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雷编著的《纸品设计与制作工艺》讲述了:纸是一个载体,而设计赋予它生命。设计师通过对纸张自身属性的发掘及其空间形态的探索,使纸张的造型表达得以提升,借助先进的印刷和制作技术,来拓展纸品设计语义的表达层面,丰富受众的感官感知。 现代纸品设计使纸张仅作为承印物的传统角色得以突破,将纸张自身也参与到信息的组成中来,用纸张的三维空问造型来丰富印刷品设计的语义传达方式,从而提升纸张对于整个印刷品设计过程的意义。
本书是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材。教材共分八章,内容包括:陶瓷造型的演变与传承,陶瓷造型与文化思想,陶瓷造型与经济生活,陶瓷造型与工艺技术,陶瓷造型的审美表达,陶瓷造型的艺术语言,陶瓷造型设计的程序及方法,现代陶瓷造型设计实例。
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工艺美术发展的历程和基本风貌。 本写给普通老百姓看的全彩东方工艺美术史,提高人生品位、加强艺术修养的轻松读物,用通俗晓畅的文字告诉你丰富的艺术知识,500幅精美彩图,让你直接欣赏世界最的工艺品。栏目活泼,板块结构,阅读起来赏心悦目。
《守望与拓展:中国美术馆陶瓷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为守望与拓展-中国美术馆陶瓷理论研讨会论文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守望与拓展:中国美术馆陶瓷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内容主要包括:关于陶瓷的发展和组织、与陶瓷结缘、陶瓷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的合力、在历史中寻找昭示、陶之成器——中国当代陶艺中“器”的重要性、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从工艺美术设计到现代陶艺等。
本书是高等学校全国统编教材,共分七章,主要内容有:基本建设程序和前期工作、总平面及运输设计、陶瓷工厂工艺设计、车间工艺布置、土建及公用设计知识、劳动保护和技术经济等。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本科、专科、成人教育、函授教育以及中专、职业学校等的陶瓷专业学生学习。也可供从事陶瓷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工厂设计(包括改建、扩建)人员使用,此外对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也有参考价值。
陶艺制作是近几年流行的一种大众化的休闲方式,从各地涌现出的陶吧就可窥见一斑。陶艺制作的原料大都是最原始的媒材,采用比较古老的成型方式加工制作,人们享受泥巴在手中旋转的感觉,喜欢泥浆从指缝间流淌的遐想,留恋制陶时释放心情的过程,幻想烧窑时难以捉摸的窑变。陶艺完全是手工制作成型,既能锻炼动手能力,又能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对智力的开发也大有帮助。因此,许多艺术院校和综合性高校纷纷开设陶艺创作课程,用来了解世界陶艺的发展现状,掌握陶艺造型的基本规律,熟悉陶艺制作的工艺技巧,拓宽专业范围,开发学生的艺术思维创造能力。全国许多大、中、小学也建立了专业陶艺工作室进行素质教育。本教材为陶艺教材,讲解陶艺的基本知识制作方法。
这是一本全面介绍国外玻璃发展史的专著,有各地博物馆收藏的公元前21世纪的玻璃块,前13世纪的玻璃棒、玻璃护符、玻璃盒,古埃及的皮纹瓶、法老头像,古罗马的镶嵌玻璃瓶、人物故事杯,中世纪欧洲的玻璃镶嵌画、狩猎图、公主肖像,教堂中的彩绘玻璃窗、釉彩灯,精益求精的玻璃、威尼斯玻璃,以至近代革新的波希米风格玻璃、英国和法国玻璃、奥地利罗叶兹玻璃、芬兰阿尔托玻璃、瑞典奥勒福斯玻璃、美国铁法尼玻璃等,并配有150余幅精美彩色插图可供了解和欣赏。通过阅读本书可大致了解国外玻璃艺术发展的全过程,及其艺术变迁、艺术流派,为玻璃艺术品收藏爱好者打开了眼界,也可以为造型艺术工作者提供一份丰富的参考资料。
设计素描是设计学专业的最基础课程,也是设计实践的入门课程。《设计素描》作为艺术设计的基础教材,向学生介绍了设计素描的基本概念,使学生较为清楚的认识设计素描的意义与作用。书稿九个章节把设计素描的自然形态、具象形态、装饰形态、表现形态、意象形态、抽象形态、综合材质的概念、造型语言、表现形式分别加以阐释,使得学生在掌握的艺术原理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视野和想象力。
《江苏文化丛书·风物系列》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江苏建设文化强省、实施文化传承展示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该系列计有《江苏名镇》、《江苏名园》、《江苏名宅》、《江苏名刹》、《江苏名街》、《江苏名店》、《南京云锦》、《南京金箔》、《苏州刺绣》、《苏州桃花坞年画》、《扬州漆器》、《宜兴紫砂》十二种,基本囊括了江苏物质和精神文化比较有代表性的各个方面。本书是其中的《南京云锦》。
