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乐的历史与风格发展》全面介绍了摇滚乐的声音和社会影响。作者介绍了这种经久不衰的音乐风格的元素,同时强调了50多年来该流派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社会因素的作用。在整个过程中,作者专注于所讨论的音乐的声音,以帮助您培养分析性的听力技能和全面的音乐词汇。本书第8版相比第7版,所有文本内容都已更新,包括最近的事件、录音和其他更改;每章的音乐特写深入探讨特定的音乐元素、风格和音乐家。时间线将艺术家或团队职业生涯的重要记录、成就和其他方面按时间顺序排列。
本书作者·基泽勒为德国的作曲家暨音乐理论家,以其对当代音乐作曲理论与技法的研究著称于世。在本书中,他从西方当代音乐各个创作流派不同的文化-人文背景及音乐传承关系出发,以历史的眼光和尽可能客观的态度,对近一个世纪以来西方当代音乐中和声思维发展的脉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和梳理,对20世纪上半叶和声领域的主要倾向(自由无调性、印象主义和扩展的调性)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评介和总结,并通过大量摘自具有代表性的当代作曲家作品的实例,有所侧重地对20世纪下半叶60~90 年代以多元化为特征的创作思潮中反映出来的各类和声现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其中,对当代音乐中若干新的和声观念(如音块、和声场、音响轴等)的解析以及新的和声技法(如频谱音乐、微分音程音乐以及各类模式化写法)的介绍,在同类专业文献中尚属罕见,
真实版“嘻哈帝国”嘻哈乐“史记”Jay-Z,BeastieBoys,TheNotoriousB.I.G.,PuffDaddy等嘻哈巨星的崛起嘻哈产业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恩怨纠葛……——嘻哈乐界资深人士丹查纳斯备受赞誉的重磅之作普利策级报道——SPIN挖掘音乐产业尘封往事的经典之作,跌宕起伏的通俗史书——《滚石》杂志一种来自南布朗克斯和哈勒姆的街头音乐,如何在四十年间发展成为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全球性产业?这不是偶然。本书记录了嘻哈产业变化无常的历史,记录了其中重要的参与者,如饥似渴的街头贩子、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具有远见卓识的经纪人,以及精明的公司经理等,他们的商业头脑将一种属于边缘的、城市亚文化的音乐,打造成为一种独特的主流流行文化现象。从早期“糖山”唱片公司和“大师闪电侠及狂怒五人”乐队出人意料的成功,到“奔跑-DMC”在MTV频道取得的主流
研究西域音乐史,先要研究西域的历史地理、西域的民族形成过程、西域的人种迁徙、西域的民族语言与文字,再结合 学、考古学、比较音乐学、物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研究,才有可能揭示其奥秘,才有可能揭开丝绸之路音乐的神秘面纱。 本套书用7册的篇幅来研究西域音乐,就是要全面论述西域音乐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对中国音乐史的重要影响。西域位于丝绸之路的中枢,占中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与8个 接壤,音乐文化交流十分频繁,这对研究丝绸之路音乐 便利。把西域的音乐历史搞清楚了,对重新研究中国音乐史具有 重要的作用。
《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作者管建华以音乐人类学的视角,审视人类文化,将比较美学、文化美学贯穿于中西音乐文化的比较之中,全面阐释了中国音乐文化的美学精神,表明中西音乐文化是“价值平等而表现形式不同的音乐文化”。这是对中国音乐美学的一次全面阐释,是对音乐界“忘我”现象的提醒。
本书是音响技术与音乐欣赏相关知识的百科,内容深入浅出、侧重实用而新颖全面。 全书分4部分:(1)电声基础,包括声学和音响的基础知识;(2)音响释疑420例,对420 个有关音响技术的实际问题进行解释;(3)音乐与欣赏,提供欣赏音乐和选购软件的相关知识;(4)电子音响史料,介绍电子音响技术的发展沿革。 音响实际涉及的知识门类很广,包含着大量技术和艺术内容,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实践和理论知识数不胜数。本书内容是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并根据笔者多年积累的经验选择的,都是爱好者平时容易遇到并希望了解的,包括音响技术的基础知识、术语、操作运用、维护保养等。 本书可供音乐、音响爱好者及有关专业人士阅读,在高质量声音重放方面作为参考和指南。
本次研讨会由朝阳科技与香港饶宗颐学术馆共同主办,并受到财团法人台港经济文化合作策进会与财团法人松山教育事务基金会的支持。会议原计划由来自10个国家及地区的35位学者,发表34篇研究论文,分成论文发表8场次,古琴演出4场次,进行学术发表与雅集交流;可惜部分学者因为签证、授课或其他无法抗拒之因素无法亲临会场。经调整议程后,仍维持论文发表8场次,古琴雅集4场次,计25位学者发表了27篇论文。其中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陈应时教授、意大利埃纳科雷《第三届古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琴学荟萃》总计有来自中国、日本、美国、瑞典、德国、英国、意大利计30位学者提供的32篇鸿文。
本书系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Stravinsky,1882-1971)于1939年受哈佛大学“诺顿系列讲座”委员会之邀,以“音乐诗学”为题所做的人次讲座的文稿而整理成书,曾分别以法语和英语出版。本书不是一本系统严谨的理论研究著作,也有别于一本传授音乐概念性知识的教科书。它从一位作曲家的角度,结合个人创作实践和亲身体验,以辩论者的姿态现身说法,将创作者个人置于具体的历史环境之中,阐明了作者对音乐本质核心价值的理解,剖析了音乐创作中核心环节的把握和取舍,并对创作与传承,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独立与结合,社会价值体系与音乐自身的价值规律之间的分合等一系列美学问题作出了深刻而直白的阐述。本书虽篇幅短小,但内容充实、涉及广泛、视角独特、言辞洗练。书中对个别作曲家或音乐事件的评价从不含糊或拐弯抹角,语锋犀利且不乏偏激
《音乐心理学导论》分为八章:前四章(音乐心理学概述、音乐与大脑、音乐记忆、音乐和语言)属于音乐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部分;第五章音乐审美心理揭示了音乐对于人类的重要作用;后三章(音乐教育心理、日常生活中的音乐、音乐治疗)属于音乐心理学的应用部分。音乐是人类社会和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对于音乐问题的研究,音乐心理学只是应用心理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进行探索,并期望对其它研究音乐的学科给予微许帮助和提示。因此,《音乐心理学导论》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和论点必然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