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将中国音乐发展进程按朝代分为远古与夏商、西周与春秋战国、秦汉与魏晋南北朝、隋唐与五代、宋金与元、明与清、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其和国成立以来八个时期。每个时期又以时代概况、乐器、作品、记谱法、乐律、乐论、民间音乐音乐教育、音乐交流以及音乐家等为主要内容,作了简明介绍,使大家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历史有了一个概括了解。
《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准确说是一部随感录。从作者来到哥伦比亚大学访学的天起,作者就把所看到和听到的关于美国音乐教育和艺术教育的点点滴滴都尽可能真实地记录了下来,把自己从美国音乐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所获得的种种感受和启示都尽可能地及时整理出来。
本书是部用英文出版的西方音乐理论的综合史。它是由的音乐理论家与史学家协作完成的一个项目,本书对从古希腊开始直到今天的丰富的音乐理论思想的全貌进行了描述。考虑到音乐理论作为一个历史主题所拥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些章节是在所限定的领域内按照年代顺序描述的;另外一些章节是从概念方面进行描述并跨越了较长的历史时期。本书三十一章的内容是对历史音乐理论这一迷人和复杂主题的概括。为了强化内容,本书配有丰富的图解、图表、谱例和详尽的索引,并且补充了全面的文献目录,无论对学生还是学者而言,本书将是一份无价的资源。
《音乐编辑手册》除介绍编辑工作的各种要求以及校对、出版等基本知识外,着重编写了音乐书谱编辑工作中经常需要查用并经过长期实践已基本定型的各种体例、规格以及和音乐编辑业务有关的各种音乐基本知识。
董先生没有大红大紫过,没有呼风唤雨过,没有过高级职务。他的这些特点对于一个传记作者的工作来说,是有困难的。但对于中国传统音乐学来说,对于立志于创建中国音乐教育体系的中国音乐学院来说,董先生却与他的同时代人一起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路,他的每一个足印,都踩在中国踏实的土地上,引发他的后继者们思考。 我为《咬定青山:董维松传统音乐研究之旅》起了名字,但董先生希望用郑板桥名句“咬定青山不放松”做书名。他意识要“咬”,他“咬”的“青山”当然是“传统”。而“定”是个恒久的过程。 早年,年轻的董先生长期把女儿丢给乡下岳母,当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回到城里,董先生一次抱自己的女儿,让她叫“爸爸”的时候,孩子本能地“咬”了董先生一口,她“咬”的是一个“陌生”的男人。 那么这个“陌生人”“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