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老百姓都这样称呼祖祖辈辈居住的古老民居。它们确实老了,与现代化的距离越来越远,连它们的主人的后代也不想要了,拆了或卖了……随着经济的发展,老房子像涉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一样越来越少(少数名人故居可幸免),随之而去的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建筑艺术,以及宝贵的旅游资源。等到我们醒悟时,恐怕已经晚了,老房子那种特有的时代氛围和文化气息都将一去不复返,即使造了许多新古董也无济于事。 一个个百户连片的古村落,足以使人陶醉,足以使人忘返!老房子老了,但它更有生命。以徽派民居为代表的皖南民居,凝聚了一种极具个性特征的文化现象——它寄寓了这一地区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形态和文化意识形态。阅读“老房子”,走进烟雨凄迷中的江南庭院,也许会给你一个晃惚的梦!
如果历史会说话,她应该会通过建筑来表达;如果城市会打扮,建筑无疑是她别具一格的美丽妆颜。在近代走向辉煌的上海,建筑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她们包罗万象、星罗棋布,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徐汇的近代建筑则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本画册展示了徐汇衡复风貌区的138座老洋房,既有史实性信息记载,又有人文故事,内容生动有趣,语言为中英对照。不仅重新为这些“万国居住建筑博览群”写影留档,更深度解析老建筑的前世今生、传承其中的名人轶事和文化风流,就像为公众提供了一把钥匙,打开徐汇的人文历史、上海的城市记忆,也大大增添了老洋房的可读性。每篇文章还配了,利用高科技手段,搭配了中英文音频和VR成像,让建筑会说话,营造更为立体的身临其境的街区漫步体验。 这本书告诉你: 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
建筑的任一形而下程序(无论多么细微),都与文化问题相关,都与文化问题所涉及的概念有关。《建筑文化研究》将通过各种方式,运用多项具体的案例研究来对这两个领域进行创造性的连接。通过本书探索不同类型知识的同构性,探索当下时代的知识创造的可能,探索建筑活动向知识转化(或者反过来)的可能。
本书是一本介绍日式园林设计的专业参考图书,将日式园林设计元素进行专业分类,包括灯笼、盛水钵、栅栏、景石、庭院、组石、山石、墙、窗等,每个门类总结了日式经典园林设计的式样和设计方法,以百科全书的模式进行专业细致的论述,并通过概念性线条图的形式进行专业的表现,可作为广大园林设计师进行设计的参考类图书,极具借鉴价值。
《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囊括了作者八年以来在中式古典建筑设计和施工一线的实践经验和资料整理的成果。和学术专著不同,这本书并没有明确的时代界限,因为在古典建筑营造技术的发展历史中,实际的做法、风格和术语早已互相融合,模糊了时代和地域的边界。本书采用图解形式,将三百余张精美的手绘插图与通俗易懂的文字解析相结合,向读者系统地讲解了每一个古典球筑构件的加工和安装过程,剖析了一些常见的民间中式古典建筑营造工艺和结构。其中还加入了大量附着于古典建筑上的雕刻、纹样,以及有趣的典故和民间传说。 本书适合传统文化爱好者、艺术从业者、历史文化研究者、建筑设计师和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使用。
本书作者实地拍摄高清图片9000余幅,现场采访各种相关信息资料860余条。现经过系统整理和反复筛选,以其中近300个特色景点、古建园林进行重点推介。每个景点及古建园林除采用4~8幅精彩图片展示其景观外,另附有相关诗词及简短文字说明,使如亲临其境,感同身受。 本书知识性、专业性、观赏性、趣昧性兼备,极适合广大园林、景观及古建设计施工的专业人员作为参考资料,也可作为全国各大、中专院校园林及旅游专业学生作辅助教材,也极适合社会广大旅游爱好者阅读、欣赏。
菜磊、Joe Lau、Tony Corkill,唐家伟、德国莱茵之华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天咨拓维建筑设计有限公司、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北京金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天津天咨拓维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等。
《美美与共(2):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实践成果集》记载了中国美术学院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美丽城市的故事,承载着近年来中国美术学院的学术研究和艺术实践的成果,启示着我们继续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将城市美学、艺术设计渗入到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细节。
本丛书是“移动建筑”理念创立者尤纳·弗莱德曼对广袤时空和人类世界的观察。弗莱德曼将其独具风格的配字幕漫画幽默地唤作“幻灯片”,意在以翻动的图像读者触知一种蕴含平等自由理念的科学认知。本丛书共引进3卷,分别为“建筑”、“给天外来客的指南”、“关于宇宙”三个主题。 漫画和漫画家的最卑微和最伟大,在于用上最简单的线条和造型,最直接的文字和对白去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说个明白淸楚,然后再走前一步主动地向你作出邀请,在同笑同哭之际,一起去构建、去移动、去改造现在和未来。尤纳·弗莱德曼先生放下学者身段,睿智又利落地