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装订图鉴》是日本《设计的抽屉》编辑部希望增加众设计师们对书籍装订工艺的认识,从而做出更符合书籍内容的设计,而编辑整理的一本书籍装订手册。180度平摊装帧、裸脊锁线装帧、半透明胶装、德式装帧、传统装帧、封面看不到圈的圈装、帐簿制本、使用纸捻的骑马订等等,现如今可以做出来的装帧方式多种多样。因此本书将装帧方式细分,并介绍其中的91种方法,配以详细的图文说明,是设计师和做书爱好者不可错过的装订实用手册。
本书出自设计师Robin Williams之手。复杂的设计原理在本书中凝炼为亲密性、对齐、重复和对比4个基本原则。作者以其简洁明快的风格,将设计所必须遵循的这4个基本原则及其背后的原理,通俗易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本书包含大量的示例,让你了解怎样才能按照自己的方式设计出美观且内容丰富的产品。
设计研究离不开理论工具,对于学科范式尚未建立、缺少原创理论的设计学科而言,必然涉及跨学科理论的借用与应用。《设计研究理论I》首次对当前设计研究领域涉及的高频理论进行系统梳理,从理论的概念、发展、现状及其在设计领域的应用研究四方面展开,按各个理论汉字的拼音首字母的顺序排序,让读者能够基于查字典式的思维快速找到自己想了解的理论。最后列出相关词条和参考文献。本书力图为设计研究者提供宽阔的理论视野,为设计学科的发展和设计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本书语言流畅,文字凝练,可作为设计专业师生与设计行业从业者的参考工具书使用。
技术示能在技术的特征和结果之间起着媒介作用。唐纳德·诺曼在1988年将“示能”这一概念引入了设计领域,自此,“示能”成为技术研究的重要分析工具。然而,珍妮·L.戴维斯在本书中指出,“示能”仍然需要概念上的 新。她引入了机制和条件框架,重新定义了示能分析,并为其提供了必要的批判性视角。 机制和条件框架将问题从“对象提供什么”转移到“对象如何提供”“为谁提供”,以及“在什么情况下提供”。戴维斯指出,这个框架能够解释技术制品所具备的力量。她将该框架置于一种批判性的方法中,解释了包括请求、要求、鼓励、劝阻、拒 和允许在内的几种示能机制,并展示了这些机制如何通过不同的条件(知觉、灵活性、文化和制度合法性)形成。 戴维斯将该框架付诸实践,并阐述了与之相辅相成的方法论,包括批判性技术文化话语分析、
◆甲方指定了主题色,你绞尽脑汁却总想不到合适的配色时 ◆好不容易开始设计了,但色彩总是差强人意,不能让人眼前一亮时 ◆双方沟通方案,你的彩色样稿总是被毙掉,但又找不到合理的依据进行反驳时 ◆觉得灵感枯竭,找不到更好的配色方案和甲方达成共识时 运用本书,可迅速解决配色难题! 把脑中的“印象”颜色转化成可供客户挑选的色彩设计方案,可以直接应用在工作中的主题配色方案书。9大主题包含多种场景,季节感、时尚感、自然感、复古感的色彩搭配一应俱全。每一个色彩方案都精选9色,添加插画图例配合讲解,从双色到四色按序号搭配,方便查找,让你的配色方案零失误。本书适用于时尚广告行业、网页设计平台、时装设计、杂志画册等众多领域。小开本携带方便,设计行业从业者推荐。
本书由9章组成,每章介绍一个色系,分别是粉色、红色、橙色、黄色、棕色和米色、绿色、蓝色、紫色和无彩色。读者可以在喜欢和想要使用的颜色章节中看到“单独的颜色”“配色”“颜色名称”“意象词”“与其他色系中色彩搭配的可能性”等,此外,本书附赠可以剪下随身携带的分色系精选色彩目录和配色色卡!在实际配色时产生的重要印象和效果,方便进行对比。
本书出自设计师Robin Williams之手。复杂的设计原理在本书中凝炼为亲密性、对齐、重复和对比4个基本原则。作者以其简洁明快的风格,将设计所必须遵循的这4个基本原则及其背后的原理,通俗易懂地展现
《品牌设计法则》是一本多方面解析品牌设计的书。篇,品牌设计的核心理念,从品牌理念到品牌符号,再到品牌标志,一步一步地引导读者了解品牌设计。第二篇,品牌标志的基石,分别讲解了品牌符号中图形、文字、色彩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第三篇,品牌设计流程,包含品牌设计从项目前期到完成应该做的沟通、调研、设计和品牌资产管理等工作。《品牌设计法则》适合标志设计师、 VI 设计师、品牌设计相关专业学生和平面设计爱好者阅读。
本书全面涵盖了视觉传达设计考研手绘的主要内容和全部类型,包括对视觉传达手绘的认识和理解、视觉传达手绘的基本要素、平面构成基础、字体设计与手绘表达、标识(LOGO)设计与手绘表达、创意图形与手绘表达、创意素描与手绘表达、黑白装饰画与手绘表达、装饰画、插画与手绘表达、海报招贴与手绘表达、书籍设计与手绘表达、UI界面设计与手绘表达、包装设计与手绘表达及VI品牌设计与手绘表达。书中结合大量的实例,全面分析了重点院校专业考试中的出题方向、考察重点以及考试的变革和发展趋势,以真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解析,并配以详尽的手绘步骤进行讲解,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介绍了视觉传达设计手绘的学习方法、考研快题手绘绘制要点与技巧,并展示了500余幅 的手绘范例作品。
本书收录了牡丹花纹、八角花纹、莲花纹、菊花纹、梅花纹等中国传统植物纹样图案,讲述了这些植物纹样在我国各民族中的寓意,以及背后故事及传说,诉说了古人对植物的喜爱。植物纹样的由来,有的是与游牧民族一起传播到中原,有的是西南边陲的古老寓言,有的则来自于民间的神话传说。本书纹样图片皆为作者与团队精心收集梳理绘制完成,并在其后配有中国传统色名称,精美漂亮,值得珍藏。《中国纹样之美》套装图书分为“动物篇”“植物篇”两册。纹藏团队希望能通过这两本书让读者爱上中国传统纹样,领略中国传统纹样之美。
