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落尽:明清工艺拾零》内容包括:风情之旅,天府明珠—成都,千古名传—锦城,自古成都多胜迹,天府乐土重闲逸,蜀中锦绣谁家传,透视,缂丝团龙十二章纹衮服,艺术开讲,景泰蓝起源之谜,历史现场,丝织生产的工艺过程,文化探险,明清工艺美术的历程,染织工艺。
本书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所作“中国传统工艺申遗与保护传承对策研究”课题的成果汇编,旨在就我国传统手工技艺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政策性问题及应对之策作一研讨,供有关主管部门、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考。 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以农业和手工业为支撑的农业国,手工业在经济、文化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冶铁业供给农具、手工工具,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是不可能维持和发展的,假若没有了铁锅、铁釜,连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会有很大困难。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件都离不开传统手工技艺,诸如谷物加工、榨油榨糖、晒盐熬盐、做酱酿醋等等。先前的学者常说到传统手工技艺的经济价值亦即手艺制品的交换价值,殊不知手艺制品的民生价值亦即其使用价值才是更为本质的。我们日常所见所用的
《名师教画·素描(植物、动物、人物篇)》的特点是把素描专业化的术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儿童语言进行讲解,把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简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强调自然现象的特征,适当了解形体结构、比例、透视等理论,充分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采用循序渐进、趣味引导的方法。多临摹,适当结合写生练习,并通过观察、联想来有创意地提炼生活情节,鼓励孩子们带有趣味性主题情景的创意绘画,强化其想象及个性特征。 本教材课题的设计与选择,多挑选孩子们喜欢并熟悉的事物和场景,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表现欲望,用素描的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鼓励在掌握素描要素基础上画出多样性和创新意识的作品。
工艺美术是美学和生活的结合,是艺术和科学的产儿,和人民生活紧密相连,它通过衣食住行等生活各个方面服务于人民。从工艺美术的种类分,可分为生活日用品和装饰欣赏品两大类。前者如花布、陶瓷、家具等,后者如牙雕,玉器、景泰蓝等。有人把工艺美术和特种工艺混同起来,也有人把工艺美术只看作装饰,都是一种片面的理解。至于在外国,有的把工艺美术称为次要艺术,有的不把工艺美术列为美学的对象和艺术的范畴,则是出于一种偏见。
本书是高等学校全国统编教材,共分七章,主要内容有:基本建设程序和前期工作、总平面及运输设计、陶瓷工厂工艺设计、车间工艺布置、土建及公用设计知识、劳动保护和技术经济等。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本科、专科、成人教育、函授教育以及中专、职业学校等的陶瓷专业学生学习。也可供从事陶瓷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工厂设计(包括改建、扩建)人员使用,此外对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也有参考价值。
本次会在原来第2版的基础上继续修订,增加新的大师和作品,以及一些动画影片的分析,作者在第二版出版后一直在关注,收集资料。
《剪纸史话》根据已有资料及考古发现探究剪纸的起源,并简述了其在各历史时期的发展概况。 图书对剪纸的整体特点、地域特色、题材选取、寓意及应用作了概要介绍,同时兼顾实用性,对剪刻方法、步骤和技巧进行了梳理,让读者一方面可以了解剪纸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实际操作,创作剪纸作品。 图书内容丰富,语言质朴,知识性、实用性兼顾,且有较多精美图片,易于阅读,为剪纸技术的传承留下了宝贵资料,同时 读者走近悠远、奇异、绚烂的剪纸文化。
《陶瓷造型艺术》是新闻出版署立项十五规划教材,是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全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陶瓷造型概论、陶瓷造型认知,陶瓷基本形态的构成要素、造型形态的构成方法、造型基本形态的整合、陶瓷造型的构件处理、陶瓷造型的基本法则等。 《陶瓷造型艺术》选用了中外古今具有典型性的陶瓷作品图片400余幅,配合文字论述,便于阅读、学习和理解,使造型的形体概念以及工艺方法更加直观。 全书文字平实,循着认识和时间往复转换的规律展开,由浅入深,结构严谨,系统有序,为培养造型创造力、造型表现力和审美判断力奠定基础。 《陶瓷造型艺术》不仅是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教材,也是工业产品设计、包装容器设计、以及金属、玻璃、塑料制品等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同时可作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艺术设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