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图景(艺术现代性与理想形体)/拜德雅视觉文化丛书》中,尼古拉斯·米尔佐夫对这样的困惑进行了追本溯源的探究。他讨论到,身体再现总是受政治和文化认同危机的形塑,远非成为一成不变的圣像那么简单。本书所涉艺术家众多,包括达·芬奇、普桑和马奈这样的绘画大师,也包括朱丽亚·玛格丽特·卡梅隆和保罗·斯特兰德这样的摄影家,还有辛迪·舍曼、奇奇·史密斯和南希·斯佩罗这样的当代艺术家。米尔佐夫这一极具启发性的研究展现了他们作品中身体的核心地位。
《艺用人体结构》中的骨骼、肌肉部分参照国内优秀的医学解剖著作《人体解剖彩色图谱》(郭光文、王序主编),以详实系统的理论知识配上准确具体的人体解剖图。人体形态部分,借鉴了美国画家佐治·伯里曼的表现手法。第八章人体运动部分则参照德国画家约·谢培德《动态人体解剖》的表达方式。 《艺用人体结构》从多种视角全面地分析了人体结构,并将人体结构由里及表的联系(从骨骼到肌肉、到外形再到个体差异),一一用图清晰地展现出来,还对人体形态进行了归纳,使学生对人体有一个整体的、多维的概念,不至于囿于复杂的解剖名词之中。在详细说明骨骼和肌肉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肌肉与运动的内在联系,并配以素描插图,更接近绘画实践。后通过图形练习和文字作业来巩固所学知识,达到完全掌握人体结构的目的。
无论是代表着古希腊的美丽与善良化身的青年立像,还是历史前卫主义或者瓦妮莎·比克罗夫特的人体艺术,艺术历 的人体通常被认作是对相应时代的反映。在雕塑或者绘画作品中,人体部分都其深层次的内含。因此,威廉·德隆·拉索著的《人体》将带领读者开始一次“内在”文化的旅行,探究人体在这些作品中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尤其很多作品都是古典时期的代表。 是一个时代与其文化的结合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书是一本有关 的普及读物,向读者介绍了 出现多个世纪以来的发展情况。内容包括 发展的时间顺序、 的流派、人体比例与人体解剖学、 的不同主题、人体与象征意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