设计将极大地关注人与人、人与物,以及人与社会的连接,要想设计出好产品,必须学习设计心理学。本书详细地介绍了设计师需要了解的心理学知识,包括用户的需求、群体行为、个体行为、认知心理学与交互设计、态度、用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它在内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历史故事等各个方面。 在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本书围绕汉画像石这一传统艺术形式,通过全新绘制画像石里的生活场景,比如:农耕、狩猎、纺织、出游、杂耍、宴饮、烧烤等,并分景讲解画像石的内容,告别画像石传统的呈现方式,让它不再是让人看不懂的黑乎乎的图像,而是以 易于人们接受的四色图片,让画像石活起来,让读者像学唐诗、习宋词那样,从小就轻松读懂画像石,接受画像石这一传统文化的熏陶,走进汉代生活,学习汉代历史。通过本书,让读者知道中华民族不仅有一部文字记载的历史,还有一个图形呈现的世界,并以此打开博物通识的广阔世界,重新认知
广煜“100个设计问答”新作,以7个全新角度,180余个新关键词,把自身经验作为样本,精准回应当下设计热门话题的症候和本质,真诚直白地解答设计新人的困惑与难关。轻松诙谐的emoji穿插于文本之间,在可读性与设计感之间取得新的平衡。标签式的编辑创造“答案之书”式的漫游体验,让设计思考全天候涌入,拓展设计视野。
李立新著的《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增订本)》的主旨是介绍如何运用各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分析研究设计艺术,以建立起与设计艺术学相关的科学知识。 书中广泛吸纳了 外人文社科研究方法的丰富经验和 方法理论,结合设计艺术学研究实际,对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式进行了通俗简明的介绍,既有广泛的全面性,又有实际的可操作性,既包括设计理论研究的方法,也包括设计实践研究的方法。作者还结合自己20多年的学习实践及教学经验,介绍了一些特定的方法和技巧。全书体系科学规范,语言简明扼要,所论方法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列有大量图表和鲜活案例,并附有各章重点、相关术语、思考练习、 书目和学术规范等,既适合高等院校的教学需要,用作设计艺术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科书,也是设计学的教师和设计师以
作为【零度城市研究系列】的第二册,《楼房花朵》通过精巧细致的建筑模型记录了北京普通居民楼各式各色的阳台改造。阳台也许是高层住宅里最外露的私人空间,是家的“发言人”,观看阳台可以发现主人生活大量的蛛丝马迹。然而在北方城市,被封堵是阳台必然的命运,但是民间不拘一格的封堵方式又让阳台本身成为由标准单元复制生成的单调乏味的居民楼立面上精彩的例外。正是它们,让每个居民楼立面都成了一张令人百看不厌的生活小报的封面。《楼房花朵》里这些被精心筛选的阳台个案既特别又普通,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部过往二三十年北京居民装修封阳台的图像简史。这里没有线性的时间,没有分类,它们偶然混乱随机地组合在一起,就像每个阳台看上去的样子,但或许你能在这些阳台的碎片中找到属于你家阳台的记忆。因为这样的日常生活空
本书深入剖析了中国设计艺术的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包括:设计艺术的定义、本质特征及基本原则,设计艺术与文化、经济、技术、环境等多重关系的探讨,以及设计艺术分类、设计文化、设计风格等方面的研究。该书借鉴了社会学、哲学、文化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及理论,建立了新的设计艺术理论体系,为高校设计艺术学科提供了重要的教材参考。通过系统、综合的研究,该书旨在提升对中国设计艺术的理解与认识,推动设计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本书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与独特的视角,深化了对设计艺术的理论研究,促进了教育与实践的结合。同时,该书通过探讨设计艺术与文化、科技、社会的关联,增强了公众对设计艺术价值的认识,可以提升设计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这有助于激发全民创造力,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自由绘画:插画师要知道的84个创作技巧(畅销版)》通过当今非常酷的艺术家的作品,向大家展示了84个插画创作技巧,并通过这些作品讲解了绘画的基础——线条、色调、颜色以及更多。 《自由绘画:插画师要知道的84个创作技巧(畅销版)》通过阅读和实践,你将获取足够的信心去发现个人的绘画风格和开启全新的创作之旅。
本书以时间为脉络,讲述了自1950起,历经两个重要时期——“战后四十年(1950-1989)”与“鼎盛十年(1990-2000)”,直至今日,在日本平面设计之父龟仓雄策的引领下,一代又一代的日本平面设计师如何将本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相融合,打造出日本平面设计独有的美学概念并将其推向全世界的壮阔历史。其中开辟了日本设计新局面的设计师,如战后第一、二、三代大师,乃至鼎盛十年的五大家,本书都对其进行了介绍,带领读者全方位全视野认识日本当代设计谱系。书中邀请了六位活跃于当下的日本平面设计名师,深入探讨“日式美学的起源”、“日本平面设计的发展”、“设计教育的核心理念”、“日本设计师如何奋起与扩大组织影响力”等一系列对日本平面设计影响至今的问题的看法,希望能帮助读者探究日本平面设计的本质,掌握日式极简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