧目库中的一批代表之作,也是姚剧在社会历史的各个发展阶段所取得艺术进步的集中体现。
《我的昆曲世界:梁谷音画传》以梁谷音的童年、学艺、青年、艺术生涯、出国交流等为线索,试图串联其一生的悲悲喜喜,该书同时配有大量的鲜为人知的梁谷音的生活照和演出剧照。梁谷音,当代昆曲舞台上的表演名家。这是一部记录昆曲名家风采、展现“百戏之祖”——昆曲艺术价值的书籍,全书浸润的是昆曲文辞的雅丽,散发的是淡淡而隽永的中华古朴之气。 《我的昆曲世界:梁谷音画传》附赠《梁谷音昆曲唱腔专辑》CD更是给读者以余音绕梁之美。
本书为中国大陆第1本系统研究台湾戏剧导演赖声川的舞台剧创作的学术专著。本书全面梳理了赖声川历年来戏剧活动的实绩,并以对照的视阈分析了赖声川舞台剧在剧场样式、时空结构、地理文化、传统资源、生命哲理等五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美学特征。
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是一个绝妙的例子,说明了这种音乐形式在天才作曲家手中,所具有的几乎是无穷尽的源泉和灵活性,Denis?Matthews在本书中分析了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并阐述其价值与魅力。
秦腔以其特有的地域风格和“古调独弹”的艺术魅力,卓立于中华民族文化之林,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从地域上讲,秦腔发源、形成于陕甘(古秦地)一带,生长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的广大地区。秦腔的“娘家”在古长安。正因为陕西西安(古长安)曾是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都城所在地,并且中国戏曲之完备得力于唐代“梨园”的兴盛,所以,以秦腔艺术为代表的陕西戏曲又具有全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