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雕塑的语言》中,雕塑家威廉·塔站在艺术创作者的视角,以雕塑家专享的体验,通过批评家般清晰的文字,讲述了一场从罗丹开始悄然发生的,几乎与雕塑本身等同重要的艺术运动——这场运动重塑并赋予雕塑全新的意义
《“非遗”选萃中国民间博物馆:临安市昌化鸡血石博物馆》内容以临安市昌化鸡血石博物馆为基础,详细介绍昌化鸡血石的开发利用、创作设计、雕刻加工和艺术特色,在传承和弘扬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对石文化进行探索。
该书既是旅行绘本,更是一本水彩绘画技法书,详细记录了从知名插画家卡斯丁多在世界各国旅途中边走边画的故事,以风景写生为主。从哥本哈根到不来梅,再从吕贝克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一边旅行一边分享绘画的方法。作者所到之处,都留下许多画作和文字记录。这其中有作为专业人士的视角,更有一位热爱生活者的心得。内容包含如何克服在大庭广众下画画的恐惧、在旅行中如何安排画画的时间、零基础如何提笔就画、旅行结束如何继续创作,以及绘画日记的好处等。本书也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学绘画的途径,解决在学习中的常见问题:例如写生时如何把握画面、画照片和写生的区别、临摹和创作的平衡关系、如何坚持绘画习惯、多渠道学习艺术知识、基本绘画工具和技巧等。对于初学者,本书打开了一条轻松通往绘画艺术的大门,对于
“丝路物语”书系每册聚焦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博物馆、一处古遗址或一座石窟寺,从中甄选国宝菁华,讲述文物传奇,铺陈历史画卷。 古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记录着社会的沧桑巨变。可尽情观赏汉代桑蚕基地的鎏金铜蚕,饱览敦煌石窟飞天的婀娜多姿,聆听丝路古道上的声声驼铃——这是一部启封丝路文明的记忆之书。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国之珍宝,折射出人类文明的恒久魅力。感受始皇地下军团的烈烈秦风,惊叹西汉“马踏匈奴”的雄浑奔放,仰慕大唐《阙楼仪仗图》的盛世恢宏——这又是一部积淀文化自信的启智之作。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更是一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