本书为国家精品课教材《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缩写,书分十章并加绪言。绪言专谈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性质与特点,各章依次按时代简要说明各王朝丝绸、陶瓷、金属器、漆木器、玉石器等工艺美术门类与其发展。在缕述艺术现象的同时,注重对其生成缘由的解说。尽力使读者一册在手,可系统了解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工艺美术是美学和生活的结合,是艺术和科学的产儿,和人民生活紧密相连,它通过衣食住行等生活各个方面服务于人民。从工艺美术的种类分,可分为生活日用品和装饰欣赏品两大类。前者如花布、陶瓷、家具等,后者如牙雕,玉器、景泰蓝等。有人把工艺美术和特种工艺混同起来,也有人把工艺美术只看作装饰,都是一种片面的理解。至于在外国,有的把工艺美术称为次要艺术,有的不把工艺美术列为美学的对象和艺术的范畴,则是出于一种偏见。
在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人类的一切造物活动都是围绕着生活的需要而展开的,陶瓷的发明和制造也不例外。陶瓷的发明是人类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陶瓷的发展史也是人类改造自然和战胜自然的历史。手工生活陶瓷作为陶瓷品种中与生活结合得最为紧密的一种,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手工生活陶瓷是造物活动的物化体现,以“用”为目的服务于人类生活,并以美的形式诉诸人的感官,体现着实用与审美的协调统一。制陶艺人在生产的过程中以手艺的建树和追求为目标,将思想与情感、技术与艺术,以及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体验通过手的劳动融入器物之中,体现出“人的创造本质”力量;陶瓷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制陶艺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文化内涵。陶瓷手工艺的特质是手工,但本质是属于
静物素描作为素描基础训练的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在几何形体素描学习中,我们已经基本了解和掌握了素描的基本常识和基本要素,同时也学习了素描的基本表现方法。在静物素描中,这些基本常识、要素和表现方法是相通的,但其变化要比几何形体复杂得多。如几何形体是白色的,色调变化鲜明,既便于观察,又便于表现,而静物则有各种各样的固有色;几何形体的形体变化非常规则,而静物的形体变化丰富,甚至无规律。 在本册书中,我们侧重讲解单个静物的观察和表现。从如何观察、分析形体透视,如何表现色调,如何塑造形体等方面来讲解静物素描的表现方法。
《不死的力量》是张毅的一本关于琉璃的随笔集,详述自己与琉璃艺术家杨惠姗从电影转向琉璃艺术探索、创立琉璃工房的的因缘际会。有对琉璃工艺的介绍,有对琉璃历史文化的追溯,有对自己艺术理念的阐释,有对大师作品的赏析,也表达对琉璃事业一念成痴的坚守。
本书是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材。教材共分八章,内容包括:陶瓷造型的演变与传承,陶瓷造型与文化思想,陶瓷造型与经济生活,陶瓷造型与工艺技术,陶瓷造型的审美表达,陶瓷造型的艺术语言,陶瓷造型设计的程序及方法,现代陶瓷造型设计实例。
本书的作者以明白、晓畅的语言对中国国粹艺术——民间玩具的源流、种类以及特色做了全面具体的介绍。此外,此书随文配图百余幅,图文并茂,文笔生动,史料翔实,故事丰富,非常适合普通读者和喜欢民间玩具的读者阅读。
《新世纪老年课堂:瓷绘工艺》坚持贴近老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坚持体现老年特点、时代特征、上海特色,针对没有绘画基础的老年朋友,采用拓印法造型编写。《新世纪老年课堂:瓷绘工艺》内容包括瓷绘的基础知识、拓印法基础、瓷画着色基本方法以及各种写意花卉的瓷绘技法。
本书共分四篇。历史篇、窑口篇、常识篇、鉴藏篇。其既囊括了瓷器的起源、各朝各代瓷器的发展情况和时代特点、瓷器的窑口分布,又详细地介绍了瓷器胎釉彩、瓷器的器型、瓷器的题记、瓷器的纹饰、瓷器的制作等,并分析了瓷器的原料、工具、方法、价值及功能,熔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炉,力图使广大读者在鉴赏中国瓷器艺术总体风格的同时,又能对各个时期制瓷艺术的特征有所认识,掌握各个时期瓷器的缺损、作伪、仿旧与鉴别知识,从而成为瓷器鉴赏与收藏的行家里手。
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传统手工艺则在中华文明中留下色彩浓重的一笔。纸墨笔砚、丝绸、剪纸、风筝这些制作精巧的手工艺品,在喜爱中国文化的人们眼中俨然已经成为中国的标志。至精至好且不奢,七个字诠释了《至精至好且不奢·手工艺卷》全书的精髓,草叶、树枝、毛皮等随处可见的材料,经过手工艺师那双灵巧的手,立刻变为精巧绝伦的工艺品。作者编著本书的目的正是为了向读者展现这种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翻开《至精至好且不奢·手工艺卷》,展现在你面前的将是一副活泼生动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